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就要多施化肥?

土壤翻耕后人为的造成了“上瘦下肥”,不利于作物幼苗生长,施用化肥效果明显,特别是氮化肥,施入土中迅速提高作物整个的生物学产量,苗色深绿有光泽。但肥效不能持久,半个月后生长量下降,又得追施氮化肥,使人产生错觉,认为施得越多生长越好。结果叶面积骤增,使得叶面蒸腾量也骤增,造成水分相应消耗量增加,只能通过浇水来补充水分的不足。

氮化肥的利用率很低,使用不当,利用率还会下降,其余一半经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硝酸盐进入地下水,污染水源。特别是冬白菜施多了氮化肥,植物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使冬白菜不耐贮藏,产生软腐病而腐烂。西瓜、甜瓜施多了氮化肥,使得甜度下降,变得淡而无味。

化肥大量施入土壤,其离子代换了土壤胶体钙离子,使土壤结构破坏而分散,造成土壤的板结,增加人们的中耕工作量。

不用化肥作物产量不会下降,理由有二:

1.只要在免耕条件下,覆盖有机物便能高产,因为覆盖物能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水分条件的稳匀化,促进了热量条件的稳匀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有机肥增产的潜力。

2.我们吃的粮食大部分是淀粉,穿的棉衣、棉裤是棉花纤维,还有油、糖,这些是碳水化合物,不过是分子结构不同而已。在光合作用中没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参与,所以说作物的产量95%来自空中,5%来自土壤。如果将作物的秸秆与加工后的下脚料全部还田,不仅能将养分归还土壤,而且能增加肥料。

因此,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保持土壤的健康,不仅要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要维持土壤中的微生态平衡,避免板结、盐碱化,这样植物根系才可以健康生长,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另外,还需要为植物补充生长所需的中微量元素,这些元素中的任何一个缺失都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进而影响产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