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里的守望人「5」——清代书画大家王原祁踪影录

畅春园里的守望人【5】——清代书画大家王原祁踪影录

原创 方鸣 荟萃苑 今天

收录于话题

#畅春园里的守望人

5个

点击“荟萃苑”关注我

畅春园里的守望人

作者/方鸣

16.

我始终不解,雍正为何要在雍正元年,即康熙去世的后一年,改建清溪书屋,修筑恩佑寺,为父皇荐福。也就是从此时起,畅春园便渐渐地改变了最初的模样。不过,在此之前八年,王原祁便已离世了,在我的心目中,那时的畅春园就已经不复以往了。

恩佑寺山门内窥

清溪书屋位于畅春园的东北一隅,柳汀竹屿,溪桥相连,虽是康熙的寝殿,但更是这个勤勉的帝王夜读之所,故而称谓书屋。康熙听政理事在东南角的澹宁居。从澹宁居到清溪书屋,是畅春园的东区,其间坐落着康熙的藏书阁渊鉴斋,藏画堂佩文斋,还有上书房翰林直房和画院,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草香、书香和墨香。

王原祁白日在翰林直房入直,也会偶去渊鉴斋阅读秘藏古籍,或在佩文斋观览御藏书画。到了夜晚,他就会在直房后间的画院作画,风吹影动,待云听雨,轻荫笼树,笙歌瓦起。

当康熙忙完一天的政务,回到清溪书屋歇息,万几之暇,常于夜间展观古画,此时,熏香迟暮,花馔青灯,王原祁便会被从近在咫尺的画院传进清溪书屋,以他渊博的画理和卓绝的画才,侍奉康熙赏画。

君不见,他在畅春园的十几年间,只是为了得到康熙传唤的那一刻。为了那一刻,他在畅春园里时时地守候。然而,他又在久久地守望。当他悠然远眺,凝坐视之,拍起云流,恍若目接,有谁知,他究竟是在守望什么呢?

1714年,王原祁离世的前一年,他分别署二月、春日、仲春、四月、秋、秋日、新秋、中秋、深秋,画了九幅仿黄公望山水;1715年,王原祁离世的这一年,他又分别署四月、晚春、七月、中秋,画了四幅仿黄公望山水。

过了乙未年的中秋,他终于要在秋风中飘然欲仙了,飘向秋光万里的远山。我知道,那是他自幼就梦见的黄公望的秋山,他就要望到了。

许多年来,在畅春园里,他一直都在守望着黄公望的秋山。他甚或冥想,若有一日,他伴随着黃公望,高卧于秋山之巅,揽峰岩之独秀,思湖山之佳丽,湍濑潺湲,烟霞缥渺,疏林野水,平远幽深,却只见江山灵气,吞吐变灭,蔚然天成,渐渐化作他的胸中丘壑,万状千名,莫能殚述。

他眺望远山,山色如洗,清风徐引。在他眼前,黄公望的秋山不断变幻着,化作了李思训、燕肃、屈鼎、赵伯驹的春山,又化作了董源、燕文贵、赵令穰、王蒙的夏山,还有唐宋元明诸贤的暮雪寒云,雨后空林,酒舡棹月,怪石祥烟,满目的山色已是殊形妙状,横无际涯。

此情此景,恰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于是,他自己也就慢慢长成了园中一棵守望的老树,皮老苍鲜,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霜露既降,秋声一片,他已幻化在唐人刘得仁的诗意中: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凉风白露夕,此境属诗家。

你看他,侍陪康熙观瞻古人画卷,赏鉴大家笔墨,尤为流目于先世的琼林玉树,杨柳含烟。原来,王蒙的繁笔夏木,让他悟透了黄鹤山樵暑夏时清隐守望的虚境;倪云林的焦墨烟树,又让他读出了云林子寒秋中孤独守望的况味。

然而,他又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棵能够行走的树呀!王原祁是苏州府太仓人,但自从他28岁中第入仕之后,便已离家很多年了。康熙六下江南,他曾数次扈从苏州,却几过家门而未入,无非是望一眼乡里飘过的炊烟。在畅春园的十几年间,他旦夕入直,却只能以笔墨寄托乡思,以诗文排遣乡愁,在梦里望见家乡的明月:

几年梦里江南月,一片相思寄碧云。

此日西窗消永昼,青山笔底落秋旻。

畅春园的牡丹,并不似自己家乡的花草;竹深的莺啼,也比不过江南的四月天。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只是,无奈的他,身不由已,只能在畅春园里,像一棵会思念而不能行走的树,为康熙终日值守,却乡思如雨,乡愁如烟,烟雨潇潇,情系乡园:

眼饱长安花欲燃,却教愁绝路三千。

竹深处处莺啼绿,输与江南四月天。

在畅春园里,王原祁就是一个逐岁老去的守望人,孤独而平静,寂寥而坚执,守望着自己秋山之上的梦想,也守望着自己不被遗忘的乡园,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挑灯檐底,展素落墨,孤情绝照,寒夜生辉。

17.

