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玉版、河洛、范畴、太乙九宫与八卦

一、仰韶文化时期四象八卦、河图洛书的原始演化

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与伏羲时期相当,《周易·系辞传》说伏羲画八卦。

1.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口沿的原始四象八卦

半坡及姜寨村落遗址(距今约6700年至5600年)中出土的彩色陶盆的口沿上,用两种符号画着八等分,象征四正四隅,于此可见伏羲画卦的演变。

(图片引自:徐锡台《考古发现历代器物上刻铸八卦方位图及其渊源的探索》,《文博》1993年第5期)

2.马家窑文化彩陶十字纹(距今约5300年至4700年)

(图片来源:张朋川著. 中国彩陶图谱. 17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10)

3.石岭下类型彩陶上圆形内花纹(距今约6500年至5500年)

(图片来源:张朋川著. 中国彩陶图谱. 17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10)

4.马厂类型彩陶上圆形内花纹(距今约4400年至4100年)

(图片来源:张朋川著. 中国彩陶图谱. 178页,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10)

二、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纹豆(距今约6300年至4500年)

三、含山玉版与四象八卦、河图洛书的关系

含山玉版(距今约5600年至4500年)中四象生八卦,蕴含了四象向八卦、河图向洛书的演化。

含山玉版

说明:

含山玉版以圆圈为界分为三层。

第一层:内层圆圈内的八角纹见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八个角实际只有四正向,这正是原始的四象生八卦。两横两竖把圆圈分成九宫格。九宫八卦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层:八圭即原始八卦,卦从圭,圭声,故知卦的初文即是圭。大圆套小圆,内层的圆圈即中宫,仍然是九宫格局。

第三层:四角的四个圭是冬至、夏至的日出、日入点,表明圭是八风、八节。

四边的钻孔数连同玉龟的关系,前文第5-1节已有论证,是十月太阳历。

玉版共有十二个圭,或许是十二月太阴历的雏形。

四、河图生八卦

卦是由数字来的。

《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管子·轻重戊》:

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峜,合阴阳,而天下化之。

峜,筮数卦之象形,六峜,筮数有六位,六爻卦,六十四别卦也。

河图都由数字组成。河图是历法计数,筮法是根据历法计数而来。所以卦源于河图之数。河图演化天道,洛书则是根据河图演化地道与人道。

在《宇宙人文论》等古彝文文献中,河图名为“五生十成图”,洛书名为“十生五成图”,这些名称与易数原理十分吻合。

数字筮卦见于大量的卜辞和青铜器铭文,最初由张政烺在1978年破译其奥秘。西汉《周易》经师已经不知道数字卦了,而过了一千多年,北宋陈抟的传人范谔昌、刘牧竟然还在用失传已久的数字卦解释“四象生八卦”的原理。

《道藏·周易图》中有范谔昌《四象生八卦图》,其图列后天八卦方位,四正卦上离、下坎、左震、右兑,各标有“火”、“水”、“木”、“金”字,并各有五空心圆点为数,中为一“中”字,坎数一、六,离数二、七,震数三、八,兑数四、九。

范谔昌《四象生八卦图》

范谔昌曰:

四象者,以形言之则水、火、木、金;以数言之则老阳、老阴、少阳、少阴,九、六、七、八。惟土无形,四象各以中央土配之,则是为辰、戌、丑、未之成数也。水数六,故以三画成坎,余三画布于亥上为乾;金数九,除三画成兑,余六画布于未上为坤;火数七,除三画成离,余四画布于巳上为巽;木数八,除三画成震,余五画布于寅上为艮,此四象生八卦也。

刘牧《易数钩隐图·四象生八卦第十》图:

刘牧《易数钩隐图》后附《周易先儒遗论九事》,有文字与上述略同:

原夫八卦之宗,起于四象。四象者,五行之成数也。水数六,除三画为坎,余三画而于亥上成乾。金数九,除三画为兑,余六画布于申上成坤。火数七,除三画为离,余四画布于巳上成巽。木数八,除三画为震,余五画布于寅上成艮。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且五行特举金木水火而不言土者,各王四时也。然圣人无中得象,象外生意,于是乎布画而成卦,营策以重爻。

李守力按:

