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翻过通讯录了”

“你还躺在我的通讯录里,只不过我们再也没有过联系。”
01
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场景一样,有一位多年未曾联系过的老同学突然给我打来电话.
通知我他在某个“好日子”结婚,请我务必参加他的婚礼。
我惊讶的不是这个“要钱”式的婚礼邀请,而是在他打来电话时,我的手机上竟然还显示着他的名字。
我突然想起,似乎我已经好久没有翻过通讯录了,久到我刚看到他的名字都差点没想起他是谁。
于是我开始去翻我的手机通讯录,发现我保存的那1175个电话号码,几乎有八成没怎么联系过。
而其中还有一半以上的号码我已经想不起对方的样子,甚至还有几百个名字我根本没有任何印象。
虽然有些号码我在其名字前备注过一些比如职位、公司、场景等提示信息,但依然很难想起这个号码到底是谁的。
我回忆起在小的时候,那会儿还没有手机,甚至连座机都不是家家户户都有。
那时候我们家的座机旁边一定会有一个“电话簿”,一部分记录的是我们家各个亲戚、熟人的联系方式和备注名.
还有一部分则是村子里经常到我们家来接电话的相关联系人信息。
这个电话簿上用钢笔记录下来的联系方式,会有很多修改的地方。
一方面可能是对方的联系方式更换了,另一方面则是记录错了数字联系不上了。
而电话簿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号码不用翻阅我们都能够熟记于心,比如在广州打工的父母的联系方式。
这种背电话号码的习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曾改过。
即便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很少会用打电话的方式来跟对方联系。
但比如你父母、你爱人的电话号码,你也能随时随地脱口而出。
02
手机的出现,逐渐替代了座机的功能,纸质的电话簿也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种在扉页标注着全国各大城市区号、邮政编码的笔记本现在几乎很难再看得到了。
大家开始习惯于把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和姓名信息存储在手机里,一方面是方便查阅,另一方面也是可以直接拨打。
还在以短信为主要信息发送方式的年代里,手机的主要功能是打电话和发短信。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办理一个短信套餐,因为我们发信息的量实在太大。
以至于按照当时一分钱一条短信的资费来说实在太贵,彩信当然也就更贵了。
而当时如果谁的手机是和旋铃声的,或者再带着拍照的功能,那么他一定是圈子中最耀眼的存在。
即便纸质电话簿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但在那个年代手机的电话簿功能依然是我们最常打开的。
甚至那时候我们还会“攀比”谁的电话簿里存的号码多。
当我们在攀比中胜出时,还会装作若无其事地谦虚道:“好多都是以前同学的号码。”
通讯录里的数量,是我们那时候标榜自己身份的一大象征,好像谁的联系人更多,谁就更有人脉一样。
虽然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候是真的幼稚,但转念一想,现在人们不也喜欢到处去吹嘘自己认识多少人么?
这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似乎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习惯了不轻易删除通讯录里的联系方式。
以至于即使我再次打开通讯录看到这一千多个号码大多不认识时,我也没有想过要删除任何一个。
这到底是一种习惯?还是不在乎?于我个人而言,应该是属于后者。
03
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开始让手机的通讯录功能越来越像曾经被淘汰的纸质电话簿。
人们已经习惯于用各种社交软件来交流、沟通、通话、互动,甚至当我们想要联系某个人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去翻通讯录,而是去找“好友”。
现在我们的概念是:如果“好友”栏里没有对方,那么就等同于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然而如果我们尝试去打开通讯录,或许就能找到对方的电话号码。
可我们习惯性地不会这么做。
由此可见,遗忘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只是习惯让我们选择了放弃。
当我们想要跟某个人断联系的时候,以前会删除或者拉黑对方的电话号码,偶尔在“小黑屋”里翻阅对方发来的深情告白信息。
然而现在我们会直接把对方从好友中删除,这样对方再发信息时,只会留下一个红色的感叹号,而我们再也看不到对方的消息。
但是即便我们被别人删除后,固执地不停接受着红色感叹号所带来的失望冲击,也很少会想起去翻自己的通讯录。
可悲的,是我们忘记了去翻阅通讯录;更可悲的,是我们翻遍了通讯录却发现根本没存过对方的电话号码。
04
就在翻阅我的手机通讯录时,我发现了一个用表情包备注的号码。
这个号码曾经非常熟悉,每次看到这个号码出现在未接来电列表里时,都会激动万分。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号码虽然还躺在我的通讯录里,但我们却再也没有过联系。
于是我点开号码,并没有一丝想要拨打的冲动,只是长按——删除——确定。
而就在我删除了这个号码时,我又想起还有那么多其实完全可以删除的号码,一阵莫名的烦躁涌上心头。
干脆再次关闭通讯录,不再去想那些几乎不联系,甚至已经遗忘的电话号码背后的人。
我知道,即便我把这些号码删除了,也不会对我的生活有多大帮助,甚至连腾空一点点手机内存的帮助都可以忽略不计。
常联系的,不用翻通讯录,直接在通话记录里就能找到;不常联系的,即便你打电话来邀请我去参加婚礼,我也会借口推脱。
短信功能里,除了验证码、通知信息,剩下的也无非就是些被拦截的骚扰电话。
可能这就是时代的发展,给这些功能所带来的,或者说是剩下的“新作用”吧。
在生命中毫无分量的人、事、物,本就无需刻意去删除忘记,因为它本身就不能给我们带来一点涟漪。
你又有多久没翻过通讯录了呢?
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知阳,一个喜欢用文字表达感情的写作者。
关注我,了解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