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传承系列六-壶

醉花间 北宋官窑汉壶礼器

周宗。汉宗礼。宗礼遵从体。

推礼器青铜,复古时风吹。

徽宗天青翠。另立官窑位。

青瓷汉壶精,谁晓原型醉。

古代“壶”的概念与现在我们的概念不太一样,古代的壶按现在来讲叫做“瓶”,因为现代人脑子里的“壶”是带把柄的才叫“壶”,这是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以来由于喝茶、饮酒习惯的改变,与汉唐之前喝茶、饮酒的方法不同,所以生活习惯的改变,器物的使用、叫法都在不断地变化。其实唐、宋已经出现了“壶”的形式,在唐、宋时期流行的“持壶”也是喝茶、饮酒的器皿,从唐、宋的高式“持壶”慢慢演变到了明代“壶”的形体逐渐变矮,“壶”身深渐渐发胖,到了晚明、清初基本上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壶”的形状。

在宋代持壶还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器皿,喝茶、饮酒大多使用持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壶”可不是当时流行使用的“壶”,而是北宋晚期宋徽宗兴起的复古风,仿制远古青铜器造型的“壶”,这种古代青铜器是一种“礼器”,虽然是盛酒用的,但是这种青铜器在当时是作为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我国古代关于礼法、礼仪最为权威的记载,对历代礼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1:战国青铜礼器 - 壶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酒器。包括饮酒器爵、觯、觥及盛酒器尊、壶、卣、壶、斝、罍、觚等。商代贵族饮酒成风,西周初曾严厉禁酒,西周中期以后青铜饮酒器大为减少。

图2:日本美秀美术馆藏汉代青铜礼器 - 壶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史中最为杰出的一朵奇葩,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器时代”。这一时期瓷窑众多,分布广泛,人们对瓷器的珍爱也达到空前的高度。五大名窑的四个窑口都出自河南,“定、汝、官、哥、钧”除了定窑是河北的外,其他几个都是河南的,有人会说,官窑、哥窑不是,那是由于对北宋时期的官窑、哥窑了解的还不够,就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对“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分不清楚,多用一直统称“官窑”,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加上“北宋官窑”的窑址一直没有找到,所以无法确定南北宋官窑的具体差别,因此也就无从得到正确的答案。“哥窑”也如是。

图3: 北宋官窑仿汉代青铜礼器 - 壶

汝窑在河南临汝县,是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约发源于北宋初期,是在越窑衰落中兴起的一个北方青瓷。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早期多素瓷无纹,中、晚期受到耀州窑青瓷的影响多采用印花、刻花。北宋晚期在宋徽宗的要求下选择了汝州青瓷产品供宫中御用,造型以盘、碗居多,琢器类较少,礼器类更为罕见。

由于宋徽宗在清凉寺烧造的情况下尚感不足,便“弃汝兴官”,大观、政和年间在清凉寺官搭民窑的基础上另设“官窑”,也就是所谓的“北宋官窑”。

图4:北宋官窑仿汉代青铜礼器 - 壶 俯视

又由于宋徽宗的推崇和提倡,复古之风盛行,有规模的仿古瓷最早出现在宋代。北宋末到南宋初,金石学兴起,当时的学者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造型和铭文进行研究,并建立了新的学术体系。政府为了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需要,不断仿照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而铸造新的青铜礼器,同时也试图使用瓷器代替青铜礼器,并且收集了大量的古代青铜器,以古代青铜器仿制礼器,用来作为庙堂之祭器。并编著《重修宣和博古图》,同时,民间文人也兴起了一股考古之风,出现了一些专门的金石学著作,如南宋赵明诚《金石录》,吕大临、赵九成撰《考古图》等。

图5:北宋官窑仿汉代青铜礼器 - 壶底支钉痕

这种比较典型的“北宋官窑”仿青铜器的壶是在宋徽宗的授意下创作出来的,早在祁连山阶段这种仿青铜礼器的造型已经出现,参见2001年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的北宋汝窑仿汉壶残器,现藏于清凉寺博物馆(修复图)。

图6:北宋清凉寺汝窑仿汉代青铜礼器 - 壶修复件

这种仿制青铜礼器的“北宋官窑”残器不仅有带双铺首环耳的,也有同样造型不带双铺首环耳的的作品。

图7:北宋官窑仿汉代青铜礼器 - 壶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不管带不带双铺首环耳,它们的造型、工艺、支钉和釉质都是一致的,肥厚的天青色釉,开片纹介于“蝉翼纹””与“官窑釉”之间,也就是既有“蝉翼纹”的影子,又有“官窑釉”的朦胧,釉质肥厚细润,如冰似玉,触手光滑,犹如玩熟了的古玉一般。

