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上)

转自微信公众号 海宁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第457号:三十年战争中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1)步兵和炮兵-Imperial Armies of Thirty Years War(1)Infantry and artillery。原作者Vladimir Brnardic,绘图Darko Pavlovic。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长矛兵,1618年-1640年

A1:穿戴日耳曼式盔甲的长矛兵

除了表面被磨得锃亮以及盔顶上安装了红色盔缨,士兵的这身简单式样的盔甲没有任何装饰。这身盔甲包括了被称为Birnhelm的头盔、一件“日耳曼式铆接”的护喉甲、保护肩部的叠甲、胸甲、护背甲以及盖住大腿的短护腿甲。士兵的长矛采用最常见的楔形矛头,矛身中央带有突脊,边缘为凹面,靠近矛尖的矛体会变厚从而使形成扁菱形的截面。

A2:穿戴格拉兹(Graz)盔甲的长枪兵

这名长枪手穿简单的步兵用“军火”盔甲,它们的特点是坚固且功能性强,任何部件都未经抛光处理,也不带浮雕图案、装饰性花结或是仿绳纹边缘。这套盔甲还包括了轻盔(burgonet)、护喉甲、护肩叠甲、胸甲、护背甲以及护腿甲。他的长矛采用矛头渐窄的尖头,横截面为方形,尽管看起来厚实,但它并没有图A1人物所使用的那种楔形矛头结实,因为方形尖头的表面是平的,在高压下它们更容易弯曲。

A3:前排步兵

前排步兵往往得到头盔和上身部分的全套铠甲的更好保护。直到三十年战争的中期,他们还在继续使用圆形或椭圆形的盾牌来抵御火器的进攻;这些通常所说的“小圆盾”(bucklers)的使用者不仅包括前排步兵,还包括了引导长矛兵和火枪手队里的下士们。前排步兵们要么戴着有护颊甲板但裸露脸部的轻盔(burgonet),要么戴着如图所示的西班牙式无面甲头盔(morion)。这名士兵的武装是一把剑和插在身背后的一支簧轮枪,后者采用的鸡蛋型枪托设计,这在17世纪初非常流行。

A4:下士

军官们往往携带长戟(partizan)而士官们携带的是小戟(halberd),也就是所谓的“狩猎戟”,虽然它们实际上从来就没用在狩猎追击上;“狩猎戟”的名字来自于戟头的形状,它类似于捕野猪的长矛。有时,为了模仿真正的捕野猪长矛,戟柄上还会覆盖皮条并配上红色或黄色的绳状垂穗。这名下士上身穿戴抛光得锃亮的盔甲,其中包括了轻盔(burgonet)、带铆钉的护喉甲、护肩叠加、护手甲、胸甲、护背甲和护腿甲。胸甲的上半部分刻有肋条式图案,这在当时德国地区的铠甲上非常常见。

B:长矛兵,1640年-1648年

B1:穿轻装的长枪兵

廉价的铁质步兵盔甲面对重型火枪的攻击毫无作用,所以随着战争的进行,它们被逐渐废弃。最早取代它们的是浅黄色皮外套,之后则是简单的厚羊毛服装,而头盔则被宽檐帽取代。

B2:长戟兵士官

这名士官也选择丢弃了铠甲并用帽子代替了头盔。皮外套则去掉了假袖,短马裤上装饰着纽扣和条带,腿脚部分则包括了长筒袜和鞋子。在外套下面是一件白色亚麻布衬衫,衬衫的时髦风格领子用金属线固定形成了水平伸直的效果,即所谓的“whisk”。另外,他的武器是一支短戟和一把剑。

B3:军官

这名军官身穿“黑白”半甲,也就是四分之三长度的铠甲,然后加上大腿护甲——这些都是16世纪日耳曼南部大量生产并出口的。虽然到了16世纪末这种盔甲就不再流行了,但一直到17世纪上半叶仍有少量使用。涂成黑色的甲板与抛光的镶边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辅以线性深雕刻和环绕铆钉的花结式装饰。涂黑和抛光都是为了防止生锈;不仅是盔甲的表面,许多武器边缘的表面也用亚麻籽油和烟灰的混合物涂黑并加以烧制,从而形成永久的黑色涂层。作为头盔的替代品,这名军官戴了一顶装饰羽饰的宽檐帽;再一次的,我们可以看到代表他身份的红色宽腰带和长戟(partisan)。

C:火枪手

C1:戴“隐匿帽”(Hirnahube)的火枪手

通常可以从宽边毡帽判断出火枪手的身份,不过有些人更喜欢戴钢盔。这名火枪手虽然戴了宽檐毡帽,但聪明的他在毡帽下面其实还戴了一顶“隐匿帽”,也就是一顶可以防剑劈的钢质包头头盔或框架式头盔。许多新的毡帽都装饰有羽毛和/或“将领标志色”的帽带(如图所示)。另外,这名火枪手还装备了一支带架杆的德国地区造火枪。

