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任脉穴位一览表

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

权威:研究院由朱汉章教授亲创,针刀界最权威机构。

正统:院长为朱汉章教授长子朱秀川。

实力:众多针刀名家联合,聚集最新最前沿针刀医学。

保障:研究院团体为您后盾。

宗旨:推广针刀医学,造福全人类,打造针刀一家人。

任脉是人体14条经脉之一,属于奇经八脉,有着“阴脉之海”的称号。任脉起于小腹,止于眼眶,具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任脉共有膻中、关元、气海等24个腧穴,每个穴位又有各自的功能主治,具体这24个穴位该如何取穴、如何施治,又能分治哪些疾病呢?且看正文!

一、会阴(《针灸甲乙经》)

【别名】屏翳。(《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针灸甲乙经》)

【取法】男子在阴囊根部与肛门之间取穴;女子在大阴唇联合与肛门之间,屈膝仰卧取穴。

【主治】遗尿、二便不利、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惊痫、溺水窒息、阴挺、痔疾、阴痒、阴痛、阴汗、阴肿、腹痛。

【治法】针1~2寸,可用指针。

【附注】

1.本穴为任督脉,冲脉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2.会阴指针,三阴交埋针治阳痿遗精有效。

二、曲骨(《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横骨上,中极下1寸,毛际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仰卧取穴。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水肿、胞转不得溺、疝气、腹痛、阴中干痛、痫证。

【治法】针1~2寸,灸5~10分钟。

【附注】

1.针刺任脉下腹部穴位时,先叫病人排空小便,以免刺中膀胱,以下各穴相同。

2.妊娠妇女,任脉腹部穴位均不宜针刺,以防止流产或刺中胎儿。

三、中极(《针灸甲乙经》)

【别名】气原,玉泉(《针灸甲乙经》);玉泉(《备急千金要方》)。

【部位】在脐下4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脐下4寸,仰卧取穴。

【主治】遗尿、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黄、尿浊、小便不利、五淋、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阴挺、赤白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胎衣不下、腹痛、水肿、疝气、奔豚、阴痒、阴痛、腰痛不得小便、尸厥、中暑。

【治法】刺入1~2寸。对于顽固性遗尿可采用化脓灸。

【附注】

1.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会穴。(《针灸甲乙经》)

2.本穴为膀胱经之募穴。

四、关元(《素问· 气穴论》)

【别名】次门(《针灸甲乙经》);下纪(《类经图翼》)。

【部位】在脐下3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脐下3寸,仰卧取穴。

【主治】阳痿、遗精、脱肛、虚脱、遗尿、小便不利、水肿、尿频、尿痛、尿急、尿闭、尿血、尿浊、五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阴挺、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疝气、奔豚、腹痛、胸胁痛、腰痛、腹胀、腹泄、眩晕、头痛、霍乱、痢疾、尸厥。

【治法】针1~2寸,灸10~30分钟。

【附注】

1.本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2.关元为小肠经募穴。

3.本穴为全身强壮穴之一。

五、石门(《针灸甲乙经》)

【别名】利机,精露,丹田(《针灸甲乙经》);命门(《类经图翼》、《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脐下2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脐下2寸,仰卧取穴。

【主治】崩漏、带下、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腰痛、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疝气、遗尿、水肿、小便不利、奔豚、血淋、咳逆上气。

【治法】针1~2寸,灸10分钟。

【附注】本穴为三焦经募穴。(《针灸甲乙经》)

六、气海(《针灸甲乙经》)

【别名】脖胦,下肓。(《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脐下1寸5分。(《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脐下1寸5分,仰卧取穴。

【主治】腰胀痛、腹胀、腹痛、便秘、腹泻、五更泻、月经不调、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经闭、痛经、带下、阴挺、遗尿、小便不利、水肿、遗精、阳痿、头痛、喉痹、胸痛、胃脘痛、虚脱、脱肛、痢疾、喘证、尿闭、疝气、淋证、奔豚、中风不语、霍乱吐泻、诸虚百损、虚劳不得眠、中暑、癔病。

【治法】针1~2寸,灸10~20分钟。

【附注】本穴有全身强壮作用,主治一切气机病变。

七、阴交(《针灸甲乙经》)

【别名】横户,少关。(《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脐下1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脐下1寸,仰卧取穴。

【主治】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疝气、阴痒、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脐周作痛、腹满、水肿、二便不通、小便不利、奔豚、噎膈、衄血、吐血。

【治法】针1~2寸,灸5分钟。

【附注】本穴为任脉,足少阴经,冲脉之会。(《素问·王注》)

八、神阙(《素问· 气穴论》)

