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效能感”,让你越来越自信
自我效能感,是我们对自己,能否完成一件事的推测与判断,也是一种自信心和期待。
比如考试之前,你相信自己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这便是自我效能高的表现。
如果还没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就说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好,便是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我效能感越高,自信心也越高,事情的完善程度,也可能会越高。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应该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呢?
制定合理的小目标
为什么有些人在做事情之前,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呢?
可能是因为在他以往的经验中,自己做这件事的成功概率很低。
如果他是第一次接触这件事,则可能是他在以前在接触新事物时,很经常把事情搞砸。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很有把握时,自然会很自信。只有在迷惘无措的时候,才会不自信。
想要重拾自信心,就要给你想完成的事情,制定一些合理的小目标。
简单直接的体验成功过后,自我效能感会逐渐增加。也才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制定和触及更高的目标。
一次成功的经验,可以提升积极性,增加正面情绪。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快地建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式,学会自我反省和剖析问题。
在学生时代,老师如果想鼓励一个成绩差,又对学习没信心的孩子,可以给学生一个更为简单的目标。
假设满分是100分,这个学生平常只能考到50分,老师一般会给孩子定下60分的及格分,而并非90分的高目标分数。
这个目标虽然很低,答能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成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只要自己愿意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目标的。
随着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再逐渐提高目标。
自我效能感,并非只能增加的,如果多次反复经历失败之后,自我效能感也会逐渐降低。
所以想要提升自信心,可以多尝试成功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他人激励
当一个人体验成功之后,来自周围人的激励,也能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
有很多的父母心中,比较推崇打击式教育。特别是做父亲的人,总希望树立严父的形象。
他们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就算心里开心,也要批评一下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但是这样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有很多都偏向于自卑、内向、不自信。
因为他们很少得到鼓励,即使自己取得了好成绩,换来的也不是鼓励。
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还是错的。
我的大学舍友小松,就是出生在打击式教育的家庭中。从小时候开始,她想要做什么事情,父母总是不许、不让,说她做不好。
以前读书的时候,她考试成绩好了,父母会说:“读书好有什么用?”,她成绩不好了,父母会说:“连读书都不会,将来还会做什么?”
后来又遇到了一个,喜欢对她冷嘲热讽的班主任,她的成绩更是直线下降,性格也越来越内向。
勉强考上了高中之后,遇到了一个鼓励她的班主任,成绩又逐渐得到了提升,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
她告诉我说:“小时候我是家族里最皮的孩子,比男孩还野。长大后却是家族里最乖的孩子,父母总说我太孤僻了。”
和她的接触过程中,我一开始认为,她是一个很温柔又内向的好好姑娘。你询问她的意见,她都会说好,都可以。
熟悉之后,在发现她心中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敢说出来。她害怕自己被别人否定,所以总是不太愿意发表意见。
做事情没自信,经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除非对于自己十分信任、熟悉的人,才比较敢说出心里话。
有人说心灵鸡汤很少提及方法论,是没什么用的言语。但心里鸡汤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也是一种鼓励。
在提升自我效能中,心灵鸡汤是一种言语劝说,一种信念。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自信,是一种复杂的自我认知。
感兴趣程度
你对一件事情的感兴趣程度,其实也直接影响着,你在做这件事情时的自我效能。
当你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时,哪怕你没什么经验,你也会说“没关系,我可以学。”
当你对一件事情并不感兴趣时,即使别人不断鼓励你,你还是会觉得自己做不好。
这时候影响自我效能的原因,并不是你会不会,而是你想不想。
越是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你就越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研究,久而久之,也会越来越上手,能力会越来越强。
当你知识储备量足够的时候,这个事情在你面前,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心里的自我效能感,也是足够的。
如果你是一个没什么自信的人,可以先从自己擅长、喜欢的领域出发。当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之后,内心中会逐渐建立起自信。
在面对自己不擅长,又或者没接触过的事情时,不妨先给自己定一个触手可及的小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后,能很大的提升自我效能。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和懂得欣赏你、鼓励你的人来往,你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自信的人吗?
我是小熊议情感,分享贴心的情感小知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或者有同感的话,期待可爱的您来点个赞。
如果对内容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意见,欢迎你分享出自己的观点,小熊虚心接受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