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凹穴岩画与伏義创八卦的渊源

岩画,是指在岩窟、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凹穴岩画”是指在岩刻画中,以研磨法制作于岩石表面上的坑状杯形的图案。“凹穴岩画”的图案大小不一,最大可达几平方米,凹穴深浅各异,一般在1.5-25公分之内,其横剖面一般为锅底底形。随着“凹穴岩画”在全世界大范围大量发现,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一个世界性的岩画主题,而且是世界性的早期的岩画主题。

八卦,是中国古代先民极其智慧的完美结晶。百科解释为: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及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专家认为,伏羲演八卦创造了中国最初的思想和文化,继而产生了《周易》,对此后的中华文化具有指导意义。《易传》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近代考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春、夏、秋、冬的四季天象;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所以,八卦是古人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科学化的世界图解,它不但包含了世界的运转规则,还表现了世界中八种自然现象及其改变出的万种情况……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和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据记载,八卦是伏羲依据“河图洛书”而创造。《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河图洛书”神话故事中,主要讲述和表达了上古时代的先祖伏義,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世界万物、自然规律都有深入的观察。在苦苦研究而不得其解时,黄河和伊洛河现负图而出的龙马和神龟,为伏義显灵相助,点破迷津。伏羲看到河图洛书的图案后,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宇宙之间的联系,龙马神龟上的图案与自己观察万物的“意象”相吻合,使伏義灵感爆发,继而开创了八卦。

在上述神话故事中,有一个主题和三个角色,即八卦创立和先祖伏義、龙马、神龟。作者认为,三个角色中,伏義是客观存在的,他是人,是被神化了的圣人,被誉为神。但神话故事中另外两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龙马”和“神龟”,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但神话绝不会是胡话,与它相关联的东西一定会存在。什么会是“龙马”和“神龟”?一定是似马像龟的物体,被崇拜神灵的远古人赋予灵性,认为是“龙马”和“神龟”,或后被流传成“龙马”和“神龟”呈图献书。“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作为岩画文化和历史文化爱好者,作者认为,神话故事中的“龙马”和“神龟”,应是刻有圆形凹穴岩画、形状似马和像龟的二块岩石。而河图洛书就是这两块岩石上的凹穴岩画图案,也被称之为“天书”。对善于研究天地自然及万物规律的伏義,在看到刻有凹穴岩画图案的“天书”后,受到启发,恍然大悟,结合自己的研究,创作了能科学解说宇宙万物,对整个民族甚至人类文化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八卦。

作者认为“河图洛书”应是刻有上古星图的凹穴岩画,伏義创八卦源其凹穴岩画,其理由如下:

古代“天书” 唯有神秘岩画

世界岩画的发现与研究,只是近一百多年的事,岩画的内容至今在世界范围几乎无权威解说,尤其是非图非画更非字,只是由一个个圆形凹穴拼成图案的凹穴岩画,一直被称之为神奇的“天书”。伏義处于7000年左右的渔猎时代。在哪个远古时期,能被称之为书的唯有“天书”岩画,在岩画种类里,唯凹穴岩画是最早、最难懂的“天书”。也就是说,当时连伏義都看不懂的图案,也只会是凹穴岩画。因“龙马神龟”岩石上的凹穴岩画,其图案无人能解,而被誉为“天书”。“天书”既表达有不解之意,更有来自上天的神圣之意,又因有图案的“天书”出现在黄河和伊洛河里,故被称之为“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的图案就是由不规则的圆形圆点组成,而凹穴岩画的主要特征就是圆形,从平面上看,它就是一个个圆形的圆点。而圆形是所有图形里最值得研究的图形,从圆形的形态分析,圆形是所有图形中面积、容量最大,给人视觉和心理最舒服的图形。一位思想家认为:“眼睛是第一个圆,眼前的地平线是第二个圆,这个原始的形状在自然界到处都是,没有止境。圆是一种最高形式的象征。”由于远古人所居小屋是圆形,看到的天体太阳、月亮是圆形,包括当时群居的集体生活,在必须保证整体优先,而体现共同和分享精神的心理层面,最合理的结构就是圆形。而圆形凹穴岩画在世界范围存在跨文化、跨种类、跨地域的大量发现,也恰恰说明这种人类最原始、最广泛、最早共同认可,并予以崇拜的圆形图案,是深藏在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无意识中而共有的潜在意识。目前已被专家多方考证,最终确定最早的凹穴岩画位于印度,距今有190万年。据《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云:“大地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義。”说有叫华胥的女子在湖边看到了一个巨人迹,好奇,踩了它而身子有动感生下了伏義。文中告之,华胥踩了巨人迹而生下伏義,而巨人迹本身就是刻在岩石上的凹穴岩画。所以,凹穴岩画古于伏羲时代,或许早于伏義几千年或几万、几十万年前。当伏義不知其意的凹穴岩画出现在伏義面前时,只能是名副其实的“天书”。这个足以说明,“河图洛书”与凹穴岩画,与“天书”的关系和渊源。