【别名】气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气舍(《针灸大成》)。

【部位】脐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肚脐正中,仰卧取穴。

【主治】中风脱证、虚脱、久泻久痢、肠鸣腹痛、疝气、奔豚、五更泻、阴挺、脱肛、水肿、腹胀、落水死、短气、风疹奇瘁、淋证。

【治法】一般禁针,隔盐灸。先将消毒纱布贴于神阙,然后填满食盐,在盐上用大艾炷灸,过热时可以提上纱布,片刻再灸,注意以不烫伤脐部肌肉皮肤为度。风疹奇痒,神阙火罐。

【附注】神阙为全身强壮穴之一,具有回阳固脱、强身保健之功。

九、水分(《针灸甲乙经》)

【别名】中守(《备急千金要方》);分水(《针灸大成》)。

【部位】在脐上1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以脐中至鸠尾作7寸为标准,水分穴在脐上1寸,仰卧取穴。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肠鸣、腹泻、呕吐、腹痛、绕脐痛、转筋、腰脊急强、头面肿。

【治法】针1~2寸,灸5~7分钟。

【附注】

1.腹部水肿甚则宜灸不宜针。

2.上腹部穴位不宜深针,尤以肝脾肿大者不宜刺穿腹壁,以防刺中内脏。

十、下脘(《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脐上2寸。(《针灸大成》)

【取法】在脐上2寸,仰卧取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反胃、脾虚食少、食不化、痢疾。

【治法】刺入1寸。

【附注】本穴为任脉,足太阴经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十一、建里(《针灸甲乙经》)

【部位】脐上3寸。(《针灸大成》)

【取法】脐上3寸,仰卧取穴。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水肿、肠鸣。

【治法】刺5~8分,灸10分钟。

十二、中脘(《针灸甲乙经》)

【别名】太仓(《针灸甲乙经》);胃脘,上纪(《类经图翼》)。

【部位】脐上4寸。(《针灸大成》)

【取法】脐上4寸,仰卧取穴。

【主治】胃痛、肠鸣、腹胀、呕吐、吐乳、泄泻、痢疾、黄疸、呃逆、反胃吐酸、便秘、疝气、脾虚食少、能食不化、霍乱吐泻、奔豚、温疟、喘息、失眠、头痛、癫痫、胸胁痛。

【治法】针1~2寸,灸15~30分钟。

【附注】

1.中脘为胃之募穴。

2.本穴为八会穴之一,腑会。

3.本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十三、上脘(《针灸甲乙经》)

【别名】胃脘。(《针灸大成》)

【部位】脐上5寸。(《针灸大成》)

【取法】在脐上5寸,仰卧取穴。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食少、食不化、反胃、呕血、吐涎沫、痰、头痛、眩晕、奔豚、癫痫、呃逆。

【治法】针0.8~1.0寸,灸5分钟。

【附注】本穴为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针灸甲乙经》)

十四、巨阙(《针灸甲乙经》)

【部位】鸠尾下1寸。

【取法】脐上6寸,仰卧取穴。

【主治】癫狂、癫痫、心悸、反胃、呕吐、胃痛、霍乱、吞酸、蛔厥、咳嗽、短气、心胸痛、胸胁支满、咯血、疝气、黄疸。

【治法】针1寸,灸5~7分钟。

【附注】巨阙为心经之募穴。(《针灸甲乙经》)

十五、鸠尾(《灵枢· 九针十二原》)

【别名】尾翳。(《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臆前蔽骨下5分。(《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剑突下,脐上7寸,仰卧取穴。

【主治】癫狂、癫痫、反胃呕吐、蛔厥、头痛、呃逆、胁痛、喉痹、心胸痛、哮喘、咯血、咳逆上气、腹皮痛。

【治法】针0.5~1.0寸,灸3~7分钟。

【附注】本穴为任脉之别络。(《针灸甲乙经》)

十六、中庭(《针灸甲乙经》)

【部位】从鸠尾上行1寸陷中,中庭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胸剑联合的中点,平第五胁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呕吐、胸痛、小儿吐乳、反胃、饮食不下。

【治法】沿皮针0.5~1.0寸。

【附注】任脉胸部穴位一般采用沿皮针刺。

十七、膻中(《灵枢· 海论》)

【别名】胆中(《灵枢·海论》);元儿(《针灸甲乙经》);元见(《针灸大成》);气儿(《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气海(《类经图翼》)。

【部位】在玉堂下1寸6分横直两乳间。(《备急千金要方》)

【取法】在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相当两乳之间,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噫气、胃痛、吐血、噎膈、胸痛、腹胀、心痹、胸痹、乳难、缺乳、呃逆、乳痈、乳房痞块、癔病、衄血、胸胁痛、唾血、肺痈吐脓血。

【治法】针0.5~1.0寸,灸3~7分钟。

【附注】

1.膻中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募穴。

2.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气会膻中。

十八、玉堂(《针灸甲乙经》)

【别名】玉英。(《针灸甲乙经》)

部位】膻中上1寸6分陷中,玉堂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三胁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呕吐、心烦、胸痛、胸满不得息、喉痹、胸膺疼痛。

【治法】针3~5分。

十九、紫宫(《针灸甲乙经》)