图8:北宋官窑仿汉代青铜礼器 - 壶底支钉痕

这种“北宋官窑”仿青铜礼器的壶的底足有三个“小芝麻钉”,也有五颗“小芝麻钉”的,但是并不是因为器物的大小不同而支钉不同,这两件“北宋官窑”仿青铜礼器的壶的尺寸大体类同,所以支钉的多少不是依据器物的尺寸来决定的。

图9: 北宋官窑仿青铜礼器 - 壶显微图

我们在通过现在流行的显微图片来看看这件“北宋官窑”仿青铜礼器 - 壶的结构,这个显微图像是比较认可的北宋汝窑釉质气泡图像结构,有所谓的“寥若晨星”的大气泡,还有棉絮般的拖尾,加上云雾般的空缺点,使之密而不堵,有灵动之气,釉中清澈透明,没有一点浑浊感,这是比较典型的且公认的汝窑显微结构图像。

图10: 北宋官窑天青釉洗显微图

但是在众多的汝窑作品中也有少部分作品与上面的显微结构图像不同,我们仔细看看这幅显微结构图像会发现,釉中会有稀疏的白色细小颗粒,大气泡依旧稀疏有致,云雾状或称棉絮状的拖尾有些含混不清,但是气泡的底色依然是较深的,按现代清凉寺仿汝窑大师王国奇的讲法:“真品的汝窑内部结构如图(由宋瓷片50-100倍拍摄),真汝瓷釉内气泡较少,气泡周围颜色较重,有立体感且内质如天上的白云,其雾状物洁白细腻像冰一样除净无暇,很少有白点出现。假的汝瓷气泡周围颜色较浅,其雾状物颜色灰暗、嘈杂,有均匀的小白点散布,这主要是为了达到天青色而加入了发色剂和乳浊剂(重金属)所致”。我们对比一下上面这图像,会发现小白点分布不均,也不是大小一致的,这种小白点大小疏密都很自然,按王国奇大师的经验确实非常重要,但是这里面还有几点微妙的差别,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疏密有致”,说明北宋窑工也使用了“乳浊剂”和“呈色剂”,这在传世的很多“北宋汝窑”、“北宋官窑”器物上可以找到不规则的青蓝色斑点。

图11:当代放汝窑釉面显微图片

当代仿汝的作品如果注意添加剂的话,显微图片里也可以避免很多白色均匀的小点,但是整体上看是有些“堵”,不透亮。

图12:当代复古汝窑仿青铜礼器 - 壶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国奇对汝窑汝瓷技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并得到了河南省古陶瓷专家郭木森先生的指导,在汝瓷研制的产品方面诸如器型、釉色、釉质等方面都能达到了接近汝窑的水平,上面这件仿北宋汝窑双铺首环耳汉壶就是他制作的,造型、弦纹、双铺首环耳等都能做的比较接近,壶口部是撇口,或许宋代汝窑仿青铜礼器壶也有这种撇口,但是我们发现的上面那件北宋官窑却是内折平口,这种内折平口器物在北宋的很多窑口都已发现,诸如南宋官窑、北宋耀州窑、南宋龙泉窑等等,这种内折平口器物似乎在南宋以后基本见不到了。

图13:当代河南仿汝礼器 - 壶

这件现代仿北宋汝窑青铜礼器的壶是现代河南另一位王君子仿制的,造型、双铺首环耳、内折平口、釉色也都能做到与北宋时期的造型、釉色基本接近,体现了现代河南地区仿汝窑的最新水平,尤其现代复古器物着重造型、釉色,这些作品如果落在奸商手里加以做旧就很容易蒙骗一大部分收藏爱好者,毕竟真正见到汝窑瓷器的爱好者很少,更何况经常把玩就更不可能了,对一个品种不熟悉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把握其真伪呢?所以最好的老师就是残片,但是残片只是一个不完全的信息,它可以让我们对汝窑釉质、釉色、胎骨有个初步了解,但是真正的汝窑也好官窑也罢其釉色也是千差万别的,范围很广,不仅局限于天青色,开片、胎骨也是不同的,那是烧造温度、时长等多重因素导致的。

北宋官窑的传承系列六 — 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