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决定脑袋,出身什么阶层,必然代表所属利益!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0卷 汉纪十二
汉武帝 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
【原文】
是岁,齐相卜式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乃言“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贵。”上由是不悦卜式。
上以卜式不习文章,贬秩为太子太傅,以宽代为御史大夫。
【译文】
该年,齐相卜式升任御史大夫。卜式到任后,言道:“各郡、国对盐铁由官府专营多感不便,官府专营的盐铁产品质次价高,有时还强迫百姓购买,船只也要交纳算赋,所以经商的人少,物价昂贵。”汉武帝因此不再喜欢卜式。
汉武帝因卜式不善文辞,将其降为太子太傅,命宽代替卜式作御史大夫。
【解析】
之前有两篇写过卜式。
卜式这个人怎么说呢,说忠心为朝廷,看着又有点虚,有点看不透。
说他通过捐献家产、主动报名去东越作战是变相拍马屁,却又太阴谋论。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卜式在这段材料之前做的事情都很符合汉武帝的需要。
汉武帝也把他从商人开始逐步提拔,最后到御史大夫,相当于副总理级别。
至于汉武帝提拔他到底是为什么?
个人觉得,政治榜样意味大于实际,并不是卜式这个人能够给汉武帝带来什么利益,而是提拔卜式这个动作符合汉武帝的利益。
现在,卜式发生了上面这段材料,终于让汉武帝不爽。
而具体原因是因为卜式反对盐铁官营这项政策。
卜式是商人出身,以商入仕途,却并没有在工作上与汉武帝保持一致。
在汉武帝一朝时期,朝堂格局有内外朝之分。
内朝负责决策和军队,而外朝如丞相、御史大夫等九卿负责执行。
对于丞相,汉武帝的要求是做一个乖宝宝、替罪羊。
因此所用之人除了公孙弘之外,其他的都没有好结果,只要不听话、用的不顺手就要杀。
而为了制衡丞相,亦或者控制外朝的政策执行,御史大夫就是最好的人选。
这一招也是现在常用的,你想往下架空某个部门一把手,你就重用二把手。
彼时经历酎金夺爵、张汤之死,丞相、御史大夫职位变动频繁。
任用卜式作为御史大夫,一来是看在他之前做符合汉武帝的意思,二是卜式商人出身。
汉武帝希望卜式能够贯彻自己的意志,更好的为自己捞钱搞事情。
没想卜式的立场暴露无遗,不但没有帮汉武帝继续贯彻政策,甚至提出了盐铁官营的反对意见,这他娘的还了得。
本来想提拔个助手,没想到提拔个反骨仔上来。
恐怕汉武帝心里会想:“真没想到啊,你们这群浓眉大眼的也都叛变了。”
要说,对于卜式的这种举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他是商人出身,就算做官了,其本质根子还是个商人,甚至毫不客气的说他代表了商人阶级。
之前在分析汉高祖发布诏书限制商人那一片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当个人资产累积到一定程度必定会挑战或者说影响政策制度。
实现影响力的方式无非是四种。
其一,自己进入权力高层,获得权力、争取更大话语权之后左右政策的走向,比如卜式、特朗普就是如此。
其二,扶持利益代表进入权力高层,以其作为发声。比如明朝东林党、欧美不少议员收取的献金资助(你以为真是捐献?这都是后面要还的,只不过用政策而已)
其三,利益勾兑。或者可以说利益交换甚至收买等等,这个就更加直接了。
其四,布局周围。比如对于扶苏、汉元帝在未上位之前,儒家就大量安排人在其身边,影响其思维和观点,最后上位之后必然倾向于对应阶层。
在看张汤之死以及卜式的资料的时候,大胆提出一个阴谋论。
山东(齐鲁,在食货志中,司马迁将汉朝经济中心分为四个,其中一个就是齐鲁,而春秋时期因为管仲的政策,齐国有非常浓厚的商业氛围)资本对汉武帝朝堂的渗透。
张汤作为御史大夫之前就有大商人田甲的资助,至于田甲是不是齐鲁资本(战国田齐王族后裔)这个没有直接证据。
不过张汤所执行的政策并不符合山东资本利益,于是发动丞相三长史诬告张汤(猜测)
丞相三长史王通是齐地人、边通做过济南王国相,这里面有没有巧合?(猜测)
张汤下位之后,上位的石庆做过齐国相,之后的卜式也做过齐国相。
再往后接任卜式的儿宽也是齐地人。
当然这里是一个猜测而已,所以说是阴谋论。
但是资本通过影响掌权者来为自己谋利,这个东西不可否认,区别只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而已。
汉武帝看出了卜式并不能为自己服务,甚至看出了他身在御使大夫,其实还是代表商人阶层。
至于是不是商人阶层共同扶持起来的,这个更不好说了。
所以卜式提拔为御使大夫次年,汉武帝就把他给免了,只给了个太子太傅,好好做个吉祥物。
如果说从阶层利益来看,卜式的话充分的代表了他所在的阶层。
但是从一个官僚的角度来看,他其实背叛了提拔他的汉武帝。
这恰恰说明了这句话:“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但是,不管哪个选择,其实都没有错,唯一区别的不过是利弊选择的不同而已。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再往下就不合适了。
以上酒后胡诌,切莫当真。
不奢求您的打赏,有个赞就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