为了探知旧时的畅春园,我曾翻阅清人高士奇的《蓬山密记》,见书中记载,1703年3月,他被召入园遍观园中诸景。高士奇特别写到了畅春园的牡丹:“牡丹异种开满阑栏间,国色天香人世罕睹”。

原来,康熙最爱牡丹,园区湖岸尽是牡丹花海。康熙甚至还亲自编了一函《牡丹花谱》,御赐牡丹花名90余种,其中惟绿牡丹清雅迥常,世所罕有,故而康熙赋七绝以记之:

碧蕊青霞压众芳,檀心逐朵韫真香。

花残又是一年事,莫遣春光向日长。

我却想起王原祁独赏葡萄,还记得他赋诗葡萄藤架,写成佳句“绿蘸虚窗”,却未见他吟咏满园的春日牡丹。虽然畅春园里阶上窗下,与物皆春,但是王原祁却偏要以春为秋,知春守秋,只说“秋实由来胜似花”。

牡丹是雍荣华贵的帝王之花,又有谁能与康熙共赏!然而,花残岂是一年事?1722年康熙故世后,满园的牡丹便随着主人的离去而香魂消散了。先是雍正皇帝修建了圆明园,后来乾隆皇帝又修建了春漪园,没有了主人的畅春园便逐渐沦为一座废园。

回头乐事浮云改,瘞玉埋香今几载?

今日,康熙的畅春园早已荡然无存,湮没无闻,只有雍正元年和乾隆四十二年分别修建的两座山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虽然并非康熙时期的原筑,王原祁自然也是从未见过,但是,作为畅春园仅存的标志物,却可以借此定标园区景观的大致方位。

谁能想到,恩佑寺,这一座小小的山门,此前居然是康熙的寝宫所在地。我想象着面前的清溪书屋,松轩茅殿,古木繁花。从山门逶迤南行,脚下仿佛是当年的苔径露水,路绝纤尘,绕过印象中的莲池荷岸,筠廊曲折,灌木丛植,芭蕉一碧,我停下脚步,此处应该就是王原祁的翰林值房和画院了。

但实际上,我只是走到了一个普通的社区门口,人流往来,进出不息。我相信居民们少有人清楚这里曾是大清皇帝的宫苑,更不会知道一个清代大画家王原祁原来在此日日守望,夜夜守候,年年守岁,空岁问兹年。当然,也没人认识我。门卫问我:你找谁?我答道:找王原祁。

我真的是想找王原祁,找寻他隐现在光影中的面容,哪怕是找到一棵老树,树上一定还飘挂着他旧日凝望的目光。我往小区里面走,偌大的院落却全无一丝一毫往昔的梦痕。噫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蓦然间,我却看到了一个葡萄藤架,坠满了珠圆玉润的葡萄,这可是王原祁的庭院三百年前熟悉的景物啊,也是偌大的畅春园于今唯一的岁月旧影,如万世浮沉的星月一般。葡萄藤架下,还挂落着王原祁的诗句。

我向院外走去,畅春园的草木在我的眼前扶摇。我努力辨识着记忆中的影像,莫非我前世的灵羽也曾飘临于此?我不知,我是因为畅春园而去寻找王原祁,还是因为王原祁而去寻找畅春园?

