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霍峻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霍峻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三国历史上的名将,曹魏与东吴都有许多人物让大家耳熟能详。至于蜀汉,似乎除五虎上将、魏延、姜维外再无名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蜀汉的史料极少保存下来,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没有流传下来;第二,夷陵之战蜀汉败得太过惨烈,中层骨干大批阵亡,人才损失严重;第三,《三国演义》为突出主次,使五虎将、诸葛亮、姜维这些主角级人物占据大篇幅,蜀汉其他人物的出场机会自然有所牺牲。

实际上,刘备能够建立蜀汉固然离不开关、张、诸葛等核心团队的鼎力支持,但国家大事仅凭几个人显然远远不够。许多名气未必很大,作用却非常重要的人才都是蜀汉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例如今天将为您讲述的蜀汉名将——霍峻。

霍峻重大事件之一——良臣择主,雪中送炭

霍峻(178—217),字仲邈,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霍峻有个兄长叫霍笃,霍笃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趁着天下大乱时在家乡招募了数百名部曲,投在刘表麾下。霍笃去世后,刘表便让霍峻继承霍笃来带这支部队。

建安十三年(208),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担任中郎将。需要注意的是,刘表去世不久,其子刘琮便举荆州投降曹操,刘备慌忙逃往江夏。

《三国志·霍峻传》载“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这句话表述的很清楚,刘表刚死,霍峻便投奔了刘备而没有追随刘琮,可见其属于坚决主张抗曹的一派。在荆州危如累卵之时,霍峻毅然选择追随刘备,在当时没几个人敢做同样的选择。依照这个时间点来算,霍峻算得上刘备集团中荆州派的元老,比黄忠、魏延的加入时间更早。

以赤壁之战为分水岭,刘备的人生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半段颠沛流离,不断寄人篱下,后半段春风得意,开创蜀汉王朝。相比赤壁之战后刘备横扫荆南四郡,人才队伍迅速扩充的锦上添花,霍峻危难时刻雪中送炭的行为更加意义重大。刘备的知人善任非常著名,他对霍峻非常欣赏,给予极大的信任。刘备对霍峻究竟有多信任?且往下看。

霍峻重大事件之二——镇守葭萌,逼退张鲁

建安十六年(211),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迎接刘备入蜀,打算凭借刘备相助打败张鲁,抵抗曹操。对此天赐良机刘备当然不会错过,立即亲自率军入蜀。荆州虽是后方,也是与曹孙两家接壤的前线,所以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留守荆州,刘备带的是庞统、黄忠、魏延等荆州本土力量,这其中也有霍峻。

当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两军涪城相会,两人竟欢宴百日,气氛非常融洽。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和睦只是老实人刘璋的一厢情愿,刘备目的很明确,就是夺取益州。

百日之后,刘璋给刘备补充了兵员,并提供粮草辎重,请刘备北上攻打张鲁。刘备率军北上到葭萌县,在此设立大本营驻扎下来。刘备不再北上,而是在当地树立恩德仁义之名,收买人心。刘璋多次询问何时攻打张鲁,刘备只是找理由推脱称时机未到。实际上,刘备非但没有北上之意,反而在做南下成都的准备,只是人心未服,不敢轻举妄动。

建安十七年(212)年底,张松暗通刘备东窗事发,刘璋将张松处斩,并传令各地不准刘备通行。

既然刘璋已经知晓,刘备只得提前开战。刘备趁双方还未完全撕破脸之前约见白水关守将杨怀,设下鸿门宴将其斩杀,然后迅速以黄忠、卓膺率军南下,自己则进占白水关,将守关士卒收编,再引军与黄忠、卓膺在涪城会师。此处相比葭萌距离成都距离缩短一多半,所以刘备以此作为攻打刘璋的新根据地。

此时的葭萌,既是刘备在益州的后方,也是面对张鲁的前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刘备将把守葭萌的重任交给了霍峻,足见刘备对霍峻的信任程度。

刘备南下攻打刘璋,孤军深入敌境不敢怠慢,能带上的部队几乎都带走了,留在葭萌城中的军队很少。关于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见下面一段话。

