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杨雪梅(杨民昆之女)
图片:杨雪梅提供
原标题:
出生入死闹革命 赤胆忠心跟党走
——宁海西南区地下交通联络站站长杨民昆生平纪实
审核:刘开文
杨民昆宁海官地人(化名“日比”),出身贫困,在党组织影响下参加革命,在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打造官地红色堡垒村。在山洋革命根据地遭敌人封锁时,根据上级指示,担任西南区联络站站长,积极采购筹集、运送军需物资、护送往来人员,出色完成任务,为三门解放、宁海县城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虽然职位多次变动,但他始终光明磊落, 真诚待人,使命在肩,初心不忘,公而忘私。
杨民昆,1916年9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官地村(现前童镇官地严家村)。自幼生长在贫困的家庭里,父亲杨安从善良正直、朴实仁厚,虽然体弱多病,但聪明能干。母亲童妃妹,善良贤淑、勤俭持家,处事大胆泼辣、干练,为人直爽热情,与人和睦相处,颇受邻里的喜爱与尊重。杨民昆系长子,下有两弟一妹。小弟12岁时溺水身亡。杨民昆在8岁时上官地私塾读书,只读了一年零二个月的书,因父亲身体有恙家里劳动力薄弱,杨民昆只得辍学在家放牛。杨民昆实在很想读书,在他的再三央求下,父母总算放口,在10岁时才又让杨民昆去上学。那年杨民昆的伯父因病亡故。迫于家计,杨民昆11岁时又辍学。12岁那一年家里发生了一场大火,房屋燃烧殆尽,对一个贫穷的家庭而言真是雪上加霜,家庭生活愈加艰难。此后,杨民昆一直在家放牛、砍柴、种地,但并没有放弃读书识字,他以坚强的意志在自学;虽然从事农作,但对光明充满了向往。杨民昆从小就喜欢听《水浒》的英雄豪情侠义、《包公》刚正不阿的故事,喜欢看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忠勇豪气的戏文,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民昆自幼聪明好学,记性特好,从小就学会了农活,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杨民昆18岁时父亲亡故,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兄弟姐妹全家六口依靠杨民昆一个人,忙时做农业,闲时靠打短工和做小贩度日。苦难的磨练使他日趋成熟;生活的磨练,养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朋友的结交相处,养成了他沉着机智勇敢的处事方式;做小贩的经历,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社会阅历,他待人热情、正直、开朗、豁达,在官地村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1941年日寇攻陷宁波后,烧杀掳掠,四处横行。国民党慈溪、镇海等县政府相继退驻宁海西乡,官地村驻扎着镇海县政府和国民党部队。他们强占民房,叫保甲长每月数次向村民摊派柴米、菜草,村民苦不堪言,杨民昆家同样也分到了摊派。1942年11月的一天,保长骗杨民昆来家里, 10多个荷枪实弹的军警五花大绑,把他送到竹林乡公所关押、待送。杨民昆母亲着急万分,四处托人化钱总算把杨民昆保回家。但没过几天,保长复向保人索要杨民昆去当壮丁。听到这个消息后杨民昆只好逃离家乡躲避。1943年,根据党组织安排,中共党员杨民奎回故乡官地村开展革命工作,他以官地小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带领村里的骨干青年宣传抗日,组织发动群众。一面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一面秘密发展党员。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官地村开办了农民夜校读书班,学习文化;建立青年同乐会,组织文艺演出队,杨民昆积极参加。在读书班接受革命道理和阶级启发教育;通过村剧团演戏实现禁赌正风气、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方针,吸引了全村的革命青年。提高了青年人的革命觉悟,增强了凝聚力。这些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在周边的村庄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年,杨民昆娶童才叶为妻。1943年底至1944年,官地村原有的横坝水渠被洪水冲毁,修复工程大,且遇洪水仍存在再次被毁的威胁。还需新开挖一条水利渠道,这是一件事关全村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个别地主妄图继续以按劳摊派的老规矩来修水利。杨民昆接受地下党的指派,与青年骨干一道做好全村村民发动工作,共同抵制修水利中不合理的按劳摊派,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最终迫使个别地主作出让步,实现了村民每户按照实际受益田亩负担的合理主张。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这次斗争获得了胜利,使村民群众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得到了村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了人心。1945年初夏,日本鬼子占领了宁海县城,人民群众四处逃难,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更加艰难。杨民昆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以及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中国人民忍受饥饿、饱受屈辱的日子。亲身经历了被抓壮丁,五花大绑、严刑拷打和关押;受压迫被剥削,吃不饱,穿不暖,天天挣扎在死亡线上。在地下党的教育引导下,杨民昆参加地下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和工作,懂得了革命道理,提高了觉悟,使杨民昆进一步领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苦难民众的大救星,也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苦人谋幸福的组织。因此,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通过实际工作和斗争活动的锻炼、考察,1945年5月由杨民奎、杨国宾介绍,杨民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日比”。
▲1956年春民昆(前排左)与弟民伦(前排右)及杨毓舟合影。1946年初,国民党政府捐税分派到官地村,村保长杨元亦(后为中共党员)向杨民奎汇报捐税分担情况,通过分析对土地占有率与捐税分配比例重新作了调整,即由本村大地主杨**原负担34%捐税比例改为50%,另两户地主和全村村民捐税各负担33%改为各负担25%。因此触动了杨**的经济利益,引起了杨**的极大不满。他依仗权势,告杨元亦贪污、是“十八党”成员,并刊登在《宁海民报》上,于是国民党撤销了杨元亦的保长职务。当时,官地和严家两个村合为一保。杨**想在这次重选保长中能当上官地和严家村保长,派同伙四处活动拉选票。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地下党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组织决定推出杨民昆为官地和严家村保长侯选人,参与竞选。同年年底,杨民昆已担任官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为落实党组织的意图,杨民昆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宾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多次去严家村做好严国金、严增土等为代表的一批贫苦农民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联络发动两村的群众,与地主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村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杨民昆高票胜选。虽然选举赢了,但地主势力不甘心失败,去县城告状,告杨民昆是“十八党”成员,并提出种种理由和罪名质疑,国民党县政府当局就不承认这次选举有效,不批了事。直到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县政府又将官地村与柘湖杨村合为一保,再次重选保长。为获取村政权,村党支部与地主势力开展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斗争,最终官地党支部把村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点此进入第一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二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三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四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五部分链接
二、章麒 |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记宁海“红娘子”杨芝梅
点此进入链接
三、王灵恩 | 信仰的力量——来自《往事》的红色官地集体记忆
点此进入链接
四、杨绍谦 | 母亲的记忆
五、杨向天 | 投笔从戎战苍山 勤育桃李誉台州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中共宁海县委书记杨民奎生平纪实
六、刘开文 | 宁中学子,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娄启颂
七、王灵恩 | “宁海第一红村”呼之欲出
八、王灵恩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宁天新工委书记邹逸同志拜访记
□ 作者:杨雪梅
□ 排版:水东居士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题词:林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