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当年的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可能很多都是错误的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1,LGI1)抗体脑炎是一种由LGI1抗体参与致病的自身免疫性脑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相继报道了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1 eucine-rich gliom a inactivated 1,LG I1)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病例。

Honnorat等2010年最先发现边缘性脑炎是一种抗电压门控K通道病,Lai等通过对抗电压-门控钾通道相关联的边缘叶脑炎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结果发现LGI1是由lgi1基因编码的一种分泌型蛋白质,主要与突触前的ADAM23和突触后ADAM22相互作用;在突触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抗电压-门控钾通道相关联的边缘叶脑炎,称为LGI1抗体有关边缘叶脑炎。

后来,研究者们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LGI1抗体通过多种机制破坏LGI1的相关功能,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癫痫、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低钠血症等临床症状,其中以癫痫反复发作、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顽固性低钠血症为主要特征;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起病中位年龄60-64岁(36-92岁不等),60-70%为男性。

Shin等报道LGI1抗体脑炎占自身免疫性脑炎的11.2%,所以分析总结探索其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报告的1例LG I1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和认知功能障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临床特点,包括睡眠障碍等。

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对其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其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正确诊断和处理此病。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

患者男性,71岁。患者于2015年2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出门驾车时不能记起目的地路线,在家人提醒下可回忆目的地路线,但不能回忆发病经过,并出现视幻觉。半月后不明原因出现肌肉强直,头转向一侧或后仰,四肢抽搐,眼球向上凝视。伴尿失禁。持续约1-2分钟,每天发作数次,遂就诊于我院。

头颅MR检查未发现异常。

脑电图异常EEG,异常BEAM。

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及压力正常。

诊断考虑病毒性脑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 1次/日,静滴6天,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500 mg,2次/日后,肢体抽动次数较前减少,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出院后,建议患者继续口服甲泼尼龙片28mg/早,每2周天减1片。但患者出院后自行过快减药,直至停用。

2015年9月10日再次出现频繁癫痫发作,伴有幻觉,嗜睡,智力下降,遂又就诊于我院,在服用丙戊酸钠的同时,加服左乙拉西坦0.5 mg/日,但疗效不佳,仍然有癫痫发作。

2015年10月7日又收入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36.8℃,血压125/82 mm Hg(1 mmHg=0.133 k Pa)。嗜睡状态,大小便失禁,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1.2 实验室检查

患者入院后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血氨、血糖、血脂、电解质、血沉、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等均未见异常;血抗核抗体阴性。肿瘤相关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筛查无异常发现;

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未见异常。脑脊液病毒系列,改良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均阴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抗LGI1抗体,呈阳性反应(血滴度1:100;脑脊液滴度1:3.2),其余阴性。

24小时动态脑电图示:异常EEG,异常BEAM。

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双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2 治疗与预后

患者被诊断为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20 g/日、地塞米松10 mg 1次/日静滴5天,记忆力较入院前好转,意识状态逐渐好转;

静滴丙球第4天,患者清醒,认知功能障碍较入院前略有好转,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2分。

出院时建议患者每3天减左乙拉西坦0.25 mg,直至减完;丙戊酸钠缓释片0.25 mg,2次/日,维持计量;甲泼尼龙片32 mg每2周天减4 mg,硫唑嘌呤25 mg,2次/日。

一个月后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记忆力基本恢复正常,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8分,癫痫未再发作,生活可自理。

1 患者20152月第1次发病头颅MRI

注:双侧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脱髓鞘,老年性脑改变。

图2 患者2015年9月第2次发病头颅MRI图

注:双侧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脱髓鞘,老年性脑改变。

表1 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系列检测结果

表2 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系列检测结果

3 讨论

已有研究报道结果表明LGI1抗体脑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可概括为:反复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顽固性低钠血症。