【部位】玉堂上行1寸6分陷者中,紫宫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咳逆上气、胸痛、喉痹、胸胁支满、吐血、咳唾脓血、食不下。

【治法】针3~5分。

二十、华盖(《针灸甲乙经》)

【部位】从紫宫上行1寸6分陷者中,华盖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一肋间,胸骨角的中点,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咳逆上气、气喘、喉痛、胸痛、胸胁支满。

【治法】针3~5分。

二十一、璇玑(《针灸甲乙经》)

【部位】从华盖上行一寸,璇玑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胸骨柄中央,天突与华盖之间,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咽肿、食不化。

【治法】针3~5分。

二十二、天突(《灵枢· 本输》)

【别名】玉尸(《针灸甲乙经》);天瞿(《备急千金要方》)。

【部位】在颈结喉下2寸中央宛宛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胸骨柄上窝正中,仰靠位取穴。

【主治】咳嗽、咳逆上气、哮喘、暴喑、头痛、咽喉疼痛、呃逆、瘿瘤、噎膈、梅核气、衄血、风疹。

【治法】针0.5~2.0寸,操作时采用仰靠位,先进针2分,再沿胸骨柄后缘向下针1~2寸。

【附注】本穴为任脉、阴维脉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二十三、廉泉(《针灸甲乙经》)

【别名】本地(《针灸甲乙经》);舌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本池(《类经图翼》)。

【部位】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结喉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中,仰靠位或仰卧位取穴。

【主治】哮喘、咳逆上气、喉痹、喉痒、暴喑、舌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食不下、噤齘、瘿瘤。

【治法】针3~5分。

【附注】本穴为任脉、阴维脉之会穴。(《针灸甲乙经》)

二十四、承浆(《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池(《针灸甲乙经》);悬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部位】在颐前唇之下。(《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

【主治】口眼斜、牙关紧闭、牙痛、龈肿、流涎、面肿、面痛、癫痫、暴喑、脊周作痛、消渴、衄血不止、头痛项强、目眩、落枕、腹泻。

【治法】针3~5分。治疗婴幼儿腹泻配长强有良效。

【附注】本穴为任脉、足阳明之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头十七针 | 俞老临床常用特效穴组解析

    熟知俞老的朋友及参与过培训班的学员们一定对"头十七针"不陌生,在俞老的临床运用中,凡是脑部疾病.神志疾病.头面疾病等等都可用头十七针治疗,效果显著!那究竟其为何有如此良好的治疗作用 ...

  • 刘建锋中医师 讲课-1

    ​今天接讲针灸足太阳膀胱经穴. 大杼(督脉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骨会大杼). 穴位: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陷者中(铜人). 取穴:正坐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即陶道穴)旁开一寸五分处取之. 主治 ...

  • 任脉穴位一览表,难得好文,不可不读!

    任脉是人体14条经脉之一,属于奇经八脉,有着"阴脉之海"的称号.任脉起于小腹,止于眼眶,具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任脉共有膻中.关元.气海等24个腧穴,每个穴位又有各自的功 ...

  • 任脉24个穴位一览表

    任脉24个穴位一览表

  • 【心灵穴】(计三穴)穴位:手掌朝上,手腕...

    [心灵穴](计三穴) 穴位:手掌朝上,手腕横纹上一寸五分为心灵一穴:手腕横纹上二寸五分为心灵二穴:手腕横纹上三寸五分为心灵三穴. 解剖:桡侧手腕曲肌腱和长掌肌腱中,浅层分布前腕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 ...

  • 【肺心穴】穴位: 肺心一穴—中...

    [肺心穴] 穴位: 肺心一穴-中指背第二节正中央下二分半处.       肺心二穴-中指背第二节正中央处.       肺心三穴-肺心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正中神经皮下浅枝.心及肺分支神经. 取穴: ...

  •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霸道而显奇效!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霸道而显奇效! 国学医术传承 1月30日 导读: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 ...

  • 针法的传承,寻经摸穴,穴位的浮沉,与穴位的深浅

    巨灵,与元气齐升,为九元真母--西汉<遁甲开山图> 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讲课笔记 内蒙-广怡: 黄老师好,想请教一个问题.<灵枢>被称为针经,那为什么<针灸大 ...

  • 【董氏奇穴】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太有用了,收藏吧!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腎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 ...

  • 史上最的针灸治疗疼痛配穴(穴位图解)

    ▌针灸治疗痛症七字歌诀: ●颞颌关节手三里 ●腕痛太溪肘阴陵 ●肩刺条口中渚颈 ●手麻后溪透劳宫 ●背痛内环腰印上 ●髋求合谷跟大陵 ●肋间丘墟膝曲池 ●踝痛合谷泻无踪 ●头痛前针中脘穴 ●后寻至阴偏 ...

  • 任脉 任脉穴位图 任脉循行图 任脉经络图:flash动画讲解

    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