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未来设计走向何方?新掌门人难言轻松
他手中的笔,以往画出的是日产未来的车型,而如今却是画出日产车型的未来。
日籍与非日籍高管,似乎在日产汽车最高层无形中维持着平衡。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4月1日将日产全球CEO的位置交给西川广人,“还政”于日籍人士;几乎在同一时间,日产全球设计副总裁从中村史郎变更为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后者成为首位非日籍设计负责人。
中村史郎执掌日产设计业务近二十年,奠定了日产的设计风格,甚至影响到消费者对于日产品牌的印象,可以说日产如今的成功,有一部分功劳要归于中村史郎领导的设计团队。作为接班人的阿方索为此向媒体坦言压力,表示新职位“令人生畏”。
不过,日产的设计演进之路仍在延伸,身为宿将的阿方索其实早已参与新一轮发力,只是这一次他落笔并非是勾勒日产未来车型,而是描绘更为宏观的设计风格与战略宏图。
萧规曹随?
在继任日产汽车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之后,阿方索的职能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车型外观设计任务,还包括经销店、办公大楼及公共展台的设计。不过能让阿方索感到压力的并非是任务覆盖面的拓展,现年52岁的他业已效力日产近三十载,已经一切就绪应对上述任务。而真正的压力,却是来自于阿方索一直尊称为“导师”(Mentor)的中村史郎。
中村史郎、汽车记者Felipe Muller和阿方索
1999年雷诺和日产结盟后不久,戈恩将中村史郎从五十铃挖到日产,不到两年之后中村即出任高级副总裁担纲设计业务。迄今中村史郎主导了百款车型的设计,从第一代楼兰开始,370Z、GT-R、Juke、Cube、Fairlady Z、逍客、聆风电动车、英菲尼迪FX35(现为QX70)/M/Q50、Essence概念车等,悉数由中村史郎牵头完成。
从1999到2017年这18年间,中村史郎开创并固化了日产的新设计风格,并且借助前卫大胆的设计风格扭转了美国消费者对日产的“低价车”印象,为日产在美国乃至全球崛起奠定了基础。一位有如此传奇色彩的老师,永远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天堑,难怪阿方索用了“令人生畏”这样的词汇,描述新岗位的“压力山大”。
“我必须跟从中村,”阿方索如是强调。某种程度上说,中村史郎已经为日产设定了年轻化的演进之路,中村史郎所领导推出的V-motion设计语言,今年刚刚推出2.0版,目标是推动日产汽车朝向年轻、活力方向转变。而年轻化也是如今主流汽车设计的发展方向,看起来阿方索需要完成的只是“萧规曹随”而已?实际上他的想法并非只有沿着前人车辙前行。
作为日产汽车首位非日籍设计负责人,阿方索可谓迎来了日产的历史性的时刻,则更是需要仔细考量属于他自己的设计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与前辈之间的差异。
上个月,阿方索在日本以新负责人的身份召开首次设计团队会议,不过他取消了常规性的桌椅式正规会议,而是用沙发座谈取而代之,设计师在舒适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我希望鼓励更多的放松式与随机式协作,”在日前纽约车展期间阿方索如是说。
这种自由轻松的风格,暗示了阿方索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理念。再具体到设计领域,阿方索的词典里不仅有“年轻化”,更有融会贯通的“全球化”。
毕业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后,1988年进入日产加利福尼亚州设计工作室的阿方索,身上带有美国佛罗里达和古巴的烙印,因此近年来表示希望将拉丁风格带入英菲尼迪的设计中。这样,他意味着将更多情感和天赋融合到设计风格里,而这种影响从2016和2017年开始逐渐浮现。
2014年成为英菲尼迪设计掌门人之后,阿方索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元素乃至东方特征并非游离于主流设计思维之外,而是与全球化设计有机结合;以英菲尼迪Q70L为例,迎合中国消费者而加长之后,并未影响该车在美国等其他市场的表现。当时他在全球下辖多达700人的设计团队,所打造的作品从日本市场独有的微型车,到美国市场大尺寸轿车与卡车,乃至尺寸更为巨大的商用车。
“在日产车型的外观与轮廓中,显然融入了日本式的思维和敏感度,”如今履新挂帅日产设计的阿方索又告诉媒体,“但是在今天,作为一家日本汽车公司又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日产来说,如今有如此之多的西方人士在引导着日产的发展。”
说易行难
阿方索深悉日产作为一家全球型车企在设计全球化方面的必要性。只是在年轻化和全球化的方向上,仍然有不少失败者倒下,而日产如果要继续取得成功,也不会只靠着口号。
自8岁起便开始关注汽车,之后着手汽车绘画;1988年加盟日产,比导师中村史郎还要早11年……阿方索这两个时间节点都堪称“早秀”。在效力日产29年后,名下同样有不胜枚举的日产/英菲尼迪车型。其中有些取得了成功,但也不乏叫好不叫座的例证。
1970款雪佛兰蒙特卡洛(1970 Chevrolet Monte Carlo)只能说是阿方索汽车设计人生的初步尝试,真正的成绩绝大部分都是在日产/英菲尼迪所取得。由阿方索亲自出任设计师的车型包括2003年起的第三代贵士和2013年起的第四代Pathfinder,而其以主管身份管控设计的车型则有第八代西玛和第三代楼兰,此外日产Micra(在中国为玛驰)全球小型车、日产Juke/英菲尼迪ESQ等也是阿方索负责的项目。
