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盯上菜篮子,引来无数批评,蔬菜团购动了谁的“奶酪”

这几天随着互联网巨头们扎堆进入蔬菜市场,想把老百姓的“菜篮子”也做成“滴滴”、“外卖”、“共享单车”……,宗旨口号依然是“砍掉中间商,直供无差价”,然而,和以上成功案例不同的是,这次的蔬菜社区团购,社会反响出现了变化,批评声盖过了赞美,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无论是乘车还是外卖,改变的都是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或者说动的是一部分人的蛋糕,而蔬菜团购动的是数量庞大的基层就业人员的生计。

有人说,蔬菜市场让互联网巨头们冲击一下也好,从而解决农民种植的蔬菜卖不上价格,城里人却无奈吃高价菜的现实,但冲击不代表垄断,实体和网络并存才是最好的结果。

有人说无论哪种行业,一旦出现行业垄断都不好,这种前期靠补贴,消费者尝到了甜头,后期占领市场后,定价权就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也有人说,农业需要互联网,但农民更需要提升农产品价值,而不是继续卖低价菜,以往蔬菜地头价便宜,通过各种环节到城市消费者手中,就身价倍增了,社区团购模式下的蔬菜市场,中间商依然存在,消费者享受低菜价,和基层种植户貌似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是因为,和工厂可以批量生产集中供应不同,蔬菜种植相对分散,从农村把蔬菜集中到城市,再从城市集中点分发到社区团购各个团长手中,再到消费者手中,这个环节费用要比商品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手中高得多,而且这些环节一点也没比现有模式少哪些,若说有所改变,只不过是集中了管理及加大了补贴。

解决这种办法的渠道就是集中种植,无论是白菜土豆还是大冬瓜,动不动就种植成千上万亩,这样就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但问题是,规模种植在我们国内还不现实。

现实情况下,我们的蔬菜种植,依然是以个体农户为单位,辅以少数中小型种植大户及部分大规模种植户(貌似只要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实现了马铃薯大规模种植)。

蔬菜种植的精细度极高的复杂程序及病虫草害管理,是阻碍规模种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现有种植模式下,社区团购不靠补贴想取得长期生存,恐怕有些难度。

农民需要互联网,更需要不赚差价的“菜贩子”,像媒体报道的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驻村帮扶干部邹星,通过利用互联网及自身资源优势帮当地菜农不赚“差价”卖菜的事迹,就很值得借鉴。

当然,这样的 好事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发生,社区团购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消费者,特别是在一些三线以下的城市,很多地方都开辟出了供农村菜农进城卖菜的场所,这样的举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让菜农和城里消费者零差价的无缝对接。

这样的举措,既提升了农产品价值,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城里人吃菜贵的问题,实在值得推广借鉴,对于规模较大城市来说,又如何融合这种办法,也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