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云亦云地排斥朋友圈,因为朋友圈有它存在的意义

周一专栏:人生与成长

文/若英缤纷  图/高英

人性有个弱点,那就是无论对任何事物,都很容易喜新厌旧。

初遇某事物,因为新鲜,所以觉着怎样都有趣;时间一久,新鲜劲过去,厌倦感便随之而来。当有了厌倦感,就会产生挑毛病的心理。

人们对待朋友圈的态度自然也不例外。一开始,人们对朋友圈迷恋不已,现在,却不断有批判朋友圈浅薄的声音传来,以至于出现了例如“越来越多的人关闭了朋友圈”的传言。

在某种程度上,朋友圈的处境跟心灵鸡汤的处境有点儿相似——心灵鸡汤一度风靡全社会,几乎被人们奉为指导人生的金科玉律,后来因为真伪鸡汤混杂而质量下滑,坏了心灵鸡汤的名誉,现在有许多人对心灵鸡汤不问青红皂白就予以排斥,一棍子打死。

朋友圈也要被大家排斥吗?既然某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批判,按照跟风原理,集体排斥朋友圈的风气会日渐形成也说不定。

为什么要排斥朋友圈?目前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朋友圈所发内容方面,以为所发文章太肤浅,以为微商广告让人烦,还有,朋友圈容易传播谣言。

就像人们住的楼房有分层,即使同一层的房间内也住着不同的人家一样,人与人的朋友圈自然也不一样,怎么能一概而论给定性呢?只要是一概而论的结论,就往往很片面。

除了黄色、暴力、反动的内容需要人人喊打极力屏蔽之外,其他朋友圈的内容都可以包容。朋友圈的内容如何,取决于自己,或者说取决于自己加了哪些人。

打开朋友圈,除了家人、亲戚、好友之外,还会有其他人。这其他人么,有人在熟悉之列,有人在把握之外。在自己把握之外的人多了,朋友圈就变得复杂起来。在复杂的朋友圈里,人就不能畅所欲言。

因此,可以选择让谁看不让谁看、可以看多长时间朋友圈和可以把所加的人们分组屏蔽等功能,应运而生。

人在网络世界,必须有隐私保护意识,这是常识。朋友圈的这些可设置功能,只是为了用户能够自我保护而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排斥朋友圈。

没有包容,就没有朋友;没有包容,就没有朋友圈。既然我们能够接受不同的人做朋友,就能够包容朋友圈里五花八门但属于健康状态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