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083】
作者 | 庭前玉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最年轻的程老师掌握着最先进的课件制作技术,他大包大揽地应承我,课件他来做。接着,我把我的思路给教五年级的刘老师说了一遍,他惊怵地说我讲的太宽泛,课题有点大,叫我照着现成课件讲。虽然我学会计但是写作文是我基本功啊,从三年级写到现在。有句话叫高手在民间嘛,不是科班出身就不会教作文了吗?招教考试后,我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不,组织上派拥有数学资格证的我来教语文了,自认为我班学生作文写的还不赖,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说不定还会出个大作家,我挺自豪的。而现在,我就是想讲一节《阅读与写作》课,又不是要九天揽月,我哪不对了?我说,按现成的课件讲不行,现成的课件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最多能保证作文全头全尾。要想把一件事写具体,必须根据一个场景详细讲解。再好的小说,不都是一个个场景链接起来的吗?我们先掌握其中一个板块,慢慢拼图,不就是锦绣文章的雏形吗?小学生即使什么都不会写,心理活动肯定会写,写做每一个决定时的纠结,忐忑,挣扎……我得设置问题一步一步讲。我要按西医的理念治作文出现的毛病,哪儿疼医哪儿,避开流水账作文。他为人低调内敛,每天都是波澜不惊的样子,是个好脾气。我咋恁能哩,一下子就把人家一池清水搅出浑儿来了。那作文课到底应该咋讲?难道我真的讲了什么大不韪的话题?我心里咯噔咯噔响。本来信心满满,打算不顾一切往前冲哩,现在咋感觉处处掣肘,简直要把思路推倒重建。他入职早,一直按部就班,遵守原则。可能我确实有点激进了?我想再次跟他沟通,他却没有跟我讲话的意思,我只好厚着脸皮自我检讨:“是不是我讲课像新手上路啊,不看红绿灯也不看两边的行人,起步就挂挡,上车就放飞自我。”1.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希望孩子养成阅读习惯。2.教孩子把一个场景写具体。通过设置问题,让孩子体验每一次做决定时的纠结,做坏事时的忐忑,想改变时的挣扎,还有各种善念私心在一起出现的撕扯,被人抓住时的轰然倒地和绝望……孩子们哪怕只是学会了心理描写,也算是掌握一点手艺了不?也能适度避开流水账作文了不?现在网络发达,想看什么电视剧都有。可是,图片扼杀想象力,文字是要生发想象力。想象力孩子都有,怎么把它引导出来?课件里没有,就不能讲了吗?可是好的作品,心理活动尤其细致入微,甚至纤毫毕现。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为啥不能单独列出来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个性,这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是哪儿来的!我又把我的想法串了一遍,得到了刘老师的理解。中午放学吕老师和罗老师也到办公室帮我们修稿,初稿终于定下来。我赶紧跑到教室跟学生试讲,我班孩子听说领导要听课,坐姿立马端正起来,目光也变得炯炯有神。因为中心校领导爱夸他们,我在班里有过多次转达,他们知道稀罕外校的老师。孩子们一个劲儿地说,老师你讲的好你别怕,别紧张,明天我们一定好好表现。哎呀,真才实学咱没有,自吹自擂第一名!这都水漫金山了咱还自我感觉良好哩!但是我很感动,十来岁的孩子怎么可以如此贴心,知道反过来鼓励我了。有时候他们犯错我还嚷他们,气得很了,我说,你们气人吧,长大了也当老师,被你的学生气。晚上程老师一边听我讲课一边替我修稿。他说课件之间衔接不好,我赶紧改台词;他说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建议我用肥头大耳、火眼金睛、三头六臂来替换原先设计的《红楼梦》里的人物,我虚心接受。改完也觉得通俗易懂,接地气儿。九点多,我们在教室多次试讲。吕老师也披着衣服上来了,她刚哄睡了娃,就来听我讲课。她是新老师,我得给她打气,不能让她对讲公开课有阴影。我说,咱是老师,讲课就是咱的活,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我心里清楚,凡事都要报最美好的愿景,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我早早起床,天气雾蒙蒙的。寇老师已经在指挥洒扫校园,杨老师在校外巡视,程老师带学生拉桌子……我是那个要上台唱戏的,他们都是来捧我场的。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说什么也不能把课讲砸了。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给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内心戏,妙语连珠,非常真实。这节课还收到了中心校领导的一致肯定,夸我班学生各抒己见,一看就是有独立思想的。是的,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只有引发孩子自己思考问题,才能写出有特质的文章。那么,我们期待的百花齐放的春天就会到来。领导们还鼓励我大胆尝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对孩子们写作有好处,放开手脚好好讲就行。还有一位数学老师说,我以前最怕写作文,现在听你一讲,觉得我也能写几句。领导夸我们语言凝练。我不敢居功,这是我校领导和老师们同心协力修稿的结果。教研结束后已经中午了,我去了一趟厨房,看见老师们的碗筷还在桌角上堆着……不一会儿,袁老师急匆匆地进来抱起锅就往外走,我俩对笑。如果孩子们有所得,进而喜欢阅读,爱上写作,便是对我们这几天废寝忘食的最好回报,那一抹甜也成了心中永久的滋味。前半生贱卖梦想,换取柴米油盐,而今夙愿得偿,教书育人,唯有保持赤诚坦荡,兢兢业业,方对得起有限而无涯的时间。(全文完)
庭前玉兰,女,社旗县城郊乡人,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小学语文老师。爱文字,爱生活,爱自由。“难忘旧时光”公众号主创人员。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