似马像龟 应是岩画岩石

几年的岩画实地探寻,及了解全国及世界各地岩画的创作基材---岩石,作者发现,远古人在选择岩石创作岩画时,异常青睐那些独特而有形状的岩石。作者在随州亲见多处刻有凹穴岩画的龟形岩石,尤以似龟背的圆形岩石面为最多。

以作者研究随州地区岩画的经验得出,远古人类在历经渔猎时代、猎牧时代、农耕时代期间,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逐渐转变,其居住地也随着不断改变。毫无置疑,人类在农耕时代,为满足农耕需求,必定选择适合庄稼生长,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平畈地带为居住地,也因故平畈地带,鲜见岩画。也由此说明,农耕文明开始后,由于人们生活的平畈地带无岩石,故鲜见有流芳百世的岩画出现。而有凹穴岩画的地方,多数为渔猎时代,即五六千年以前的远古人类创作。渔猎时代,人们靠捕鱼等最原始的生存方式生活,作者在随州发现的所有凹穴岩画点,基本位于有河流旁的浅山区,这些大量的岩画点,标明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生活地的范围。

作者研究发现,凹穴岩画的位置点有很多共同之处,除以凹穴作画外,地带为大多位于山坡之南和东的朝向,往往在视野较为开阔的山腰、山脊及山下靠近水边地带上,那些较为独特的、裸露的岩石,尤其是那些形状怪异,非常突出的岩石,及圆形面和圆形岩石,往往成为刻作岩画的首选位置点。这些岩画一般刻在岩石的正上面,而侧面及立面较为少见。若置身其地,一种肃穆和敬畏之情会油然而生。这说明,远古人在选择岩石创作岩画,是非常严肃而慎重的,在形状奇特的岩石上,再若赋予圣神的图案符号之后,这块石头便成为人们充满敬畏,地位崇高的圣物。那些似龟的岩石便成为“神龟”,像马的岩石便成为“龙马”,似兽便是祥瑞之兽了。这体现了远古人类追求接地通天朦胧的天人合一,和祈求上天神灵护佑,去祸免灾,以获得丰收、人类得到繁衍的愿望。

作者在随州发现的多数圆形面和圆形岩石的岩画(见图一、图三),及刘五一编著的《中原岩画》书中方城县房山巨石岩画(见图二,照片资料来源《中原岩画》),可足以证明,远古人选择岩石刻磨凹穴岩画时,山上奇形怪状的岩石是他们的必定选择,而在黄河和伊洛河里出现的“龙马神龟”,也就只能是因山洪暴发,从山边或山上冲到黄河和伊洛河里形状似马像龟,刻有凹穴岩画的岩石。

图一:湖北随州淮河岩画巨石。周波 摄

河图洛书 惊似凹穴岩画

清代学者胡熙在《周易函书阅忖总义》中说:“《周易》传道之书,道理显于文字,文字启于图、书。图也者,数之聚,象之设,而理之寓也。河图洛书,天以图示也,先天八卦,圣人图教也。”众所周知,“周易”启端于八卦,八卦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成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标志,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作者研究发现,“河图洛书”之图案竟与一些凹穴岩画图案雷同。

首先,“河图洛书”之图均由圆形的圆点构图,这与圆形凹穴岩画的圆形特征一致。“河图洛书”图书上的圆点共由几十个圆数点,分四层组成之数图(见图四,资料照片),布局四方的八处圆点之数旋转排成八方,而显八卦。其有九个数纵横交叉皆为十五,尽显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妙。图中以奇数点为白圆点,偶数点为黑圆点,黑白圆点示阴阳。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二十八宿……所有的表述,都是以圆形点作为符号,以其不同之数,在不同方位标注。

在作者发现的所有凹穴岩画中,除了由单个、三个、七个凹穴组成的图案较多外,共由12个凹穴,分以6个并列两排组成的图案最为多见,这种岩画图案,在中原地带同样繁多。这种以六和六的倍数组成的岩刻符号,应与易卦中每卦均不超过6的个数,及与八卦、河图洛书存在必然渊源关系。“周易”中的64卦,每卦乾(长线)与坤(短线)组合各异,但每组均不超过“6”数……。仅就此而言,由6个两排并列的圆形凹穴符号图案,如果每个圆代表一横,就形成6个阴爻,与坤卦六爻符号完全一致;如果把并列的两个凹穴连成一线,就形成6个阳爻,与乾卦六爻符号完全一致。作者在几年的岩画研究中发现,一些凹穴岩画的图案与“河图洛书”图案惊似一致,由此可以证明“河图洛书”与凹穴岩画存在异工同曲,也可以理解为,伏義创八卦就是依据凹穴岩画之图,或受到凹穴岩画上凹穴之数的启发,创造了八卦。

