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失王后工蜂做的2件傻事,足以证明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
蜂群失王后工蜂做的2件傻事,足以证明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
蜜蜂,无脊椎动物中社会化群居程度最高的昆虫,其生活方式和我们高等动物高度相似,有着明确的分工,还有着严苛的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不同级型的蜜蜂相互监督,相互依靠,共同维护蜜蜂共有的家园,在那个小小的洞穴里,发生着无数让人类好奇,科学家们探索不尽的秘密和故事。
坐在蜂箱前,不了解蜜蜂的朋友看到的,是进进出出的昆虫,但是了解蜜蜂的朋友,却能看到这些飞行的蜜蜂的故事,带了花粉的是采粉蜂;不带花粉的或许是采蜜蜂;守在蜂箱门口检查进出蜜蜂的是守卫蜂;在蜂箱门口停留扇风的是散热蜂;或许偶尔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蜜蜂从蜂箱内部拖出垃圾或者死蜂尸体,这些蜜蜂就是蜂群里面的“清洁工”。
走进蜂群里面,这个相当于就是蜂群的“王宫”了,住在中间,个头最大的,大腹便便不断产卵,就是这个蜂群中的蜂后,它是整个蜂群中的“母亲”,我们所能看到的蜜蜂,都是她的“子女”,好的蜂王,一天可以产卵达到两三千粒,这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蜂群中有大量蜜蜂存在的根本原因吧。
曾经由于对蜜蜂的不了解,我们很多朋友把蜜蜂当成父系氏族社会,认为蜂群中的蜜蜂只有一只雄性蜜蜂,其余的都是工蜂,后来才发现,原来蜂群是一个母系氏族的社会,蜂群中的确大部分是都雌性蜜蜂,但是真正能够正常产卵,繁殖后代的,其实只有蜂王,工蜂虽然是雌性,但是生殖器发育不完善,虽然在蜂群中数量最大,但是却不是一个蜂群中的繁殖者,而是一个蜂群中的工作蜂,除了工作之外,他们并不参与繁殖问题,反而蜂王与雄蜂,主要的职责就是繁殖,这种明确的分工,构成了我们看到的社会化的蜜蜂群居社会。
除了认为蜂王是雄性之外,还有一种认为就是蜂王是一个蜂群中必不可少的蜜蜂,只要蜂群中的蜂王死亡,就等同于蜂群毁灭,在过去曾经有一个说法,如果想要灭掉一个蜂群,只要灭掉蜂群中的蜂王即可,但是这种说法最后被慢慢破解,发现就算灭掉蜂群中的蜂王,蜂群也不一定就毁灭了,于是人们对蜜蜂的研究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方向,找到了真正可以灭掉一个蜂群的方法,也推翻了只要灭掉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其它蜜蜂就算暂时不死也活不成的说法。
蜂群中的蜂王死亡后蜂群的变化
当蜂群中的蜂王死掉以后,蜂群灭亡的可能并不大,其实蜜蜂对于蜂群中蜂王死亡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一直都是有准备的,因为蜂群中明确分工,食物和巢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工蜂巢房比雄蜂巢房小一点,蜂王巢房最大,位置也大有不同,工蜂的巢房在一张巢脾的正常中心,边上是雄蜂巢房,蜂王的巢房却是在棱上,只有需要蜂王的时候临时产生,不需要的时候就没有,我们在蜜蜂养殖中,特意给蜂王的巢房起了一个名字,那就是王台。
蜂群中的蜜蜂,总是对蜂群的危机有着时刻的应对方法,由于工蜂和蜂王都是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其实差别就在于蜂王住在王台里,出房前都是以蜂王浆为食,而工蜂住在工蜂巢房里,只有在幼虫期前3天以蜂王浆为食。
实际上,王台无非就是能够容纳更大的体积,而在蜜蜂幼虫期前3天到卵期这个时间,不管是在王台中还是工蜂的巢房中,幼虫的大小都不会受到空间大影响,因为幼虫实在是太小了。
这样的构造方式,给蜂群一个随时可以培育出新的蜂王的可能,因为在雌性蜜蜂幼虫前3天的时候,实际上不受空间影响,但是却受到食物和未来空间的影响,如果蜂群发现蜂王突然死亡,只要临时改变这两个条件,即可解决蜂群失王问题。所以说,当工蜂发现蜂群中的蜂王死亡以后,其实做出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蜂群中有幼虫,一个是蜂群中没有幼虫。
失王后蜂群中有小幼虫
很显然,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失去以后,蜂群是不是能够再次培育出蜂王,蜂群中是否有3日龄以下的小幼虫成了关键,只要有这样的幼虫存在,蜂群只需要继续的给这些小幼虫饲喂蜂王浆,把这些小幼虫的巢房扩大,即可把这些小幼虫培育成蜂王。
的确,在一个有着小幼虫的蜂群中,工蜂的确是这样来解决蜂群中失去蜂王的问题的,只要有这样的小幼虫存在,工蜂只要改造一部分小幼虫的巢房,蜂群中即可产生“小蜂王”,所以说对于一个有着小幼虫的蜂群来说,相当于每一只小幼虫,都是一只潜在蜂王,如果蜂群需要,经过工蜂改变以后,她们即可摇身一变,变成蜂王。或许这就是蜜蜂的高明之处吧,可以说这个秘密骗了我们很多年。
失王后蜂群中没有小幼虫
如果蜂群失去蜂王以后,蜂群中没有小幼虫存在,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蜂群已经无救了。就目前来说,如果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失去以后,工蜂无法改造王台,则蜂群中无法产生新的蜂王,最后出现工蜂产卵,也由于工蜂是没有经过交配的雌性蜜蜂,所以工蜂进行的是孤雌生殖,产下的是未受精卵,最后蜂群中就只剩雄蜂,蜂群灭亡。
