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的派别
历代丹经数量巨大,可称浩瀚,如何才能高效阅读,是有志于丹道研习者的一大难题。对此,本人有一些个人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地分门别类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作法,基本上自道教产生已来,对道经、丹书的分类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对丹道、丹经进行分类,则主要是从南宋开始,主要原因是两宋是丹经的高产期。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经常看到的,还主要是对丹道即道派的分类,对丹经的条析分类,则很不充分。
丹道有五派之说,包括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另外也有钟吕派、全真教等称法。应该说,这些分类方法,对研习丹经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会产生很多混淆。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全真南宗这样的提法,但实际上所谓金丹南宗,跟全真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正因为分类方法的不明晰,使许多入门者分不清方向,有苦难言。其实只要不受俗成的分类影响,通过自身认真阅读、体会丹经原文,我们大致可以分源流,辨别宗派。当然,古文这一基本功,多少还是必需的,真正的工夫,是没有偷懒的余地的。
二、丹经有哪些派别
从大的方面看,北宋,特别是宋真宗崇道之后,是内丹经典暴发的时期,也是内丹道的成熟期。北宋以来,产生的丹派非常之多,但我们只要关注那些理法比较系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派别,进行分类,则丹经大致可分为丹道祖经、早期丹经、西山流派、悟真流派、紫清流派和后期丹经。
1、丹道祖经
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和《阴符经》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
2、早期丹经
我们可以把北宋初年之前,包括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同时,我们也将未受西山流派、悟真流派影响的北宋丹经,归为早期丹经。比较著名的有《周易参同契》、《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以及清静、内观、心印诸经等。
3、西山流派
西山派,是上述丹派中,在产生时间上最早的派别。该派由华阳子施肩吾在宋真宗时期创立。主要经典包括《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集》,受西山派影响的丹经非常之多,最典型的是《大丹直指》,紫清派也颇承西山派之说。
西山派的提法,潘雨廷先生在其《道藏书目提要》中多次论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华阳子施肩吾,与唐代的栖真子施肩吾同名但非一人。
4、悟真流派
北宋张伯端于1075年最后完成《悟真篇》,这是内丹史上的重大事件,丹法因《悟真篇》而大畅其风。悟真派的经典自然是《悟真篇》,受其影响的丹经比比皆是,难以枚举,其注疏更是续出不绝。如《悟真篇注释》、《金丹四百字》、《金液还丹印证图》、《悟真篇三注》、《仙佛同源》、《金丹大要》、《大道论》及《道书十二种》等等,皆重要丹经。
5、紫清流派
所谓金丹南宗,实即紫清派。该派系由南宋白玉蟾及其主要弟子所创,白玉蟾与朱熹同时人。白玉蟾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独标玄关一窍之说及凝神气穴之法,最为丹家所重。紫清派主要经典较多,有《紫清指玄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还源篇》、《丹髓歌》、《金丹四百字》和《翠虚篇》等,本派丹经和受其影响的丹经也很多,如《金丹大成集》、《中和集》和《周易参同契发挥》等,而后期丹经则大部分宗承其玄关一窍之说。
6、后期丹经
陈致虚是丹道集大成者,他完成了丹经创造期的最大综合,也是宋元丹经创造期结束的标志。其后所产生的丹经,特别是明以后产生的丹经,我们统归于后期丹经。这一时期的丹经,大都承前人之说而扩充,基本不出上述三派的范围。全真心性修炼的工夫,自陈致虚大倡其说之后,逐渐在后期丹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期丹经较重要的经典有《方壶外史》、《金丹正理大全》、《金丹真传》、《性命圭旨》、《张三丰先生全集》、《周易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园峤内篇》、《证道秘书》和《乐育堂语录》等。
以上挂一漏,简略勾述了丹经流派的大致情况。最后要强调的是,丹经的分派,实际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之后的文章裏,我们将更关注于从丹经本身的特质,包括鼎炉、药物、火候、关窍和理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研习。
三、如何阅读丹经
学习内丹最关键的是找到明师,明师自可为学者口传心授内丹诀窍。然后学者自可一通百通,再阅读丹经自可心领神会。但是对于福缘未到的学者,只能先求助于丹经道书,所以说学习内丹丹经还是得看。如此问题就来了,丹经道书浩如烟海,学者如何从中拾到黄金却不是一件易事。
古语有云未遇明师且读书,然丹经之难读,以白氏之才情尚叹读之犹坠五里云雾,如荆棘中行。经者,径也。路径不通,大道难明。学者若欲下手行功,须是明理第一,故当遍阅典籍,所谓旁参博证,互相发明。然丹经每用隐语,设象取喻,著者往往自写画图,读者实难明。后世之注者又多发挥其说,引证己意。又因传承之不一,诸家之丹经又多有相诋之语。是以,读者不免有惑。
从经之中能学到真东西吗?
著书为文,多为指引后学,只因此事为一大隐秘,反有难明之感慨,多歧路之哀叹。其前人之罪乎?在之于读不得法尔。济一子曰:丹经有微言,有显言,有疑似之言,有正语,有反语,有比喻,有暗示,东露一鳞,西露一爪,要读者自去寻求。然如何寻求,在于读之得法,则自然融会贯通。
读丹经道书最忌支离文字,死于章句之下。
上古之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经,十隐五六,近世丹经,十隐二三。然近世之丹经,后人有讥之为秀才兵书,须慧眼识别。
丹经读法提要
以下简列丹经读法提要。
一、丹经有理、有法、有诀,读者须区别对待。理为根本,法为方便,所谓理出一端,法则百千,能理法一如,方才读得。诀者,散在丹经,一鳞半爪,然必是行功紧要处才露得一句半句,读到此处,需细心方可。
二、丹经每设象取喻,或以此喻彼,或寓意于言外,不得拘泥于名相方可。心肾水火,龙虎铅汞,或喻此,或喻彼,不可作一固定之事物。
三、流派之不同,解经典则不一。如解悟真之双修与清修,各有所指,不可混淆。
四、读丹经须是广参博证,相互发明,不可拘于门户,然又须立定脚跟,方才不至有歧路之叹。
五、有疑则有悟,有存疑处,必是关节所在,在己则心参体悟,或待机缘求师印证。
六、读丹经,须是反复玩味,更须下手行功,功夫不到是处,终是纸上文字。
七、丹经,前人之修证,不可全信,个体修炼必有个体之差异,犹其有关内景论述之文字,须仔细分别。
八、丹经道书之文字,有文本义、有引申义,有发挥义,有指虚为实处,有指实为虚处,须善为分别。
九、悟入丹经,须是未着一字方始参玄。即古人得鱼忘筌之意,不必执于文字,埋首故纸堆中。读得入,亦须读得出方才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