作者在随州发现一处似日晷图的岩画,形似碾盘,直径约1.6米,盘面上刻有不规则的圆形凹穴,雷同与“河图洛书”图案。而这种日晷岩画,在中原等地多有发现。尤其是河南具茨山日晷岩画,更是与八卦图案几乎近似。(见图五,照片资料来源《中原岩画》)

在这个巨大的圆盘中,磨刻左右相对称的凹穴星象图,中间似一人物形状,人物头顶磨刻有6个小凹穴,中正有一大凹穴,并有四个小凹穴左右相伴,两腿分别由10个和12个小凹穴组成。人物左右位置分别磨刻着排序一样、数量相等的小凹穴。有些凹穴岩画还有类八卦符号,如《中原岩画》书中有一副四横(四阳)和对称四点(二阴),合为“遁卦”的符号,此岩画图案应是非常典型的八卦符号。(见图六,资料照片照片资料来源《中原岩画》)

八卦内涵 与岩画意之同

八卦的内涵十分宽泛深奥,无所不包、无所不释,但主要阐述了地球自转关系、阴阳(太阳、月亮)关系、金木水火土五行(五星)运行关系等。“河书洛图”虽只是简单的几组图案,却也包含了最深的奥秘。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古代简化的、归纳性的古代高级星象图,它同样表述了地球与太阳、月亮的运行关系、宇宙万物最根本的自然法则,这种表示天文历象的图案,也恰恰是一些凹穴岩画,如日晷岩画所表达和记载的内容近似。

日晷岩画,圆形石面,形似碾盘、大玉璧,石面上刻有分布不均的凹穴图案。日晷也叫做“日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它利用日影测算时刻,一般由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在日晷上的时候,晷针的影子就投向晷面,太阳自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相应地自西向东移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晷针影子的位置和影子的长短各不相同。比如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运行于天赤道的北侧,故晷针的影子投于晷面上方,而秋分到春分时,太阳运行于天赤道的南侧,故晷针的影子投于晷面的下方。日晷是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工具,是古代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如果说日晷是计时的工具,那日晷岩画就是远古代人探索时间计算、节气、历法的最早探索、记载工具及祭祀圣物。作者所见如碾盘的凹穴岩画,盘中有插木针的孔洞,盘面上磨刻有不规则的圆形凹穴、这些后人无法理喻的“天书”,可以理解为远古人当时对太阳月亮、四季运行变化观察认知后,所作刻画的符号标识。据编著《中原岩画》的刘五一,在书中介绍河南具茨山日晷岩画时认为:这块日晷岩画上,抽象的人物正面而立,天空布满星斗……有理由确定是一幅“巫咸祭天图”。在古代,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吕氏 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楚辞》记有“巫咸将夕降兮”。王逸注为'巫咸,古神巫也'。古代,巫术活动的目的,是事神以致福,而巫咸不仅仅占筮,以知吉凶,还掌天文历法。所以,巫咸也被说成掌握天文历象的“義和之官”。八卦的内涵包含了涉及太阳月亮的阴阳、五星(行)的运行等关系,而“河图洛书”的内容就是古代高级星象图,从此凹穴岩画功能内容可以得出,日晷记载的内容也是与星象有关的天文历象图案,这足以证明“河图洛书”就是两幅与其功能内容近似的凹穴岩画。

据报道,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了距今约6500多年的形意墓。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象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二十八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象,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

八卦肇地 地理要素符合

八卦的肇始之地,位于黄河、伊洛河汇流处的巩义市河洛镇神北村邙岭北麓,当地称这一段为神都山,此处特殊的地理环境要素注定成为八卦的肇始之地。

其一、两河交汇,造就天然太极图案。河洛镇神北村的邙岭,俗称邙山头,河洛汇流处便紧依邙山头,相传,此处古称“洛汭”,是“河出图,洛出书”的地方,伏羲氏在此演绎八卦。