我环顾四方,踟蹰独行,虽然眼前遍是街道,楼宇,车辆,行人,但是已尽消隐在霭霭空色中,只有无有,空有空无。惟有我脑海中的畅春园,和光同尘,园色依旧,日穷寥廓,澄波远岫。

也许,今天,我也是畅春园里的一个守望人,那么,我又为何守望?畅春园早已不复存在了,孤寂的山门不过是露出海平面的桅杆,时间的海平面上升了,历史沉没了。而我,只是一个姍姗来迟的访客,抚昔追古,望洋兴叹。

这么些年,我一直在探究王原祁,观赏王原祁,他临仿了那么多的历代名迹,联缀而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画史,煌煌赫赫,灼灼其华。他归溯历史又延续历史,重绘历史又守望历史,终于,深秋,深秋,我追循着他的步履,走进了畅春园。

王原祁画像

置身于飘浮在空中的畅春园,烟霏云敛,天高日晶,我又与王原祁的一首题画诗不期而遇:

芳草芊芊水面齐,竹凉荷净小桥西。

溪边路折云深处,石磴高盘殿角低。

18.

我初识王原祁,缘于小时候家里的门厅悬挂的一幅王原祁山水。那时不懂得要观画款,只去看疏林坡岸,山石草木。还记得父亲曾指着画上的笞点对我说,你看他的画笔多么有劲!当时不解,但是王原祁点苔的笔墨却是深深记住了。长大以后才知父亲所言不虚,王原祁的笔端原来是金刚杵,如他自己之所言。

所以,从此以后乃至今日,每逢我再去观赏古画时,总要细品斑斑笞点,竟然发现,在这些精微之处的功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似乎再没有人能够超过王原祁了。

我亦好古,也试着文字仿古,落笔竟若王原祁之点苔,深浅叠合,支离疏密,又好用古语,遍引旧典,据事类义,援古证今,然终不及王原祁之画图仿古,食古而化,大化古今。

王原祁仿古,初恨不似古人,后又不敢似古人;不似古人则不是古,太似古人则不是王原祁。所以,王原祁集画史大成,布墨神逸,清虚栖心,仿古仿到最后,却终竟还是他自己。

前几日,我陪北京天贵仁顺拍卖公司的马总去看望九十多岁高龄的父亲。父亲一生近古,尤嗜古董书画。说起王原祁,父亲缓缓而言:王原祁是整个清代影响最大的画家,在其身后的两百年间,他的仿古画风却蜕变而成了一种僵化的正统,泥古不化,抱残守缺,与王原祁原本的仿古精神相去甚远。

对呀,鉴古观今,怀古惜今,王原祁其实是一个今古的守望人。

父亲又说,东施效顰,是否错在西施呢?

言罢,父亲转身取出一幅王原祁山水手卷。我诧异地问父亲:我怎么没见过?父亲说这是他早年收的,一直压在箱底,他也很多年没有找见了,不久前偶然才翻了出来。

作者父亲在展观古画手卷

展开手卷,静观三米长幅,浅水遥岑,松蹬逶迤,细雨沾苔,翠竹龙吟。我照例盯着苔点细看,简直与我小时候熟悉的苔点一模一样,竟似出自一笔,让我好像一下子就退回到了几十年前,归返懵懂少年。

又观画跋,王原祁在上题有一首五言绝句:

山色向南去,溪声自北来。

幽居可招隐,落叶点青苔。

落款是:

康熙戊子之秋,仿倪黄笔意,写于海淀寓直。

海淀寓直……原来,此卷居然也是畅春园之物,画于1708年的秋日。画是好画,诗是好诗,款又是好款,这令我大为惊喜,又心生怪怨,为何早也不见!

我忽见卷幅的幽隐处还描画一仙逸的高士,缟衣素袂,沈吟无语,凭欄畅襟,集虚观静,真若似一个画外的守望人,却终不过是一个守望的画中人,于是,便让我窥到了画里画外的守望。

王原祁 《松溪仙馆》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若我猜想,那一定是畅春园里的守望人之观照。

王原祁在畅春园里守望:

上摩清颢,

下瞰澄波,

霞绡孤映,

明月独举,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既文既博,

亦玄亦史,

青松落荫,

白云谁侣?

秋山谁侣?秋水谁侣?秋风谁侣?秋草谁侣?

忽而,从云间降下一只飞鸟,依光觐日……几声翠羽……环回守望……独寻幽侣……口衔陶渊明的两枚诗草,落在了王原祁的寂寂庭宇~~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20201118,濛濛时雨,文稿初成;

20201119,翩翩飞鸟,文稿终成。

作者自述:

幼承家学,传继文脉;

文学少年,哲学青年;

今以文字为生计,惟以心灵为归依。

清水浮院,不媚时人;

风雨屏门,静读春秋;

数点寒香本无迹,天闲万马是吾师。

注:文中现代摄影作品作者为方鸣。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