《三国志·法正传》: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

这个郑度对刘璋忠诚不二,刘璋认为其提出坚壁清野是涂炭百姓的毒计,不仅未予采纳,反倒罢免了郑度官职。但刘璋失败后郑度仍然忠心不改,拒绝出仕刘备,终生归隐家中。

以郑度的立场称刘备“兵不满万”有贬低刘备,鼓励刘璋之意,但总体来讲刘备孤军深入益州,兵力远少于刘璋是可以确定的。所以刘备只能集中兵力南下,力求速战速决,留给霍峻的兵力少得可怜,少到什么程度,下文还会提到。

张鲁得知刘备与刘璋火并,也跃跃欲试地打算火中取栗,却被霍峻非常强硬地顶了回去。

《三国志·霍峻传》载: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

这段话中的杨帛,经《资治通鉴》修正,改为杨昂,认为杨帛就是张鲁麾下大将杨昂,属于陈寿笔误。

书归正传,公平地说,张鲁其人与刘璋类似,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军事能力并不强。占据汉中近二十年,并未显露过对扩张势力的强烈兴趣,除与刘璋小打小闹不断外,似乎就专注于五斗米教的传播事业。所以张鲁派杨昂到葭萌关,属于“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试水而已。

毕竟这是后世的分析,当时的险境下霍峻面临的压力还是非常巨大。杨昂“求共守城”,包含着两个含义:其一,招降霍峻;其二,不投降的话就要攻城。

面对城外远多于己方的兵力,霍峻斩钉截铁地喊出:“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顶住压力,使杨昂知难而退。

杨昂退兵的真正原因,其实另有缘由。

建安十八年(213),刘备逐渐逼近成都,攻破绵竹,进逼雒城,战争趋于白热化。同时期凉州也是一片乱局:年初马超再次卷土重来席卷各地,包围凉州治所冀城,并向张鲁发出援军邀请。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张鲁派杨昂率兵一万支援马超。马超甚至还击退了从长安赶去支援的夏侯渊,风头正劲。

不曾想,这年九月马超就被凉州反抗势力杨阜、姜叙等人打败,逃往汉中。所以笔者认为,仅凭霍峻的义正言辞就使杨昂退军并不现实,而是张鲁认为帮助马超参与凉州乱局更加有利可图,才调转枪口。

霍峻这一次算是有惊无险,意志上经受住了考验。接下来,还要在战场上见真章。

益州北部地图

霍峻重大事件之三——坚守孤城,斩将破敌

当刘备与刘璋在绵竹、雒城一线激战之时,另有一支万余人规模的刘璋军由扶禁、向存率领,沿阆水逆流而上攻打葭萌关。刘备攻打雒城耗时一年,霍峻守卫葭萌也守了一年。

这一年来,刘备在雒城遇到顽强抵抗,在庞统阵亡、损兵折将的情况下,只得紧急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征调入蜀。这种情况下远在五百里之遥的葭萌关刘备根本无暇顾及,霍峻只能孤军死守。葭萌城以城为关,城、关一体,依托山势筑成,扼守通往汉中的道路,易守难攻。

霍峻以数百人固守城关,面对刘璋大军围攻毫不畏惧,坚守足足一年,力保城池不失。时间拖得久太久,扶禁、向存觉得自己虽然攻不进去,但守军兵力这么少,也不可能出来反击,于是刘璋军逐渐懈怠,放松警惕。

霍峻看准时机,从为数不多的士卒中再挑选精锐组成敢死队,突然杀出城去,直扑对方主将所在。刘璋军万万没想到霍峻胆子这么大,被围一年还这么能打,顿时大乱。霍峻兵少不能久战,便率兵径插入中军大营,“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成功斩杀敌军主将向存,凯旋回城。刘璋军溃不成军,纷纷逃散,葭萌之围解除。

《三国志·霍峻传》载: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馀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

这场战役意义重大。

首先,保全葭萌关使刘备免于腹背受敌,阻止了刘璋军从北方包抄的企图,确保了刘备能够专心对付雒城守军。

其次,作为北上汉中的必经之地,如果葭萌有失,益州腹地将受到北方势力的威胁,进取汉中的困难将陡然增大。

最后,这也是霍峻的成名战。霍峻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坚守一年,以数百人对抗万人,也许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能够办到,足以称赞、不足为奇,可在困守一年之久后还能完成反杀,古往今来这种战例实在罕见。以兵力来讲,可谓是缩小十倍的合肥之战,与张辽八百步卒突袭十万孙权军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张辽是趁孙权立足未稳,霍峻则是等待敌军松懈大意。