C2:火绳枪手

所谓caliver(通常)是指一种火绳枪类武器,其尺寸介乎于步枪和卡宾枪之间,出现于16世纪下半叶。这种枪的名字被认为源于“calibre”(口径)一词。由于caliver比步枪轻,而且不需要以静止状态发射,所以它们往往装备给散兵部队。火绳枪手们很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骑兵的攻击,所以他们通常保留戴头盔,也就是一种德语叫做“Birnhelm”的简单水罐型头盔,它带有护脸颊甲片和护颈。代替子弹带的是一种皮制火药筒(“土耳其式筒”)和一个子弹袋,前者通过一只固定在身后的铁钩挂在腰带上。注意,火药筒的筒嘴有一个阀门可以调节每次发射所需的火药量。另外,腰带上的其他配件还包括了装引火药的牛角、火绳、一把细长的双刃剑和一把匕首。

C3:军官

这位“花美男”穿着一身时尚华丽的服装,其中包括了齐膝马裤以及躯干和袖子位置都有开衩从而露出里面穿的衬衫的紧身上衣。衬衫的领子和袖口都有花边,帽子上装饰着羽毛,与带马刺的靴子配套的高筒袜也带有花边袜口。作为身份的标志,军官手持着长戟(partizan)、戴护喉甲并在肩头斜披红色围带。长戟头带有锋利的宽尖刃和一对新月形的侧尖头,戟头通过一条插口以及楞结固定在戟杆上。军官还携带了一把剑和一支转轮点火的手枪,后者通过一只嵌在手枪握把内测的挂钩挂在腰带上。手枪上的装饰也恰当地反映了这名军官的身份:转轮上带有雕刻,轮轴上环绕一圈粗滚条,而经过打磨的深棕色底托上安装了六角型底托盖,那上面是螺旋形铁艺装饰。

D:团的指挥部

D1:掌旗官

这面帝国步兵旗是依据约翰·梅罗岱(Johan Merode)的瓦隆人团的团旗绘制的,1633年6月28日它出现在奥尔登多夫(Oldendorf)之战中。它由被称为“塔夫绸”(taffeta)的丝布制成,两面都有蓝白色条纹和红色的勃艮第人版安德鲁十字,金色的王冠加帝王的缩写“F”组合则出现在旗帜中央。

D2:骑马的上校

这位上校穿着一件时髦带斜开口短袖的紧身上衣,脚上穿一双带马刺的高筒马靴,擦得锃亮的胸甲和背甲上围了一条宽腰带以显示他的军衔。注意他的衣领和手套边缘都带有蕾丝花边。

D3:下级军官

下级军官面对他们的上级时总是要脱帽的。图中这位年轻的绅士穿的是最时髦的服装:一件束腰紧身短上衣——长袖子开叉到肘部并在肘部以下束紧(所谓“窗格式”袖子)——和一条在17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流行的无褶皱的硬化西班牙式马裤。在他身上最后残余的一样盔甲物品是边缘露出红色天鹅绒内衬的磨得锃亮的护喉甲。带有精心雕刻装饰的长戟(partizan)则配有红色的缨穗。

D4:随军女小贩(Markettenderin)

随军小贩们通常驾乘马车加入兵团的行军行列,并依此为士兵们提供食物、烈酒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图中的小贩穿戴典型的17世纪女性服装:白色的亚麻布宽松衬衫、白色裙子、黑色紧身皮背心、红围裙以及白色的帽子。

E:轻步兵

E1:匈牙利的非正规轻步兵(Hayduk,原指一种反抗奥斯曼人的非正规游击战士,或译为“法外之徒”,译者注)

这些匈牙利人和克罗地亚人一起组成了非正规的轻步兵支援部队,他们被部署用以突袭开放编队,或是执行伏击以及发动大胆攻击。这名步兵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这包括了及膝外套、紧身长马裤、矮筒靴以及一件羊皮斗篷;另外他的毡帽上装饰着一支鹅毛。士兵的武器是一支枪管向下背在身后的火绳枪、一把匈牙利弯刀和掖在腰带里的一把小斧头。他腰间还挂着一只“马刀兜”,这是另一件匈牙利特色的物品,后来许多骠骑兵部队的使用让它变得非常普遍。

E2:克罗地亚人

这名克罗地亚人戴一顶毛边帽,身穿白色衬衫、绿色短马甲和长度及脚踝的白色裤子,裤子膝盖以上是宽松的,下方则用带子系紧。他穿标志性的巴尔干皮凉鞋(Opanken)以及用来抵御恶劣天气的著名的红色长羊毛斗篷。这些人是从奥斯曼帝国的边境地区招募来的,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更多地体现了土耳其和巴尔干的风格。这名士兵拥有一支土耳其的火绳枪和一把弯刀(karabela),而替代了匈牙利式战斧掖在宽腰带里的是一把土耳其风格的长刀(yatagan)。

E3:步枪兵

猎兵是从经验丰富的猎人和射手中招募来的,主要来自林木茂密的山区。他们被组成小队,并且经常成为警卫部队的一部分。这些具有技能的士兵组成的小型联队到了18世纪中期发展成为帝国军队的正规猎兵团。图中这名步枪兵穿着他惯常的绿色布料制成的狩猎服装。他装备一把狩猎用剑和一把刀,而主要武器是一支枪管带膛线的簧轮枪。在16世纪的最后25年中,这种武器已经被用于狩猎和标靶射击了。1988年到1989年在格拉茨军火库进行的测试表明这种武器比火绳枪的精确度和射程虽然都稍强些,但程度有限。不过这种枪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事先装填弹药,这样火绳就能在短时间内点燃发射。

