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 名家名方2首】
【方源】黔贵丁氏妇科。
【组成】猪苓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茵陈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黄柏15克、栀子15克、苦参15克、白鲜皮15克、冬瓜仁15克、百部15克、北柴胡10克、川牛膝10克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带。
【主治】用于脾虚肝热,湿热下注或湿毒虫䘌侵入阴部的带下阴痒症。临床特点:带多臭秽,或阴痒难忍,带如米泔样或豆腐渣状或脓血状。重者阴部发红肿痛或抓痕破溃。如热偏重,可伴心烦口苦,胸胁胀痛,小便黄赤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如湿偏重,可伴口中黏腻而苦,胸闷泛恶,疲乏身重,小便黄少或大便溏臭,舌苔厚腻黄,脉濡数。
【方解】加味止带方为丁老治疗湿热下注带下病的经验方。止带方出自《世补斋·不谢方》。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猪苓利水渗湿;苦参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三药共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湿止带,杀虫止痒,共为君药。车前子、泽泻、茯苓、栀子、茵陈助君药泻热解毒,燥湿止带;白鲜皮、百部助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以上共为臣药。冬瓜仁清热解毒,除湿利水;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北柴胡调畅湿热郁滞之气机,上药共为佐药。牛膝利水通淋,引药下行为使药,全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湿止带,杀虫止痒。如热偏重,选加龙胆草、银花、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湿偏重,选加苍术、土茯苓、萆薢、赤小豆;气虚,选加党参、黄芪、白术、扁豆、山药;痒甚,加地肤子、苍术。
【医案】
王某,女,19岁,学生。2001年7月20日初诊。
主诉:白带量多,阴痒1周。自述入夏后天气炎热,常去游泳馆游泳,1周前开始感到外阴瘙痒明显,带下增多,色白粘稠,呈豆腐渣状,小便灼痛。自购洁尔阴外洗,口服金鸡片等治疗,症状稍减轻,就诊时仍带多阴痒,小便黄少。妇科检查:外阴充血明显,阴道口有豆腐渣样白带附着。取白带检查找到孢子菌丝。诊断为念珠菌阴道炎。末次月经7月10日。西医诊断:念珠菌阴道炎。中医诊断:带下病,阴痒(湿热下注)。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带止痒法治疗。选加味止带方主治。
黄柏15克、猪苓15克、苦参15克、栀子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茵陈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百部15克、白鲜皮15克、冬瓜仁15克、北柴胡10克、川牛膝10克。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所剩药渣煎水熏洗坐浴15-20分钟,每日1次。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7月27日二诊:用药后上述症状减轻,上方不变,续用1周,用法同上。
8月3日三诊:用药后上述症状好转,白带正常,阴痒控制。上方不变,续用1周。经潮前3天复查白带未找到孢子菌丝。
【按】念珠菌阴道炎现称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该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及尿频、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方源】新安黄氏妇科
【组成】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枸杞子、沙苑子
【主治】滋肾固下,下元虚损所致带下过多,月经失调。
【方解】本方中菟丝子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能补肝肾、益精髓。金樱子固精涩肠,缩尿止泻,可治男子滑精,女子白带。覆盆子归肾、膀胱经,能益肾固精,其性微热,既无阳旺之虞,且有阴衰之益,虽不可全倚为之君,实可大用之为臣。枸杞子、沙苑子滋补肝肾,固髓益精。全方共奏滋肾填精,固下止带之功。
【医案】
周某,女,30岁,1954年12月7日初诊。
结婚多年,未占麟兆,经汛愆期,量少色淡,届时腰痛,头眩耳鸣,带下绵绵,清稀如水,下肢畏寒,脉象濡涩。病在冲任,治以调经固带。
全当归10克、川芎3.6克、炒白芍4.5克、炙黄芪10克、炒白术6克、菟丝子10克、覆盆子10克、金樱子10克、乌贼骨10克、煅牡蛎10克、赤茯苓10克、紫石英15克、蕲艾叶3克、炙甘草3克。
另:金锁固精丸12克(盐水分吞)。嘱服8剂。
12月26日复诊:月经于12月15日来潮,量较以往多,色亦渐鲜,带下有减。守原方增损续服2月余,经事遂调,终获蓝田种玉之喜。
本文摘自胡国华、罗颂平《全国中医妇科流派名方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