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主动召回”的背后是什么?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0/11/06
从刚刚公布的10月销量来看,必须承认真正想要购买“电动车”的用户,在充分了解事件的本质过后,是相对理智的。
文丨崔力文
编辑丨小叮当
朱德庸曾经说过:“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你的坏对别人来说就像一个疤痕,留下就永远在,这就是人性。好人成佛,需要经历重重磨难。有时就算做了一百件好事,也会因为一件坏事而功亏一篑。”
此刻,将这段话用在亦如威马汽车般,仍在不断成长、蜕变的造车新势力身上,则显得颇为恰当。只不过,由于近来的一些风波,这家位于头部梯队的车企,处在了被人误解的舆论漩涡之中,至于原因还要从大约一周前讲起。
10月27日21时左右,北京一辆威马EX5在发生起火事故。随后,威马汽车位于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事发后,威马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部门,并派专业人员赶往现场协助处理。目前正全力配合公安、消防及相关监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后续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同时,我们会与当事车主和所在单位积极沟通,全力做好后续事宜,保障用户权益。”
据了解,这已是威马汽车本月发生的第三起起火事件。在此之前,10月5日,福建邵武一辆威马EX5在静止未启动的状态下,整车烧毁。10月13日凌晨,同区域又一辆威马EX5电动车,在充电近96%的状态下起火。
而发生在福建邵武的两起事件,涉事车辆为邵武市嘉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集中采购的80辆EX5中的两部,而连续起火也引起了福建南平邵武市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随后责令威马出租车暂停运营,统一把车停放至安全地带。
基于此状况,北京时间10月28日,针对一个月内发生的多起类似事故,威马汽车开启了主动官方召回。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显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决定自2020年10月28日起,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装备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尔马斯特电动汽车,共计1,282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同时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
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将通过授权经销商,为主动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其他供应商提供电芯的动力电池包,以消除安全隐患。
召回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向威马汽车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求证,得到的答复为:“在昨天北京这起起火事故发生之前,威马汽车就已查明动力电池相关隐患,并第一时间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备案召回,但是距离公告发布需要一定时间,而正式发布日期距离第一起事故发生,仅过去23天时间。”
回顾整个事件的经过,除了反应较为迅速,未造成更大损害之外,相比某些友商偷换概念的“硬件升级”,从中能够深刻清晰感受到这家企业负责到底的态度。不过必须承认,在这起负面之中,厂家方面也存在着不可推托的责任,对于其品牌口碑造成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的。
好在“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自始至终厂家的态度,令所有人感到欣慰。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主动召回”过程中,威马方面采用了智能交互系统,通过精准锁定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快速通知进行召回,避免问题车辆上路,彻底杜绝再次出现伤害的可能性。
同时,威马官方也一并公布了后续改进计划,具体内容包括:1.威马汽车产品开发多功能工作小组将执行更为严苛的供应商飞行审核制度及常态化驻厂工作,包括产品开发与验证审核、生产过程审核、实验监控审核、包装与物流审核,以及供应商工作状态审核等,对于审核中发现的严重问题“零容忍”,落实问题供应商退出机制,确保供应商产品工艺过程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2. 目前威马汽车正在筹建国际领先的电池系统高精度工业电子断层扫描实验室,能够识别99.999%的供应商电芯来料中的内部细微杂质与微小不稳定点。
3.威马汽车将强化长期产品安全性与耐久性道路测试,覆盖全国所有道路工况与环境工况。
4.威马汽车还将持续强化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监控平台建设,完善潜在风险预警与处理机制,并7X24小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为用户供全方位的产品咨询、升级、维修等服务。
事已至此,相信许多人除了大概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结果外,其实对于威马“主动召回”背后的本质并不知晓。那么,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或许能够打消前者心中的种种疑虑,电芯本身存在封包缺陷而导致的电动车起火事故,也算给予威马一次正名的机会。
从官方之前公布的声明中可知,之所以主动召回问题车辆,是因为“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因此,引出第一个问题:电芯制造商或供应商在电芯生产过程中,哪些环节可能会出现“混入杂质”的情况?
