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嘉靖帝临终前连下三道圣旨,裕王看后为什么泪流不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大结局(总第178期):

随着嘉靖帝跟海瑞的终极对决结束,整部《大明王朝1566》也走到了尾声,杨角风对剧情的解读也到了最后一期。

当然,后面我还会就剧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属于解读番外篇之人物篇,大约有几十期的样子,敬请期待。

海瑞被齐大柱押回了诏狱,世子也被黄锦带去御用监领赏,整个精舍只剩下了嘉靖帝和裕王。爷俩如此近距离的交流,在全剧中还属第一次,此时嘉靖帝已知时日不多,竟然展现出难得的温柔。

那么他又跟裕王说了些什么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最终篇:嘉靖帝临终连下三道圣旨,裕王大哭:这三人后还有谁?

一、

嘉靖帝给世子上了最后一课,给小小的世子脑中埋下了一条至理名言: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在当初陈洪得势,跑到裕王府带走冯保的时候,张居正曾经劝住了哭泣不止的世子:

“有些事咱们今天做不到,明天也许能做到,明白师傅的话吗?”

这两句话其实是遥相呼应的,冯保被带走,世子曾请求张居正帮他杀了陈洪,但是没有做到。嘉靖帝答应世子,只要放了千年老乌龟就放了海瑞,结果世子被骗了。

前者不能杀陈洪,是因为超出了世子和张居正的权力范围,后者嘉靖帝不放海瑞也是有嘉靖帝自身的打算,也是超出了世子的能力范围。

而嘉靖帝望着世子头也不回的离去,也是眼中含泪:

“朕的孙子,也不愿意认朕了!”

他的这句感慨,一方面阐释了“无情最是帝王家”,另一方面也透露他的伤感,更是对世子放乌龟的选择感觉到无尽的孤独。

壳上刻字的千年老乌龟,这是祥瑞,这是对嘉靖帝的肯定,某种意义上也代表嘉靖帝。而海瑞就是海瑞,当嘉靖帝讲放了老乌龟就放海瑞这句话后,世子是毫不犹豫就把老乌龟放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嘉靖帝和海瑞让世子选择,世子选择了海瑞,所以,嘉靖帝才感慨,孙子也不认爷爷了!

二、

嘉靖帝终于耗尽了大部分精力,一时体力不支,身子软了下来,裕王急忙抱住了他:

“父皇!父皇!”

一生强势的嘉靖帝,从来没有在裕王面前展现的这么虚弱过,而裕王,此时就是他的支柱,也是未来大明朝的支柱。

嘉靖帝一句:

“背得动吗?”

不仅仅是讲背不背得动皇上,更是指他能不能背得动大明朝,能不能接下这个皇位,显然裕王没有多想:

“儿臣背得动!”

这也是裕王头一次这么肯定地表态,跟以往懦弱的形象十分不符,但嘉靖帝对他的回答却很满意:

“跪下!”

难得的温馨场面突然恢复了严肃,毕竟此时不是儿女情长之际,嘉靖帝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完成自己的皇位交接。

随后,裕王从嘉靖帝的枕头下拿出了用凌布包着的一叠旨意,慢慢打开,第一封圣旨

“着将楚王庄田退发百姓诏!”

查了一下资料,这件事应该是虚构的,此时在位的楚王是楚恭王朱英,他是在隆庆五年去世的,而且也有子嗣正常继位楚王。

三、

老子曾经曰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治理国家就像烹饪海鲜,要掌握火候,也要注意各种食材搭配,不多不少、不紧不慢、不过不缺。其实就是强调无为而治,比如烹饪一条鱼,不能多搅和,越搅和越糜烂,最后成一锅浆糊。

嘉靖帝一番黄河长江论,能骗得过海瑞,却骗不过自己,他能掌控天下,却无法掌控人心:

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哭诉“嘉靖、嘉靖,家家皆净”;严党在一层层剥削百姓的同时,不忘冲商人下手“从没听过商人翻了天”;清流们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喊着“死一万人、十万人、百万人也不过是一个数字”……

显然嘉靖帝不是昏君,他也能体会到人间疾苦,只能说他的无为而治并没有学到骨子里。因此,他才在临终前良心发现,体恤人间疾苦,把楚王的田地分给了人们。

这道圣旨读完,裕王马上就哭了,裕王不是坏人,一直以仁义著称,他体恤百姓这毋庸置疑。只是如果不是嘉靖帝下这道诏书,他即位后,恐怕还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第二道圣旨:

“赦免户部主事海瑞诏!”

但,现在不能赦免,得等裕王真正即位的那一刻起才能赦免,恶名嘉靖帝替裕王担了,贤名留给了裕王。

四、

关于嘉靖帝不杀海瑞也不放海瑞的原因,我们之前分析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累述。

留下了海瑞,就是给裕王留下了能臣,留下了利剑,也说明海瑞上的这道《治安疏》真真切切打动了嘉靖帝。但凡嘉靖帝再年轻个几岁,他必然也会亲自实现变革,只是,这个愿望只能交给裕王来实现了。

裕王听完,大哭不止……

是啊,如果说刚刚他还有疑惑,还为嘉靖帝欺骗世子的事耿耿于怀,在这一刻起,他突然就明白了。父皇根本就没想过杀海瑞,这一切不过是他维护皇权罢了,同时也是为了裕王,为了大明朝的未来。

而这些,是以自己留下昏君的骂名为代价的!

对于裕王的治国之道,嘉靖帝给的选择是任用贤臣为首辅,因为他太弱,根本驾驭不了类似于严嵩这样的奸臣当首辅:

“启奏父皇,我大明朝哪些是真正的贤臣?”

嘉靖帝回答:

“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这句话太有哲理了,千百年来,这种争议至今不断,秦桧也罢,严嵩也罢,魏忠贤也罢。他们上台的时候绝对也是想做贤臣的,或许是时局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恶,或许是欲望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恶。更或许他们代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更有权势的人的恶,只不过体现在了他们身上罢了。

五、

嘉靖帝留给裕王的第三道圣旨:

“徐阶、高拱、张居正!”

明朝是一个相当会搞人的朝代,我们来数数剧中出现的这些内阁首辅都是怎么下台的:

夏言是被严嵩搞下去的,诬陷致死;严嵩是被徐阶搞下去的,晚年凄惨;高拱后来跟徐阶又互掐,徐阶下台了也不放过他;再到后来的张居正又诬陷高拱,诬陷高拱曾经说过“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以此作为高拱欲拥护藩王即位的罪证……

甚至于后来的张居正,万历帝的师傅,死后都被皇上清算!

所以,每个人上位前,都是信誓旦旦以贤臣著称,而做到最后,往往落下一个“奸相”头衔落幕。

裕王询问嘉靖帝,这三个人之后,还有何人可用?嘉靖帝回答: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句话也再次验证前面那句话,等到他们不贤的时候,自然就有另一个贤臣蹦出来抨击,至于那时候是谁,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所谓的天知道,可以理解成不知道,也可以理解成,天子知道,也就是说,谁来做,皇上说得算!

裕王大哭不止……

既是对嘉靖帝的即将去世而伤感,也是为自己即将肩负的责任而激动,更是为大明朝的未来而担忧,总之,他哭了。

其实不仅他哭了,海瑞听说嘉靖帝去世,他也哭了,而且哭晕了过去,史书记载:

“闻讯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

最懂海瑞的是嘉靖帝,最懂嘉靖帝的是海瑞,嘉靖帝在世时,那是海瑞最辉煌时刻,嘉靖帝去世后,海瑞就再也没有被重用过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我们还没有结束,一直在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