图中四正卦全部用三画,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将坎离震兑放在四正位置。这可能与节气有关,坎冬至,离夏至;《国语·周语上》(公元前827年)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引古者太史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可证春分二月为震卦。《周易》临卦贞兑,言“八月有凶”,兑从八,为毁折,八月之象也。故兑为八月。

至于四象成数为何言减去三数而得出四维之卦,可能与《系辞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有关。四象的成数由加“伍”而来,八卦的维卦则由减“三”而来。

四维卦是由一二组成数字卦:西北乾卦由水数六减去三得三,三分解为一一一乾卦;西南坤卦由金数九减去三得六,六分解为二二二坤卦;东南由火数七减去三得四,四分解为一一二巽卦;东北由木数八减去三得五,五分解为一二二艮卦。

刘牧《易数钩隐图》把四象五行图称为洛书,把九宫图称为河图。蔡元定根据先儒孔安国、刘向、刘歆、班固、邵雍等人的说法,把四象五行图称为河图,九宫图称为洛书。严格审视古文献,特别是《周易·系辞传》,可证蔡元定、朱熹的说法是正确的。

《尚书·顾命》孔传:“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汉书·五行志上》:“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周易·系辞传》: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周易·系辞传》是解读《周易》的最权威文献。这三段文字,第一段言“四象生八卦”,第二段言“四时”,第三段“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文字后紧跟着就是“四象”。所以四象即四时,而河图五行就是四时五季,四象即河图。

五、太乙九宫图与洛书八卦

《黄帝内经·灵枢经·九宫八风》: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太素》作“上天”,与图合)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九宫八风图(引自《黄帝内经灵枢》 影宋本)

1977年春,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M1)出土太一行九宫占盘一件,由天、地两盘组成,盘心有孔可以穿轴旋动。盘面有针刻篆书涂朱文字。九宫名称与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经·九宫八风》完全一致。

内圈圆形天盘:北方“一君”对南方“九百姓”,西南“二”对东北“八”,东方“三相”对西方“七将”,东南“四”对西北“六”。数字布局与《易纬·乾凿度》“太一下行九宫”和传世洛书完全一致(《乾凿度》言“太一下行九宫”可证九宫属于《易》)。

太一行九宫占盘

地盘的字按顺时针次序为:

冬至汁蛰四十六日废,明日立春。立春天溜,四十六日废,明日春分。春分苍门四十六日废,明日立夏。立夏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夏至。夏至上天四十六日废,明日立秋,立秋玄委,四十六日废,日明(应作“明日”)秋分,秋分仓果四十五日,明日立冬。立冬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冬至。

李守力按:

隋·萧吉《五行大义》引《黄帝九宫经》所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总御得失。其数则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宫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太一行九宫,从一始。”

九宫图本名是太一行九宫,是由河图演变而来的。

河图生八卦,就是河图生洛书。

演变是从太一的起点北方开始的,范谔昌说:“水数六,故以三画成坎,余三画布于亥上为乾”。《乾坤凿度》以乾为天门,引《万形经》曰:“天门,辟元气,易始于乾也。”故乾在九宫名新洛。刘熙《释名》:“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易纬乾凿度》:“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木生于亥,新洛为阳气之始。

水一火二,成数水六火七,范谔昌说:“火数七,除三画为离,余四画布于巳上成巽。”乾对宫巽,名阴洛,《乾坤凿度》以巽为地户。《易纬乾凿度》:“㢲(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金生于巳,阴洛为阴气之始。

郑玄注《易纬乾凿度》:“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阳炁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故乾位在西北也)。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阴炁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阴道卑顺,不敢据始以敌,故立于正形之位)。”

坎宫名叶蛰,动物冬眠潜藏故曰蛰,《说卦传》“坎为隐”。《太素》和太一九宫占盘曰汁蛰,汁与协通,和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曰协,关西曰汁。”