笔者认为,霍峻这数百名守军中大部分就是当年其兄霍笃时期的部曲,也只有这些同乡、同族部曲才能有如此凝聚力与战斗力。尽管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霍峻平日里必然厚待士卒,才能让这些人在逆境中保持战斗力,保持团结。以此来看,霍峻确有名将风范。

霍峻重大事件之四——死于任上,哀荣已极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终于拿下雒城,进军成都。不久刘璋开城投降,刘备入主益州。由于霍峻的重大功劳,刘备专门从广汉郡中分出地盘设立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我们知道益州又被称作巴蜀,整个益州大致可以分为东半部的巴地与西半部的蜀地,如果说张飞镇守的巴西郡阆中是巴地的北大门,梓潼就是蜀地的北大门。包括白水关、剑阁、葭萌关一系列著名关隘皆归梓潼郡管辖,可见刘备对霍峻的重视。

为何霍峻立下大功、镇守要地,却未扬名后世?

原来,霍峻在任仅三年,于建安二十二年(217)便去世了,时年四十岁。此时距离刘备发动汉中之战,进位称汉中王尚有一年时间,霍峻没能等到在更大的舞台发挥才能,所以史料对其的记载不多。

霍峻被安葬于成都,刘备非常痛惜,对诸葛亮说“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酹这个字表示将酒洒在死者坟前的动作,表示与死者同饮。刘备不仅亲率群臣吊祭霍峻,而且在霍峻墓前留宿一晚,当时的人们都认为霍峻得到了非常高的荣耀。

霍峻的去世无疑是刘备阵营的一大损失,未能参与稍后的汉中大战,未能等到刘备称王便早早离世,令人颇感遗憾。当年在荆州危难之时毅然加入刘备,证明了其对刘备的忠诚;在葭萌关孤军坚守,证明了其不凡的军事能力。尽管在蜀汉建立之前便去世,但仍然称得上蜀汉一代名将,其子霍弋后来统领南中,亦为蜀汉重臣,父子两代俱为名将。关于霍弋,笔者今后也会单独介绍。

(0)

相关推荐

  • 此人投降曹魏,刘备却没有怪罪,还说自己对不起他

    根据<三国志>记载,黄权是益州本地人士,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过巴西郡吏,后来被益州牧刘璋征召到麾下做主簿. 公元211年,张松建议刘璋与刘备结盟,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并打算迎接刘备来益州,此时 ...

  • 刘璋为了保住益州,只好请刘备入蜀,乱世中的弱者可怜啊!

    这转眼就到了公元208年,此时的曹操早已打败了袁绍,灭了乌桓,他野心勃勃要一统天下,带着大军正往南方的荆州进发. 这会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天下最大的一股势力,他大军一到,刘表的儿子刘琮马上就献出 ...

  • 庞统是否配得上与诸葛亮齐名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有五瑞,分别是蜀汉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麒姜维,曹魏的冢虎司马懿,还有司马懿的隐士叔叔冰镜司马徽.蜀汉占了三个却因为地理格局的限制,以及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惨败等一系列事件,始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基重大事件之四--荆州刺史,文修武备 在上一期文章中笔者讲到王基在高平陵事变后,被视为曹爽一派的官员而受牵连罢免,本期继续讲王基之后的经历. 嘉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最近的几篇系列文章讲到的曹魏阵营武将,大多出身于并州士人集团.作为司马懿所属的士人圈子,近水楼台纷纷身居要职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为曹魏立国打下根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陈泰重大事件之四--狄道之战 嘉平五年(253)二月,在东兴之战取得胜利的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大举伐魏.五月,蜀汉姜维率军出武都,自石营经董亭进攻魏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七--谋立曹彪 针对司马家族的三次反抗,史称"淮南三叛".三次反抗都发生在淮南一带,绝非巧合.篇幅所限笔者无意进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四--力战有功,三州刺史 作为司马懿权力道路上最后一位重量级对手,王凌的主要经历也值得关注.上一期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曹操与曹丕时期王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