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救星,KOC强在哪里?
专栏作者/Grace
医疗行业生态及人性观察家。
2020年的医药行业,业务是越来越来多了,生存也越来越难了。
从技术角度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不再有单一爆品可以碾压竞品的情况,垄断性的医疗产品几乎不存在了。
从政策角度来说,带量采购等限价行为,大大打击了原先的高利润,一部分人员被迫离开了这个圈子。
从营销角度来说,各家的市场策略、销售方式都不断在打磨,仅仅依靠原先良好的经销渠道来卖产品,机会也越来越少。
行业的规范化让我们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注重学术推广。作为市场人员,想要帮助销售在前线赢得商机,必须多角度的去支援他们。
客户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简单的四个字,如果做好了,能帮助销售挖掘生意,获得生意机会和赢得长线业务。
每家公司根据业务模型不同,产品不同,对客户分层也会有不同的分类法则。通俗来说有根据医生的职称、学术地位、所在医院的情况做简单分类。
比较细致的话,械企根据医生所在地区的医保政策、医生的年手术量、科室已经有的主机台数来关注后续耗材的产出。药企会偏关注病人量和当地疾病发生情况等。
但有一个最基础的分类,是大家共同的,即是区分出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和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
KOL通俗来说就是学术大佬,他们是学术的领头人,在各个学组任职,在学术圈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厂家都喜欢在产品上市会、行业年会的卫星会上邀请KOL来站台,目的不言而喻,大佬都认可的产品,差的了吗?
作为头部客户,KOL的学术影响力毋庸置疑,但购买影响力或影响他人去购买的能力确是另一回事。
原因在于,到了一定级别后,都在潜心做研究或者做人才培养,KOL本身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并不高,也不愁学术资源,因此对于和厂家的合作并不那么上赶着,相对吆喝起来偏保守。
所以要靠KOL做“带货”明星,太难太难。
而KOC就不一样了,KOC是关键意见消费者,这些人在学术上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那么忙,一旦打通了渠道,和厂家合作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他们基本都是中青年大夫,有心有力,门诊量大、手术量大,他们是产品的实际操作者,是真正每天在用产品且懂产品的人。
其实KOC才是真正的“产品经理”,明白产品对疾病的真正疗效、知道该产品与竞品的差异在哪里、了解禁忌症和使用方法。
请KOC担任会议讲者或者手术演示的术者,他们很容易让听者有同理心。医生们一起讨论真正的日常工作难点,产品是在哪一点可以帮助他们去攻克难点,其他医生很容易产生“某某大夫用的很好,我也想要尝试一下”的心态,而不是听KOL的课,高大上学术方向明朗,却很难对产品产生深刻的印象。
现在业务是越来越难做了,市场人员更要分清每个客户,每笔资源投下去对业务的回报。帮助销售精准地去锁定可以上量的客户,一起去维护和开发,才真正对业务有益处。
一是多团队协作(Cross-function)。
这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褪去,团队作战”的时代,一个产品经理的魅力或者说一个销售经理的能力,很难抓牢一个客户。
因此,在客户管理上采用多团队合作,把研发部、医学部、技术服务部一起纳入进来,共同开发与维护。这样可以在客户有任何异议时,给予最专业最及时的反馈。哪怕是一群80分智商的人做客户,也比1个180智商的人去做客户,强太多了。
二是关注客户需求(Customer needs focus)。
每个客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合作不外乎就是办各种会。形式大同小异,内容就很关键了。
KOC本人希望自己往哪个地区发展,是否契合你公司的挖掘方向?KOC本人希望自己的学术如何进步,是否需要海外学习机会,该如何配合?这些都需要在客户管理时进行摸索,关注真正的KOC需求,你给他他想要的,他才能给你你想要的。
三是持续有计划的投入(Continue)。
精准挖掘好KOC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有的事情最好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有年度发展计划。千万不要东投一点西投一点,客户感觉到你的三心二意,自然也不会把你的事放在心上。
四是与KOC达成双向合作关系(Cooperate)。
切记最好的合作,是双赢。你给KOC想要的,但是你想要的东西,也可以明确提出。希望KOC帮你在产品演示时,体现出什么样的优势?哪些产品优点,是希望反复提及的?打击竞品时,希望KOC如何配合?双方的合作有来有往,互惠共赢,才有将来。
越来越细致的客户管理方式,背后是每个市场人员越来越细致的思考,越来越专业的素养!
关注KOL,赢在学术!培养KOC,就有机会赢在业务!加油,医药人!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