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出走半生,归来仍是猛男 之前看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券商的弹性没了,这波行情,是不是已经打脸了。...

之前看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券商的弹性没了,这波行情,是不是已经打脸了。从6月中旬算起,券商指数到现在已经暴涨46%,问题是牛市才刚刚启航,这才哪儿到哪儿呢?
今天来说说为什么有的人会进入这样的误区,觉得券商股的弹性不如以前了。

一个是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旧时代。
旧时代里,券商主要靠经纪业务收入,也就是佣金,交易量上来了,佣金自然暴增。而佣金=交易量*佣金率,现在大家觉得佣金率下来了,所以即使有了成交量,总佣金还是不行,这是一种经验主义。其实平均的佣金率在最近的一年,降幅已经很小了,牛市里大量的休眠账户激活,很多都是高佣金的老账户,反而有可能促使佣金率反弹。再一个,对于佣金,要看的是边际变化,2020年的佣金不是和2015年比的,你得和2019年比。2019年平均佣金率是万3,到了2020年即使降低到万2.7,降低了10%,但是你的成交量暴增一倍,这不就是90%的营收贡献?而且这一块儿几乎就是纯利润,因为对应的都是固定成本,不是可变成本。进入新时代后,券商的营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现在不单可以靠经纪业务赚钱,还有信用业务和自营投资,都是直接受益于牛市的。旧时代思维认为券商收入结构单一,盈利能力有限,不足以再次引领市场方向。

个是思维方式还停留在雄市里。
老股民们可能是被震荡市搞怕了,每天念叨着“满3000减200”,今天赚的明天就可能亏掉,所以对什么事儿都疑神疑鬼的。这种思维惯性如果延续到牛市,就是看什么都觉得死贵死贵的,觉得难以理解,一些垃圾为什么会被炒到天上?连垃圾都能上天,价值还可以(虽然不算特别便宜)的券商为什么就不能涨涨?市场对于券商的认识,在雄市里是扶不起的阿斗,到了牛市里秒变高富帅,即使是那些不买的人也要来谈论一下,券商成了万众瞩目的板块,是注意力的焦点,这个时候不想涨都得涨,和价值的关系已经不大了。平心而论,作为了一个在雄市里挣扎了好几年的散韭,就算我没买一分钱券商,我都巴不得券商赶紧翻三倍翻四倍,因为我知道券商是牛市的旗手,券商可以彻底点燃市场情绪,别人吃肉了我就可以喝汤,波动是我的朋友。券商涨三倍,那我的重仓股银寒地惨是不是翻个一倍也不过分了?赶紧的吧,时间有限,这个月就给我涨上去,不涨停你好意思说自己是券商股?牛市和雄市的另一大区别是,雄市看业绩,看确定性,而牛市里,有个预期就够了,券商盈利暴增的预期给的够不够?

还有一个误区是老股民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太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就是市场的“主力”。

这种思维下就理解不了进入牛市后,新股民和新基民才是主导行情的关键力量。老股民可能资产雄厚,一人持有几十万几百万的股票很正常,但人数毕竟稀少,新股民们胆子虽小,开始的时候只敢买几万十几万的,但是架不住他人多。
我们看一个标准新散户入市的流程: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炒股经验的人来说,入市的第一站可能是听亲戚朋友介绍,或者是选择一个就近的线下营业部。那种线上开户的,大部分已经不能称之为很新的股民了,他们可能已经有过一定的交易经验,或是为了更低的佣金和利率,或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或是听了别人的忽悠才换了其他券商线上开户。一个新股民走入中信证券的营业部,马上就有了对中信证券的第一印象,神秘而高大上。对于他来说,反正毛也不懂,买啥都一样,这个时候中信证券这支股票本身就成了备选股之一,而且他知道这家券商在这条街上开了十几年,看得见摸得着,是正经金融机构,至少不是骗子,比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股票强多了,其他的公司连名字都没听说,谁知道是不是坑?这个时候中信证券派个美女经纪每天跟踪这个客户,一对一服务,发发研究报告,给点儿投资建议,卖卖基金产品,嘘寒问暖的,这一来二去就对上眼了。新股民对这家券商的好感陡增,有的时候买入中信证券的股票就是一念之间,反正买啥都是买,对于他来说没有本质区别,不如买个顺眼的,买个熟悉的。而且他会频繁的听人说,牛市就要买券商,唱空券商的人也很少,各家券商针对同行发的研报更是日常商业互捧,除了夸就是夸,一句废话没有。试问在座的各位老股民从入市以来,有没买过军工的,有没买过医药的,有没买过地产的,但谁没买过券商的?举个手我看看。
这样的一个新股民可能没什么力量,但成千上万的新股民聚集起来就是钢铁洪流,遇神杀神,势如破竹!

李笑来有句名言:韭菜的共识,也是共识。在牛市里,我看别说是共识了,韭菜的共识简直就是真理,是赚钱的密码,谁能掌握新股民的心理,那想亏钱都难。

所以我一直说对于券商股,如果真的有牛市,翻倍保底三倍及格。现在还早,对于指数,现在大致相当于2014年2500点的位置,拿好手中的筹码,耐心持有。

这篇又水了,下篇整点儿干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