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新冠疫苗的科技竞赛,谁会赢?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最近我们看到,医药板块的热点开始了,各大疫苗公司开启了新冠疫苗研发赛跑,加上近期行业的一些利好政策,可能意味着行情启动的开始。
关于这次新冠的研发进展方面,最近有个值得关注的消息。
4月14日,中国科技部声明,目前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完成了一期临床,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者,这是全球第一个启动二期临床的新冠疫苗品种。同一天钟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病毒还没有明显突变,研发疫苗还是有效的。
这些新闻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似乎疫苗就近在眼前了。不过在疫情期间,我们在网上、朋友圈看到关于新冠疗法各种各样的说法。基本处于今天造谣,明天辟谣的状态。
那么,对于新冠,科学的治疗手段到底要等多久呢?今天的文章我们试图回答三个问题:
1. 未来有哪些新冠病毒的治疗手段?
2. 有哪些公司在进行治疗手段的研发?
3. 最后谁会赢?
如果我们把治疗的时间线分为三个阶段,短期、中期和长期:
- 短期靠标准防护和基础治疗,以及各类可能对疾病有作用的化学药,通过临床实验的方式救治患者;
- 中期看生物药,包括中和抗体类药物、抗炎药等;
- 长期看疫苗。
这一期就跟大家梳理一下,在未来的不同阶段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在这个产业上都有哪些玩家。
 ▎短期:基本防护+临床实验药物
基本防护基本就是中国控制疫情爆发的时候采用的操作,包括隔离、呼吸机等治疗手段。
在药物方面,临床实验药物最多的品种为化学药,特别是氯喹和抗病毒药物。不过最近,由于中国的防疫管控十分有效,在中国区临床实验数量占比大幅缩减了,目前的临床实验集中在欧美国家。
在疫情开始的阶段,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当时认为瑞德西韦有效。瑞德西韦的思路是抑制病毒RNA功能,阻止RNA病毒的自我复制。
本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最新报告,研究了53个重症病人,发现它的有效率能够达到68%。重症病人原来病死率差不多是50%,用了药以后可以降到18%。跟之前的数据相比这是相当大的成绩。
除了瑞德西韦,另一种药物是氯喹。几十年来,氯喹一只是治疗和预防疟疾的药物,也是世界上开得最多的药物之一。
钟南山最近也提到,我们对氯喹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氯喹对新冠病毒肺炎也是有效的。到目前为止,真正作为药物来说,这两个看起来比较肯定。
首个瑞德西韦治愈案例以及随后的数据给全球抗疫带来希望,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保持冷静。目前的实验数据量还太少,不能充分支撑科学的结论判断,加上瑞德西韦存在着潜在的副作用,短期可以把它作为临床实验的方式救治重症患者,但是不能把它看做“特效药”。
截至目前,瑞德西韦仍然是一种在研药物,尚未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获得批准。未来两个月,全球多个研究实验会陆续公布数据,我们也会保持关注。
 ▎中期看生物药
对抗新冠病毒的生物药,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创新药。但是必须要记住一点:不管是化学药还是生物药,都不是直接针对病毒的特效药。面对肆虐人类世界的病毒,人类至今也没有发明出多少特效药,远远谈不上“治愈”。药物的思路主要是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让病人好好活着、动员免疫系统,或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阻止病毒入侵,比如干扰素就是这样的机理。
针对这次新冠疫情的在研生物药,大致分为抗炎药和中和性抗体。
先说抗炎药。因为大多数新冠危重症患者致死的原因是肺功能严重受损,身体过于激烈的免疫炎症所导致的肺部损伤。抗炎药多数是已经上市的品种,比如针对IL-6、C5a靶点,主要是防止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舒泰神、罗氏、赛诺菲都有研发的药物产品上市。
而中和性抗体尚未有上市或进入临床的品种。中和性抗体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新冠的手段, 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普遍来看,中和性抗体最早在今天夏天开始人体人体实验。美国Regeneron(再生元)、Vir Biotechnolgy就是走的这条路线。