F:统帅部

F1:阿尔布雷特·冯·华伦斯坦

这位军队总司令穿一身涂成黑色的骑兵盔甲,其中包括了护喉甲、胸甲和稍平的中脊不明显的护背甲;保护手臂和大腿的包括了护肩叠甲、前臂护甲、护手甲、护腰甲和护腿甲,护腿甲的护膝位置采用了倒V字形的中脊。在精致的花边领口下面,华伦斯坦戴着金羊毛奖章的金链。通常高级军官的盔甲都是最新式样并拥有精细雕刻的,有时它们也会被全部打磨锃亮,然后装饰上各种雕刻图案,或者就像图中一样配上黄铜或镀金的铆钉装饰。作为指挥权的象征,华伦斯坦手持一根带有金箍的纯红色权杖。

F2:将官

帝国的这位将军穿着相当保守的西班牙式服装,襞襟领子是这身服装的特征;紧身上衣在腹部做了填充,并采用了“夸张”的假袖和带蕾丝花边的袖口;短而宽松的裤子(slops)长度仅仅到达膝盖以下,与之搭配的是低跟鞋子。作为军衔标志的是他佩戴的锃亮的护喉甲和红色肩带,前者拥有金色铆钉镶边和红色天鹅绒饰边,后者装饰华丽的金色流苏。

F3:卫队士兵

这位将军的贴身卫兵身穿一件袖口和领子都带襞襟的白色衬衫、一件带纫线絮棉的黑色无袖短上衣、一条裁剪成“梨型”的宽松裤子、一双长筒袜以及一双平底鞋。卫兵们装备了卡宾枪以及像长戟(partizan)、戟和图中这种宽刃刀(glaive,刀刃的侧面是做雕刻装饰的理想选择)在内的长杆武器。

G:炮兵

G1:炮长

这名高级炮手正在通过瞄准板进行火炮瞄准。他左手握着一支带有一对火绳架的炮手用戟,右肩头斜背着一只装火药的牛角,里面装的是细颗粒状的点火火药,操炮时它们会被倒入大炮火门里面和周围一圈。他身穿的深色衣服对于处理火药来说显然更为实用,因为火药在燃烧后会留下油腻的黑色残留物。

G2:拿推弹杆的炮手

这名炮兵左手拿着一根推弹杆,右手举着他的三刃短剑指点着目标,而这把短剑也可以用来测量大炮的口径。推弹杆和火药铲经常被组合在一根杆子上以便服务那些较重的武器,特别是攻城炮。

G3:拿清洁炮眼的木杆的炮手

由于炮兵技术被看作是一种工匠职业而非军事技能,所以炮兵们穿着平民服装。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常常脱得只剩下衬衫和马裤。蘸湿的清洁炮眼的木杆用于在每次发射后清除炮管内的余烬,木杆头通常是羊皮制成的,然后用黄铜钉子钉在杆子上,以免在刮蹭铁制炮筒时产生火花。

G4:火药桶旁的炮手

在17世纪的战场上,火药是先松散地装在麻袋里,然后再将麻袋装在小桶里的,使用时会用具有测量功能的勺子将火药铲进炮管;尽管铲子通常是由黄铜做的,但火药引起的灾难性的事故并不少见。本图背景中,可以看到牵引火炮的平民骑手。

H:军乐队

H1:“钟铃杆”(Schellenbaum)

源自土耳其的这种乐器是由一些悬挂在木杆上的小铃铛和风铃组成的,在乐队音乐中,它扮演的是维持稳定的背景节奏的角色。在因斯布鲁克附近的阿姆布拉斯(Ambras)城堡的收藏中就有一件17世纪早期这种乐器的实物。另外,本图依据了来自巴登的雅各·苏特尔斯(Jacob Sutors)的一件木版画作品来复原,该作品出现在他的一本1612年出版的关于剑术的书上。

H2:鼓手(Tambour)

在行军中、战斗中或是军营中演奏时,鼓手会将军鼓从右肩头到左胯部斜背并刚好压住剑带;在行军中不演奏的情况下,军鼓会被斜背在身后。这些木制军鼓通常高50-80厘米,并且涂装得色彩鲜艳,通常还绘有采用团旗颜色的徽章,因此它们被视为重要的潜在战利品。除了保持行军的节奏和召集部队到军营中执行任务外,军鼓对于在噪声震耳欲聋的战场上发出冲锋或撤退等基本信号同样非常重要。炮兵会用风笛替代鼓,这大概是因为它们的音质更有穿透力。

H3:横笛手

除了鼓以外,乐队还会使用横笛和长笛来保证行进的节奏。乐手们通常穿着昂贵的号衣,它们由色彩鲜艳的材料制成并用缎带装饰。横笛或长笛在不使用的时候会被笛手们装进皮制或木质的盒子里通过背带背在肩头携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