艮宫名天留,《说文》:“留,止也。”艮为止,因以为名。《太素》和太一九宫占盘曰天溜,溜通留。

震宫名仓门,《太素》同,太一九宫占盘曰苍门。仓通苍,东方苍龙之位。《说文》:“苍,草色也。”《说卦传》:“震为苍筤竹”。

离宫名上天,离为日,离明在上天,故以为名。

坤宫名玄委,坤为地。玄,天也。委,随顺也,地顺于天也。

兑宫名仓果者,果,实也,万物至秋而收藏成实,故以名之。

太一顺行一年,八个节气,《灵枢经·九宫八风》只有新洛宫和阴洛宫是45天,其他六宫是46天,一年共有366天,与《尚书·尧典》合。太一九宫占盘的新洛宫、阴洛宫、仓果宫都是45天,其他五宫是46天,如此一年是365天。45是洛书的合数,《灵枢经·九宫八风》与太一九宫占盘把45天都给予新洛宫和阴洛宫,说明了九宫与洛书的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九宫八卦的另一名称就是洛书。九宫的数字源于天文,八卦的名称寓意推天道以明人事(卦:圭卜。圭,天道;卜,人事)。洛书九宫的名字源于其地理的功能属性。

六、洪范九畴与洛书八卦

《尚书·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

李守力按:

《庄子·天运》:“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按:“六极五常”乃《洪范九畴》之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极”,“顺之则治,逆之则凶”,即《洪范》之“彝伦攸叙”、“彝伦攸斁”。故杨慎曰:“九洛之事,洛书九畴之事。”

《尚书·洪范》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汉书·五行志上》:“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隋·萧吉《五行大义》卷一《论九宫数》说:“初一曰五行,位在北方,阳气之始,万物将萌。次二曰敬用五事,位在西南方,谦虚就德,朝谒嘉庆。次三曰农用八政,位在东方,耕种百谷,麻枲蚕桑。次四曰协用五纪,位在东南方。日月星辰,云雨并兴。次五曰建用皇极,位在中宫,百宫立表,政化公卿。次六曰乂用三德,位在西北,抑伏强暴,断制狱讼。次七曰明用稽疑,位在西方,决定吉凶,分别所疑。次八曰念用庶征,位在东北,肃敬德方,狂僭乱行。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位在南方,万物盈实,阴气宣布,时成岁德,阴阳和调,五行不忒。《黄帝九宫经》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总御得失。”

按:

“初一曰五行”,河图也。河图生洛书,皆始于北方坎一宫,坎为水,“五行:一曰水”。

“次二曰敬用五事”,西南为坤二宫,坤德顺,故曰“敬”。

“次三曰农用八政”,东方为震三宫,震为辰为農。震为长子主器,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次四曰协用五纪”,东南为巽四宫,巽为时为命,“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夏有《夏令》书,《礼记》有《月令》,皆巽命之义。

“次五曰建用皇极”,中宫,天子之位,皇极“无偏无陂”、“无偏无党”、“无反无侧”,皆保中之道。

“次六曰乂用三德”,西北为乾六宫,乾为辟(君也),故三德“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次七曰明用稽疑”,西方为兑七宫,兑为巫,为卜筮,故“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次八曰念用庶征”,东北为艮八宫,为山,故主气候。艮为止,时止则止,故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艮为斗,为果蓏,故曰“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

“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南方为离九宫,离为夏至,阳极阴生。五福阳数,人之吉;六极阴数,人之凶。

可见《洪范九畴》完全是阐述洛书九宫八卦之理。

洪范九畴洛书图

黄河为干流,洛水为支流。花果结于枝,洛水之阳遂成为帝王之都。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洛阳。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洪范九畴》洛书九宫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恒常法则,故曰“范畴”。

河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思想,洛书反映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论思想,所以华罗庚称洛书图可以作为我们地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参考文献】

1.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01

2.罗国义,陈英翻译:《宇宙人文论》,民族出版社, 1984.03

3.蔡运章:论洛书的真伪及其产生年代——从西汉汝阴侯墓出土太一行九宫占盘谈起,原载洛阳市历史学会主编《河洛文化论丛》第一辑,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4.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文物出版社,1990.10

5.徐锡台:《考古发现历代器物上刻铸八卦方位图及其渊源的探索》,《文博》1993年第5期

6.李学勤:《古文献论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7.郭彧:《易图讲座》,华夏出版社,2007年1版2刷

8.葛志毅:河洛谶纬与刘歆,《文史哲》2008年03期

9.孙基然:西汉汝阴侯墓所出太一九宫式盘相关问题的研究,《考古》2009 年第6 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