以往研究发现LGI1抗体脑炎患者头颅核磁共振可有异常改变,如双侧海马、杏仁核等处出现异常信号,基底节轻度信号异常,PET-CT示双侧海马杏仁核及基底节核团显著高代谢;PET-CT发现双侧壳核葡萄糖摄取明显增多,余全脑代谢普遍减低。

Irani等对8例VGKC,Ab相关边缘性脑炎行FDG-PET检查,发现此类患者具有基底核高代谢、颞叶代谢异常、基底核代谢减低等表现。

还有研究显示LGI1抗体脑炎患者的头颅MRI,其中85%内侧颞叶FLAIR序列高信号。

部分患者急性期头颅MRI完全正常,但在疾病恢复期可出现与认知功能及记忆减退相关的海马萎缩和硬化。

本例患者头颅MRI及PET-CT,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未发现以上异常信号。

癫痫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FBDS)。由Irani SR提出的一种癫痫样发作,是LGI1抗体脑炎有别于其他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特征性表现,常早于其他临床症状出现。

然而,本例患者的癫痫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Irani研究也发现LGI1抗体脑炎患者可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与本例一致。

除典型FBDS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外,LGI1抗体脑炎患者还可出现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例如复杂部分性发作、猝倒发作、伴有立毛肌收缩的单纯部分发作、反复胸部不适感的部分性发作、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等。

有研究表明LGI1抗体脑炎患者出现典型的FBDS发作时,头皮脑电图异常比例仅占21-30%,FBDS发作间期脑电图不具有特征性,可表现为双侧额颞叶慢波或轻度弥漫性,也有部分患者EEG完全正常。

本例患者出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而脑电图显示为异常EEG,异常BEAM,可能与癫痫病灶较深有关。

LGI1抗体脑炎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记忆力下降以及性格改变等。

Szots等研究发现急性期多数患者言语及空间记忆都存在严重损害。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出门驾车时不能记起目的地路线,不能回忆发病经过,曾出现视幻觉等。

LGI1抗体脑炎的睡眠障碍包括嗜睡,失眠,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本例患者也存在嗜睡,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临床症状,与此前研究报道一致。

60-80%的LGI1抗体脑炎患者有顽固性低钠血症,大多数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并且LGI1抗体脑炎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比例远高于其他神经元表面抗体相关脑炎,所以有研究者提出这提示LGI1这一作用靶点与低钠血症有关,然而本例患者并未合并低钠血症。LGI1抗体脑炎患者常规脑脊液检测结果多正常,也可有细胞数增多或蛋白轻度升高等非特异性表现,本例患者脑脊液蛋白正常。

LGI1抗体脑炎以反复FBDS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顽固性低钠血症为主要特征,然而本病例并不具备以上特征。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调节治疗可获良好疗效。

因此,对于反复出现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和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LGI1抗体检测并及时给予正确治疗,不但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还可预防病情复发,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本例患者存在反复的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发作,这可能与缓解期没有严格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有关,因此建议LGI1脑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初始免疫治疗后还要进行后续治疗,如免疫抑制、调节治疗。

LGI1抗体脑炎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普遍认为激素冲击、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VIG)及血浆置换等免疫抑制、调节治疗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纵观LGI1抗体脑炎的研究史,虽然很多研究者得出了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但目前研究方法存在很多局限性,如LGI1抗体脑炎病例比较少见,病人不足和随访不完整等,这些都限制了LGI1抗体脑炎临床治疗,包括急性期和缓解期治疗。

其次,抗LGI1抗体脑炎受累部位多、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急性精神障碍、难治性癫痫等,对缺乏典型症状的可疑患者,如本例患者尽早检测血或脑脊液LGI1抗体明确诊断尤其重要,同时给予有效的免疫抑制、调节治疗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康复、防止复发。

另外,这部分患者很容易被归为难治性癫痫,给予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却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文献出处:刘勇,赵代弟,张敏,沈金金,张巍,李柱一.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脑炎的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附1例案例报道)[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5):2885-288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