似乎蜂群中的蜂王失去以后,工蜂无法培育出新的蜂王,出现严重工蜂产卵以后蜂群灭亡已经是一个定论,但是随着养蜂业的不断发展,似乎这种说法也说不过去,养蜂人也慢慢发现了失去蜂王以后,没有小幼虫的蜂群,其还是有一点能够延续下去的可能,只是说这些情况,目前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实验证实,但是在实际的养殖中,已经被很多养蜂人发现。
那就是蜂群中在不满足产生王台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王台,关于这种奇迹,目前比较多的解释是工蜂从其它蜂群偷卵造了王台,另外一种说法是工蜂利用自己的基因复制,相当于克隆了自己的一个克隆体,以蜂卵的形式出现,然后被当成蜂王一样进行培育。
关于这两种说法,可以说都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有一定的依据,或许两种情况都存在,或许只存在一种情况,差的,就是研究人员的一个确定实验。
失去蜂王的蜂群中工蜂干的两件傻事
当蜂群中的蜂王突然死亡以后,工蜂利用蜂群中的幼虫培育蜂王,我们把这样的蜂王叫做急造王。其实培育的要求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这种培育方式要成功,要求是蜜蜂幼虫是雌性的,而且其日龄不能超过3天,且越小越好。
很显然,我们对蜜蜂幼虫日龄的要求越小越好的原因,其实就是满足了蜜蜂幼虫越小,蜂王幼虫和工蜂幼虫接受的食物差别越小,虽然说3日龄的蜜蜂幼虫同样还有被培育成蜂王的可能,但是其实这些幼虫的食物已经有了差别,比如工蜂饲喂的次数,所含营养物质的多少等等。
如果蜜蜂对于失王后培育蜂王的过程很有信心,原则上来说按照上面的过程进行就好,但是在实际养殖中我们很多朋友都会发现,一旦蜂群真的失王,蜂群在改造王台的时候却经常会做两件傻事。
第一:利用大幼虫培育蜂王
这种现象在蜂群失王后培育王台的时候是可以看到的,这个时候蜂群中培育的蜂王中,有的根本无法出房,有的出房了也不能用,看起来有工蜂的特征,而有的则具有蜂王的外表,但是又有工蜂的结构,相当于有的王台中的蜂王,培育出来的蜂王并不正常,或许处于蜂王与工蜂之间,或许直接就成了工蜂,或者没有出房就被工蜂清理掉。
很显然,这样的蜂王,就算出房了也是没有用的,由于日龄太大,已经难以发育成蜂王,但是工蜂却没有注意到这点,还是在不断重复这个错误。
第二:直接培育了雄蜂王台
这点是蜂部落在无意中发现的,因为当时刚开始大规模的养蜂,的确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导致蜂场里面出现了很多的失王群,而且失王后无法培育急造王的失王群,在已经想要放弃蜂群的时候,竟然发现了蜂群中有几只非常大的雄蜂存在。
从个头上看,这些雄蜂的个头已经接近蜂王的个头,绝对不可能是从雄蜂巢房中孵化出来,于是曾经写过关于雄蜂王台的猜想的文章,不想很多蜂友也发现过这种现象,在蜂群失王的时候,的确工蜂有可能把雄蜂的小幼虫也当成蜂王进行培育,改造雄蜂小幼虫的巢房,培育雄蜂王台。
很显然,工蜂利用雄蜂小幼虫培育的雄蜂王台,是根本不可能让蜂群得到延续的,有可能培育出几只比较优质的雄蜂,但是如果培育的不是蜂王,最后蜂群还是难免灭亡,上面已经说了,蜂群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能够正常产卵的,只有蜂王。
蜂王对蜂群的重要性
关于失王群中工蜂做的这两件傻事,从蜜蜂的习性来说,这看起来是两个最低级的错误,但是如果我们更深的想一下,其实也不难找到答案,毕竟蜂王在一个蜂群中,虽然仅仅是产卵的机器,但是对于一个蜂群的延续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蜂王灭了,的确蜂群会面临很大威胁,所以工蜂在紧急情况下出现错误,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么具体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蜜蜂出现这些低级的错误呢?
第一:工蜂紧急情况下大意造成
我们都说蜜蜂的世界很残酷,这是在我们人类看来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蜜蜂的世界也充满温情,我们所谓的残酷,仅仅是蜜蜂为了物种发展而表现出来的正常行为,是个体勇于为种族发展作出的牺牲,只要对种族发展有利的,任何一个级型的蜜蜂都宁愿牺牲。
在蜂群失王这样的大事情下面,蜂群中一旦发现蜂群失王,这是非常紧急的事情,蜜蜂长期的生活会形成本能,只要蜂群失王,要尽快的培育新的蜂王,所以在蜂群中失去蜂王以后,工蜂在紧急情况下把小幼虫的巢房改造为王台,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把一些雄蜂和大日龄的幼虫巢房也改造成了王台,但是蜂王有自己的特性,只要出房后不是蜂王,很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而只要有一只成功,则物种得以延续。
第二:不同家族之间争夺王位
我们都知道,蜜蜂的“婚姻”,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妻多夫制,而且蜂王短期内和多只雄蜂进行交配,存储精子以后终身使用。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蜂王的后代中,除了雄蜂是无父之子之外,工蜂有的同父同母,有的同母异父,而这些后代中,为了让自己的基因得到延续,在蜂群失王以后,都选择与自己血缘关系最近的幼虫来培育王台,导致在争夺的过程中一些“家族”在紧急情况下把雄蜂幼虫和大日龄幼虫也当成了蜂王来培育,提升自己的基因得到遗传的可能,这与急造王台出现的时候数量非常庞大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