王继良作品欣赏

王继良,男,自幼酷爱书画,师从溥松窗、徐北汀,后又常得周怀民、何海霞等老先生的指教,已形成技法灵活、笔墨浑厚、气韵生动、格高浓重、多主题转换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海之魂》、《南海归舟》、《卷起千堆雪》、《大海颂》、《漓江风光》、《雪静桦林》、《泰山风光》等。作品先后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银行、钓鱼台国宾馆、联合国议会大厦、香港、台湾等国家级馆院以及东南亚、欧美等46个国家的元首、党政领导人收藏。

《王继良作品欣赏》:

暮色苍茫看劲松 一切景语皆情语

——感悟著名画家王继良先生的劲松情结

“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松树青春常在、刚毅坚强、不畏艰难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自古以来更为文人墨客所标榜,赞颂松树的古诗及画松高手,如松林立、不胜枚举。只有从观松、知松、写松、画松、悟松中体味大自然造设的天赋异禀,穷其万千思绪不断地把“松与我”共同打破,混在一起,再重新塑造一个松,一个我 ,方能达到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畅快境界。当满怀着此情结,赏析王继良老师的松石画作的时候,那种肃然起敬、气场共鸣、还是天趣使然,让人身不由己的陷入了此情是该赋予松,还是应赋予画作的两难境地。

《王继良作品欣赏》: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首擅山水松石,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王继良老师画松石更是以"借古开今"之理念,"隔代传承,横向移植",创造性地探索出以光感、质感相融合的"王家样"画法而独步国际画坛。从整体上看王继良老师松石画作中,处处彰显其精神夙求和弥坚的文化修养,并神秘的参与画作之中,弱水三千,只取于己有用的一瓢足矣。有机辩证地把中国朴素的唯物论阴阳平衡,五行相合,化为中庸,运用到画作构思及其气韵之中,给人的感觉里面干湿浓淡、焦浓重淡轻全有,丰富厚重。景情相应,情理相合,意境相符,使人身心愉悦、身临其境。

《王继良作品欣赏》:

王继良老师画法以点作皴,皴、点、染结合,顺应自然规律由下而上、先近后远、由表及里。

“载力”以顺锋喻水铺垫万物生长之大地,其势跌宕起伏、连绵不绝、给人以承载厚重之力;

“风势”以逆锋枯笔勾勒树根山石,其形状朴实干练,混然天成,幽静深邃,乘势而起,兼有老辣苍劲之风;

“态度”以解索皴画法表现松杆苍龙盘柱之态,圆劲挺健,挥发有度,其树干之上往往勾勒遍布鳞状树面,画时方中有圆,并根据明暗向背,补以擦痕结合,勾出明暗关系加以渲染,斑驳栉比状如龙鳞,显沧桑龙钟之态,皴皴点点,泽润灵生;

“理趣”以中锋运笔表现杆枝部分,笔势激越,一波三伏;枝低复偃,倒坠交织,层叠于林间,盘根错落枝蔓虬曲灵动,横斜自如,尤其那刚劲挺拔,延绵开放之枝梢,似主人拱手相邀,极其生动而富有自然的情趣。

“气域”以水墨晕染充实松叶,层叠密繁,翠翠莹莹、参差危耸,雄伟峥嵘,萦萦如盖,其近若满目嶙峋,其远则娓娓而神往,若隐若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笔墨的地方即为“黑龙”,没笔墨的地方则是“白蛇”。龙蛇狂舞,整个画面显现一派虚白之气。

《王继良作品欣赏》:

王继良老师是以做学问的心态来把握古人的笔法、墨法、章法,是意思上、气韵上来作画。旁人画松树图,多以山水衬托松树;而王继良老师顺应天然情理,以松树烘托山水,其松之背景的渲染恰如适处,高低秀美,山石嶙峋,咫尺瀑深,泉喷如洪。日照中松林泛映微光,似海涛纷至沓来,相荡相激,构图布局的独到新颖使得画面更有山松交融回荡之感,浓淡干湿的对比及大小形象的各异更是增添了画作的丰富性、灵动感。迎风斗雪的老松铁骨,虽苍苍斑驳却傲张骨立。长于溪流山涧,则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生于悬崖峭壁之上,则侧挂凌空,百折不饶。其浩然正气之风骨和百折不回之气质,跃然纸上,得自然意趣,亦有君子之德风也。既有笔墨酣畅之意,也有浑厚华彩之章。正是这种虚实相生的自然意境,在表面的纷乱之下,山川草木的景致隐然于中,笔墨、线条的运用非常清楚,近远交织的层次距离,在他的笔墨下,“笔气”或“墨气”,犹如与生俱来的性情。画面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画作的真气和精神风骨,在平凡的、平淡的、平常的、平正的景致中能让人感到不平,使人感受到“无象无形”的主观挥洒的忘我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