Regeneron公司成立于1988年,员工有7400人,在抗体药物方面有一定经验。在此之前Regeneron就有成功的先例,比如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疗法临床实验成功,如今FDA正在审批流程中;MERS病毒疗法也完成了临床1期。
在新冠病毒方面,Regeneron公司已经鉴定出数百种病毒中和抗体,筛选出了两个候选药物品种作为鸡尾酒疗法,根据美国Regeneron官方,预计夏末开始生产10万份剂量的COVID-19病毒药物供人体实验,进入临床1期。
跟Regeneron相比,成立于2016年的Vir Biotechnolgy体量就小得多,只有200名员工,但是研发实力很强。公司与中国的CRO公司药明康德合作,据说最快可以在3-5个月内开始人体临床。如果药物成功上市,药明康德将获得中国地区销售权。
Vir Biotechnolgy公司的CEO George Scangos博士说,在疫苗研发出来之前,抗体药物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疫苗更好。因为人们在接种流感疫苗前已经接种过其它流感疫苗了,免疫系统的反应更倾向于唤醒已有的免疫,对新的流感抗原的反应反而不够理想。这是否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效力,目前还需要大量研究。
George Scangos博士
关于抗体研发的难点,一是难以找到理想的抗体,在相当长时间内提供保护,但大多数抗体不符合这个标准。二是抗体的大规模生产,由于属于生物药,生产成本比小分子化学药高很多,对工艺开发、生产设备标准化有更严格的要求。
George Scangos博士表示,未来抗体药物的研发方向是,找到能中和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广谱抗体,也就是一次注射解决所有病毒。但是这项研发难度更大,不过公司此前在两种呼吸道病毒上已有成功案例。
做着类似研发的也有中国的企业,比如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君实生物的CEO李宁博士表示,开发新药应对疫情,公司责无旁贷。
 ▎长期看疫苗
在疫情当下,药物只是其中一个比较不那么重要的角色,远不能与疫苗的价值相比。绝大多数的抗病毒药物确实能部分的延缓病毒的感染过程,减轻疾病症状,但是做不到彻底消灭病毒,治愈疾病。所以如果你听到谁发明了”特效药”,就要擦亮眼睛了。
不管是什么疫苗,它们的生物学原理是,事先激发和训练人的免疫系统,让它能够为可能到来的病毒入侵做好准备。
人类至今都没有找到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而疫苗就成了人类对抗病毒的希望。所以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疫苗的研发上。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与病毒赛跑,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来了介绍过,美国Moderna公司的核酸RNA疫苗是第一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这种RNA疫苗有什么优势呢?
历史最悠久的两个方法,一个叫减毒疫苗,一个叫灭活疫苗。这两类比较相似,我们从小到大接种的疫苗,绝大多数都是这两类。至今孩子们接种的麻风腮疫苗、水痘疫苗等,都是减毒疫苗;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甲肝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
但是,不管是减毒疫苗还是灭活疫苗,都需要好几年的研发时间,按照以往的科学法规,要求研发周期在8年以上,最长18年。在很多时候,甚至疫情都已经消失了,疫苗还在研发阶段,当年SARS疫苗的开发就是这样。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去开发和生产疫苗。
还有一种是病毒载体疫苗,把基因序列包裹进失活的病毒外壳,递送进人体。康希诺公司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通过利用腺病毒载体来开发这种疫苗,已于3月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一个启动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品种。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再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蛋白疫苗,只用病毒的一个部分,比如一段蛋白质外壳,来起到假病毒的作用,激发人体的免疫记忆。这样大大减少了研发时间。
但走在前沿的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突破:直接把一段病毒的RNA分子当成疫苗注射进人体。大大提高了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速度。根据RNA疫苗的研发先锋——美国Moderna公司的说法,它们的RNA疫苗能在4个月内完成研发程序。