上述车型中,贵士和Pathfinder在很长时间里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尤其是后者,目前仍然在美国仍然可以维持在月销量万辆(3月同比增长19.8%至10,442辆,第一季度累计增长19.2%至 26,720辆),前者则是单车利润居高的MPV型号,拉升了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最新车型——新一代西玛与楼兰。在中高级轿车和中大型SUV中,无论是工程代号A36的第八代西玛,还是工程代号Z52的第三代楼兰,都属于同类中“外观最偏年轻化、运动化”的车型。对此,业界几乎是褒贬参半,既有观点认为富于前瞻性和开拓精神,也有讥笑为“步子太大欲速不达”者。
在《每日汽车》看来,阿方索等日产设计人员为高档车型融入年轻化元素,进取与变革的意向无疑值得赞赏,不过毕竟是全球车企,外观设计难以调和众口,在部分市场消费者未必能够拥抱这种革新。以中国市场为例,楼兰和西玛销量都未达最初的期望,今年第一季度分别为4,029辆和294辆,特别是西玛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西玛、楼兰甚至包括蓝鸟,其外观比较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但这一类人群消费能力不足;具备足够购买力的群体又往往更偏好稳重传统的汽车设计。这就导致日产部分新车叫好不叫座。”有分析师这样向《每日汽车》记者解释。
然而在更加开放和活跃的美国市场,西玛第一季度累计销量达到15,597辆,楼兰同期为17,249辆。于是有日产经销商朋友对着《每日汽车》记者“苦中作乐”:“等到中国市场像美国那样成熟,或者这批年轻人成长为富有中产,那西玛和楼兰大卖就指日可待了。”
但是诸如日产Juke和英菲尼迪ESQ,却一直未能真正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胃口,销量微乎其微。
尽管激进的设计存在风险,作为日产设计掌门人的阿方索,却还在继续拓展着日产与英菲尼迪的设计边界。上个月在纽约,阿方索带来了英菲尼迪QX80 Monograph概念车,他将这款车称为下一代英菲尼迪QX80 SUV的设计试水。他指出这款概念车的侧面和折线暗示了人类的肌肉线条,这种效果据说源自于罗丹(Auguste Rodin)的雕塑。
《美国汽车新闻》统计称,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日产共有30个汽车设计项目正在运转中。首先是日产带大梁的越野车型,以及雷诺同日产深化合作联盟而共同开发的轻型商用车。如此宽泛的产品阵容,等于给把控日产未来设计方向增添了难度。因而阿方索肩头的沉重担子,可不是只有中村史郎的成功带来了心理压力。
角色切换
8岁那年,阿方索在父亲的城市模型中玩耍时发现一辆黑色跑车,这辆跑车的明亮车漆映出了家乡迈阿密的天空,一刹那间令阿方索深受震撼,"从那时起,我几乎立刻就开始画汽车了。"
在中村史郎扮演导师角色的岁月里,其任由阿方索根据自己爱好去设计。于是有了上文中得失兼有的一款款车型。只是随着阿方索步入设计高层,其工作重心从“披坚执锐”转向“运筹帷幄”,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设计思路构想、管理和运营,而非执笔描绘具体的车型。
自阿方索2014年成为英菲尼迪设计负责人之后,中村史郎便敦促其放下画笔,专注于管理公司的设计人才。
“那时我还在设计,”阿方索表示,“中村先生告诉我,‘你现在必须停止设计了’。我不知道我能否真正做到停止设计。我曾经希望终己一生都投身于汽车设计事业。”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彼得潘式的存在,什么时候想设计就动笔,”他回忆道,“但是那些彼得潘式的日子如今已经结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款带有阿方索作为日产设计负责人印章的车型已经不远了,预计2018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亮相,但阿方索不肯透露细节。
也许阿方索不再执行具体某款车型的轮廓勾勒,但却将有更多的日产/英菲尼迪车型打上他的烙印。他手中的笔,以往画出的是日产未来的车型,而如今却是画出日产车型的未来。【END】
附:个人资料
姓名: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
头衔: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
年龄:52岁
籍贯:美国迈阿密
母语:西班牙语
教育背景:1988年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工业设计学士
首款汽车设计作品:1970款雪佛兰蒙特卡洛(1970 Chevrolet Monte Carlo)
汽车设计生涯历程
1988:加盟日产圣迭戈设计工作室。
2004:日产美国设计公司设计总监。
2005:日产汽车(日本)公司产品首席设计师。
2007:日产欧洲设计公司(伦敦)副总裁。
2010:日产美国设计公司副总裁。
2012:日产乘用车全球设计战略总监。
2014:英菲尼迪设计执行总监。
2016:日产全球战略设计业务管理副总裁。
2017:日产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
速度 深度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