河洛汇流之一的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由于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而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流浑浊不已、滚滚浩荡。伊洛河属黄河一级支流,由洛河和伊河汇聚而成并得名,其水流流速高、流量大,水位也高。由于伊洛河河流上域植被茂盛、山清水秀、河水清澈。故,尤其是暴雨过后,黄河与伊洛河两股巨大的清浊两色河水交融激荡,加之流速不均,两水形成S形曲线,形成场面宏大的太极图奇观。当年伏義被这自然太极图案奇观景象而震撼,深受启发,创出八卦太极。

其二、此地依山旁水,是远古人最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说明早于伏義多少万年前,就有古人在此创作凹穴岩画。据当地考古成果表明,黄河和伊洛河交汇处发现大型聚落遗址,在河洛镇双槐树村南高台上,已确定遗址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当地水源丰富,土地丰美,古人依山而居,是渔猎生存的最佳之地。据资料显示,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有近200处聚落遗址。该地区具有神话传说高密度、文献记载高密度、考古遗址高密度的特征,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期时代,都能在遗址中找到。由此说明,此地早于伏義几十万年前,或许二百多万年前的先祖就在此生息,开始积累观天象,记时辰的经验,同时在裸露的山石上,或寻来较为奇特的岩石上磨刻凹穴,以对太阳月亮、四季运行变化,时间计算等所作出符号标识,而创造了凹穴岩画。以致在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后的伏義时代,已无法理喻前古人所作符号,只是伏義从岩画上的凹穴排列图案和凹穴个数中获得启发和利用,创出能图解万物,神奇而让人信服的八卦。而被洪水冲到伊洛河、黄河或伊河、洛河河里的两块磨刻有凹穴的岩画,大家不获其解,被称之“天书”,而似马像龟形状的岩石,更是被伏義及后人誉为,或传为“龙马神龟”而已。

八卦之数 与民间之天数

众所周知,八卦之学、“河图洛书”之理,就是一部涉及天文、星象、理数,生生相息之规律的学说。在世界范围内,与天、与数有关的谚语很多,如得势,叫做天助,如失势,叫天数已尽。何为天数?天,自然;历,运行;数,法则:天之历数,即天行的自然法则。天数,也是《易经》筮法中数的奇偶变化与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相配合而形成的概念。古代人把一切不可解的事,不能抗御的灾难都归于上天安排的命运,称为天数,足见,八卦之学对人们的影响深远。

河图洛书被称为广义的宇宙图,据有关学者研究,河图中共有五十五个圆形的黑白点,这些圆点代表“天地之数”五十五。其中白点为单数,一、三、五、七、九,代表阳,又代表天,称为“天数”;黑点为双数,二、四、六、八、十,代表阴,又代表地,称为地数。天数加起来为二十五;地数加起来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五十五。因此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一至五为“生数”,象征阳性,反映事物刚健的性质;六至十为“成数”,象征阴性事物,反映事物柔顺的性质,合为表示天生地成。“河图洛书”同出一源,是数学逻辑推理的结果,更与天象星数之奥妙“天数”相关。还有学者认为,物即数,万物且由数而成,宇宙由数构成。一切离不开数,而一切自然数的数字根只有1、2、3、4、5、6、7、8、9九数,洛书以九数排布称为“洛书九数”,被誉为第一个幻方(见图七,照片资料来源于网络)。追根溯源,一切源于数,八卦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就是伏義时期所见,刻有个数不同,被称之为“天数”,无人能懂,被誉为“天书”的凹穴的岩画。

伏義创卦 古代情景再现

综上所叙,伏義创八卦的创始之地,有黄河、伊洛河两大河流穿流而过,植被茂盛、土地肥沃、物华天宝,非常适宜人类生存,早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也就是早于伏義二百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伏義的远祖们在原始时代,就开始观天象、研星体、察万物与光、阴的关系,通过在岩石上磨刻凹穴符号,记载他们发现的宇宙奥秘,在不断摸索、积累、开创、发展中,苦苦探究着宇宙密码。直到几千年、几万年后的某一天,伏義看到两河交汇形成的太极奇观,发现了从山上冲下来的凹穴岩画“天书”,灵感顿发,创作出能破解宇宙万物相互关系的八卦初始学说。

伏義创八卦,远古情景再现:在伏羲35岁那年的夏至之日,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当日凌晨子时,天空突然乌云翻滚密布,电闪撕裂天空扑向大地,照得地面犹如白天一样明亮,震天的阵阵雷声不绝于耳,狂风伴着暴雨,雷鸣随着电闪,霎时暴雨倾盆而至,一场撼天动地的狂风暴雨下了整整7个时辰,直到卯时的天亮之际才突然骤停。一时间,黄河、伊洛河河水暴涨,惊涛拍岸。对昨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仍感到后怕的人们纷纷来到两河交汇的岸边,探奇看景。只见天蓝如洗,晨光初现,一道七色的彩虹在宽宽的河床上空显得格外耀眼,方圆几公里宽的河床之上,清澈的伊洛河水与浑浊的黄河水在此激流交汇,形成一个奇特的、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太极图案,其景天地造化、自然天成,蔚然壮观。旋转的太极图案之上,河鸟盘旋飞逐,彩虹绚丽多彩,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景象,让人震撼不已。