4月14日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提到,科研公关组布局了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就是上文提到的5种。
 ▎疫苗的科技竞赛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90家公司或研究院在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发项目,总计达到60多个。
我们很难预测出谁会成为第一个研发出上市疫苗的公司。但是可以从头部公司过去的成功经验为线索,根据其研发实力,来判断其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初步判断,美国Moderna、德国BioNTech及德国CureVac、Inovio公司都有很强的研发实力,都有研发成功的可能性。
美国Moderna公司在2018年上市,目前有24款在研药物,14个已经进入临床,进度最快的巨细胞病毒疫苗,已处于临床2期;
德国BioNTech公司跟Moderna同一年上市,也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司启动了“光速计划”,与复星医药合作,如果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复星将获得中国区销售的权益,两家公司分享未来在中国销售疫苗的毛利;
德国CureVac公司还未上市,包括狂犬疫苗在内的3个疫苗产品进入了1期。3月2日公司CEO Daniel Menichella被邀请至白宫与特朗普商讨疫苗的研发,有传言说特朗普曾意图出子10亿美元将公司迁到美国;
Inovio公司在MERS病毒方面已经进入了2期临床。由于MERS病毒也是冠状病毒,有了成功先例,所以人们对Inovio公司也寄予厚望。顺便提一句,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也投资了Inovio公司。
根据疫苗研发的不同技术路线,我们可以对相应的公司保持关注。
病毒载体疫苗技术路线,可关注康希诺公司的临床进展。康希诺公司开发的埃博拉病毒载体疫苗,2017年成功上市,并且获批作为国家的应急储备。
核酸RNA疫苗技术路线,可关注美国Moderna、德BioNTech 及德国CureVac、Inovio公司。在国内,斯微生物、复星医药,也在进行RNA疫苗的研发,目前都还没进入临床。
蛋白疫苗技术路线,可以对赛诺菲、GSK 和强生等大型制药企业保持关注(强生也在进行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
国产疫苗方面,智飞生物完成了蛋白疫苗的前期设计,正在进行动物试验。普康生物同时在进行戴白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研发,也在进行动物试验了。其它老牌的疫苗研发单位,像华兰生物、沃森生物也在紧张研发中,但还没有披露目前的技术路线和进展。

谁会是最后的胜出者呢?很多人寄希望于美国Moderna的RNA疫苗,但是中国的康希诺公司的病毒载体疫苗已经跑在前面;根据clinicaltrial.gov,尽管RNA疫苗最快进入临床,但减活疫苗极有可能是最先进入临床III期的品种。所以没有人能预言最终是哪种技术路线胜出。
不管最后谁能胜出,我们都必须要记住一点,疫苗的研发和生产程序也许可以加速,但是有些环节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跳过去的,就是对新疫苗进行上万人的、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不管人们对新疫苗的盼望多么着急,但是疫苗开发过程中的科学规律,不能因为不理智的需求而干扰科学家们疫苗研发的正常节奏。
*注:文中提到的公司仅为行业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王煜全

全球科技投资人、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目前全球还没有一款RNA疫苗获批上市。上面提到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能成功,享受未来巨大市场带来的利润。但是要注意,任何一款疫苗产品,只要不是经过临床一期、二期、三期临床,直到三期临床结束之前,都有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因为新药临床在什么时候会出问题,是没有任何专家能够事先完全预料到的。所以当有人跟你推荐说谁谁又研发了疫苗,给你推荐相应的公司,一定要保持客观冷静,擦亮眼睛。

最终谁会笑到最后,享受市场带来的回报,我会时刻为你保持关注,做好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形势下,为了更有效率的帮你找到“闪电战”的“坦克和武器”,更好的利用科技创新加速企业科技化和全球化,前哨科技特训营 2020 推出了线上直播课程和私享群互动。点击图片获取课程详情。
我是王煜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咱们讲座里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