众所周知,回看亦如特斯拉、蔚来等主流新势力车企,电芯基本上全部来自外部采购。在此之前,也确实出现过因电芯本身存在封包缺陷而导致的电动车起火事故。反观威马,电芯“混入杂质”的环节可能集中在:1.正负极隔膜来料有存在金属杂质(一般为呈现为黑点)的风险;2.生产过程设备搅拌支架,切刀,滚轮等金属设备使用过程中,管控失效产生的金属杂质;3.生产现场人员,运转设备,空气流通等途径管控失效引入异物。
而在解释清电芯混入杂质的可能时间节点后,则需说明的第二个问题是:杂质引发短路造成热失控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背后的原理为每一块动力电池正负极中都存在隔膜,在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允许锂离子通过,隔膜阻隔电子通过,电子通过外部线路,形成闭合回路。同时,隔膜有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作用,因此一旦正负极短接形成短路,瞬间则会触发热失控。
而大多金属杂质的成分中,会含有Fe(铁),Cr(铬)元素,这些都是非常规电芯设计元素。如果金属杂质有坚硬的棱角,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卷芯的膨胀,也存在着刺穿隔膜风险,使正负极直接短接从而引发安全事故。还有一种金属杂质混在正极内部,随着电池充放电使用,金属杂质会经过氧化及还原的过程,最后在负极堆积析出形成尖端,刺破隔膜造成安全事故。
阐述过后,带出第三个问题:究竟何为“析锂”?上文已经解释清动力电池工作的原理,而在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从正极脱嵌的锂离子会穿过隔膜嵌入负极。如果电池有异常状况发生,并会造成从正极脱嵌的锂离子无法正常嵌入负极的话,那么锂离子就只能析出在负极表面,从而形成一层灰色的物质,而这就叫做“析锂”。
至于目前产生“析锂”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四点构成:生产过程负极材料余量不够造成的析锂;过快的充电速度导致的析锂;嵌锂路径异常造成的析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异常造成的析锂。
由此引发第四个问题:“析锂”是如何导致热失控的?老实说,大多时候都是由于从正极脱嵌入的锂离子有一部分无法正常嵌入负极,沉积下来的锂离子被还原为锂金属。而大量的析理堆积最终形成尖端锂枝晶,刺穿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从而使得电池内部电解液分解,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电池本身起火引发安全事故。
换言之,这些逐渐堆积的锂离子,最终形成一把锋利的“小刀”,将电池中起隔绝、保护作用的中间隔膜所刺破,进而造成热失控甚至起火。而上述四个问题所得出的答案,或许才是威马“主动召回”的本质。
平心而论,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的浪潮滚滚袭来,一场彻底的转型与革命早已不可避免。从主机厂层面来看,无论新造车还是传统主机厂,纷纷加入到了这场新的竞赛之中。但是反观终端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程度远没有想象中高,“里程焦虑”与“安全隐患”则成为了他们主要担心的关键点所在。
的确,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还在继续提升的行业大背景下,续航里程“较短”仍是部分车型存在的问题。但是以威马EX5为例,其NEDC续航里程已经达到520公里,加之补能体系的构建,应对一般情况下的城际通勤、短途出行完全可行。
至于“安全隐患”,还是如文章开头所说,有些人目前或许并不是“电动车”的潜在用户,奈何其先天在看待“新鲜事物”时就是带有偏见。而威马作为全新品牌,一旦犯错就会被揪住不放,甚至不给你“被原谅”的机会。这也解释了为何电动车每发生一起起火事故,无论出于哪种原因,都会造成成千上万倍的抨击和舆论压力。
其实,如果你对新能源行业有所了解,便会知晓电动车起火的概率,现阶段是低于传统燃油车的。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在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的分享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万分之0.49,2020年是万分之0.26。对比之下,根据此前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传统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万分之1到万分之2。
两项对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起火概率只是燃油车的三分之一不到。而截至2019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截至2020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80万辆,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中国车企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在很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所以这个“起火率”应该是非常科学且有说服力的。
主动召回事件发生后,从威马刚刚公布的10月终端交付数据来看,好似也并未受到影响,品牌整体共交付新车3,003辆,同比增长46.1%,环比增长 42.5%,再创年内新高。
同时,截至目前威马已连续8个月实现环比上涨,今年 1-10月,累计销量达16,889 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的16,876 辆。由此可见,真正想要购买“电动车”的用户,在充分了解事件的本质过后,是相对理智的。
最后还是想说,进入2020年来,威马汽车虽然遭遇一些波折,但是整体来看还是在经历逆势向上的阶段。上月,其刚刚完成了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这也是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融资到账后,前者便已开始着手推动公司赴科创板上市的进程。
当下,再次回想起参加威马汽车年中专访时,公司创始人沈晖所说的那句:“对于新势力来说,我们虽然是在一个相对不一样的市场,专注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但根据客观规律也会是这样的发展趋势。小部分成为头部企业,完成从0到1的阶段,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从1到1000。”也许,在克服种种困难后,这家新势力正完成着第二次“蜕变”。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