部落首领伏義,站在高出河岸八十余米的台地之上,望着旋转的巨大太极图案,兴奋不已。他结合自己察日月更替,观万物变化,思寒暑循环之感悟,创出代表阴阳及四象的太极始图。伏義的太极图腾之说,顿时传遍整个部落,得到氏族人们的高度认可和拥护。夏季的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正当大家为新创的太极学说欢呼雀跃之时,水落石出的河床上,忽现两块岩石似马像龟,由于河床上石之少见,两块灵石更是格外显得瞩目。在流动的浅水之中,似马像龟的灵石犹如在逆水而行,活灵活现。近看,这两块灵石之上竟刻画有神秘图案,顿时引起部落人们争相围观。伏義趟入尚未完全褪去的水中仔细察看,这两块被洪水从山上冲下来的岩石一个像龟,一个似马,自然天成,背上刻画着不规则的圆形凹穴符号。大家围着这两块神秘的凹穴岩画,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而不知其意,偌大的伏羲氏部落,竟无人能识、无人能懂。伏羲自少时就开始观天上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察地上飞鸟走兽万物生长,究酷暑严寒、岁月规律。身为部落首领,也是星象之官的伏義认为,天地一切都有其固定的变化理数,现天降祥图天书,乃天帝神助,是祥瑞之兆。于是他在河床边搭棚而居,天天围绕这两块凹穴岩画日思夜想,他以河床上的沙滩作纸,以树枝作笔,通过不断写画、测算、构图、计算凹穴岩画上的凹穴个数,穷其布图之意,并结合自己近三十年对天地万物之理数的感悟,最终创造了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运转规则,和八种自然现象及演变出的万种情况之科学图解,即八卦。

(作者:周波,中国岩画学会会员、湖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随州市观赏石宝石协会会长、随州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辑)

(0)

相关推荐

  • 河图与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图案,历来...

    河图与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图案,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伏羲依 ...

  • 先后天八卦与河图洛书的象数精论

    先后天八卦与河图洛书的象数精论

  • 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兼谈吴丈蜀.王步高对王士祯"凡平不可令单"的误解 邓旺林 王士祯 [1]是清代神韵诗派代表人物.在康熙年间曾一度主盟诗坛.据说王士祯 ...

  • 浅议煤化工建设工程的“三查五定”及装置首次开车注意事项

    摘 要:"三查五定"作为煤化工建设工程竣工投产期间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后续单体试车.联动试车及全面试生产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做好"三查五定"在煤化工新建工程.技改工 ...

  • 浅议表见证明的基本含义

    [J] . 王建林 ,吕旭 .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第005期 摘要:表见证明是整个证明法学领域最含混,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它以经验法则为核心和基础,但经验法则的 ...

  • 浅议湿热淤极案

    浅议湿热淤极案:陈博士按,今天一熟人介绍一搬运工人过来拿拿脉,患者湿热之极,平常很少见到:这个患者我有深刻印象,患者中等个头,头圆肩宽胸厚,肌肉发达,患者骨架颇大,面色红润:这是我对患者的第一印象,一 ...

  • 浅议闽南舞狮的民俗文化

    浅议闽南舞狮的民俗文化 蔡汉以 2021-05-10 闽南舞狮,这是我家乡福建第一古堡---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蔡家堡,最常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为了收集资料,笔者采访过二位"舞狮队" ...

  • 舒甘来‖浅议代词的对仗

    浅析代词的对仗 舒甘来 在诗联创作中,名词和动词.形容词无疑是最重要的,但代词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代词却能起到其它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它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越俎代庖,而有其特殊的功能. 代词,在现代 ...

  • 浅议数字化转型-我们是否认知准确?

    数字化转型已经热门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人们对于复杂问题却喜欢简单对待,对于牵扯到一个企业自身的战略转型的问题,人们在寻找简单快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买个平台.软件,然后搞些示范工程,甚至有 ...

  • 浅议现代数学物理对数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孔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数学与统计系,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 本文为"在线优先"(online first)版本, ...

  • 浅议牙璋的形制和使用

    作者按:这是一篇没有发表的旧文.2016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举办"东亚牙璋学术研讨会",我做了<大刀和牙璋>PPT汇报.那次会议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