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的话语互动机制(上)

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认为,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文本的意义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意义的生产是一场文本建构者的意义建构与文本意义解读者的抗争,即受众不是任由新闻文本控制的被动者,而是具有主动解读和抗争的文化角色。[]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菲斯克指出,新闻文本意义的生产和流通总是承担着斗争和对抗,因为那些社会掌权者总是试图对弱势群体所产生的意义、对符合弱势群体利益因而同掌权者发生抵牯的意义进行压制、非合理性和边缘化。[]

在分析话语互动机制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节目中存在两方话语场,一方是男女嘉宾讨论的话语场,一方是点评嘉宾话语场,可以用如下图示表示:

图4:铁三角话语场讨论示意图

观察讨论示意图可以发现:第一,两者之间是存在交叉的,这说明在男女嘉宾讨论的过程中,点评嘉宾可以插入到话题讨论中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并援引例证进行证明,最终传递出一种观念或理念;第二,两方话语场是界限不严密,可以相互交融,具体表现在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可实现自由转换,共同进行价值观传递。那么,价值观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在前文中,笔者分析了《非诚勿扰》节目的社会文化价值与价值观传递倾向。从电视文化学视域来看,电视符号是作为社会文化的承载者,社会文化通过电视符号表征,在电视文本中多元共生着多种文化,由此对观众产生影响。那么,接下来要讨论的是,电视媒介传递意义的主体是谁?是如何实现意义的传递的?意义的传递的过程是怎样的?能否研究出具体的传递机制?这种意义的传递是否实现了电视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发展?接下来,笔者将从话语互动的有效性、互动空间构造和互动策略选择三个方面来分析《非诚勿扰》的话语互动机制。

一、话语互动有效性:偶像语言的使用

斯图亚特·霍尔曾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对后世传播学研究有深远影响的“编码—解码”理论,此理论提出,编码与解码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受众对于文本的解读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按照已有的经验和当下的情境进行解读,具体来说有三种范式:第一种是主导—霸权模式,编码者与解码者立场一致,受众在编码者的立场上解码,最终的解码结果在编码者的预期范围内;第二种是协调的符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解码者被两种相对抗的因素影响,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主要呈现的是对话协商的关系;其三是对抗的符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解码者不认可编码者的意见,从对立的方向来解码信息。[]霍尔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明确了受众在进行文本解读的主动性的具体范式,进一步印证了有限效果论。

在电视节目中,互动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话语是互动中的主要交流方式,采用何种话语方式能够增强互动的有效性是传播中的关键命题。这里,我们引入偶像语言的概念。电视传播有三种语言,理想语言、现实语言与偶像语言,理想语言偏重对美好未来的理想的描绘,它鼓励人们去创作去追随,但过多地使用这种大而空的语言会挫伤积极性,反而导致消极情绪的滋生;现实语言是描绘现实世界的蓝图,它扎根于现实,有美好的一面,也不避讳现实世界中残酷的一面,过多地使用此类语言会传递出一种被动消极的思想,不利于创造与发展;最好的选择就是多使用偶像语言,它能调和理想语言和现实语言之间的差距,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并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具体到本研究中,《非诚勿扰》节目多使用偶像语言进行表达,虽然之前乐嘉也会用犀利的话语进行一些现实性的表达,但孟非、黄菡最常用的还是委婉柔和的偶像语言。使用这种语言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这是一档电视节目,电视语言由于其大众传播性,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让人一听就懂,不能模棱两可或艰涩难懂,但是也不能陷入低俗;其次是由男女嘉宾和观众的群体决定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的对话方式要求双方话语地位平等,不接受高高在上的俯视,追求平等自由对话;再次是节目的传播内容决定的,作为一档嵌入丰富社会议题的电视节目,在讨论社会议题时以传播优秀价值观为隐线,更不能用严肃的国家话语进行宣传式传播。

二、互动空间构造:“铁三角”角色结构

空间,作为有特性的场所存在。在现代批评视角,空间被作为一种生产话语进行考察,强调空间的社会性,认为“空间不是社会的反映,而是社会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批评话语强调空间的社会性内涵以及权力资本在空间上的表现。[]在《非诚勿扰》的节目中,有一个重要的互动空间就是“铁三角”的空间构造。这个话语空间相当与一个大的节目话语场中嵌入的一个小的话语场,这个嵌入的话语场能量巨大,几乎掌握着整个节目的价值传递倾向。最初,这个话语空间是由孟非、乐嘉、黄菡三个人组成“铁三角”,每个人各司其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组成“铁三角”恒定稳固的组合。但是,自2013年乐嘉离开节目之后,“第三角”的角色因不同嘉宾的风格不断变化。具体的“铁三角”角色结构变化如下:

2010年6月27日,“黄奶奶”加盟,孟非乐嘉黄菡“铁三角”组合形成

2013年4月13日,乐嘉离开,情感作家曾子航加盟

2013年7月14日,编剧宁财神加盟,黄柠檬组合诞生

2014年3月2日,编剧作家张嘉佳代班加盟《非诚勿扰》

2014年8月,《非诚勿扰》推出“非诚合伙人”播出季,男神轮值,佟大为成首任合伙人

2014年8月9日,佟大为亮相,被封“牵手大师”

2014年8月30日,刘恺威加盟“非诚合伙人”

2014年10月19日,黄磊成第三任“非诚合伙人”

2014年11月2日,长腿男神张亮短暂代班4期

2015年4月4日,刘烨加盟第五任“非诚合伙人”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样一个“铁三角”的组合中,存在一个协商式的话语场,这个话语场有两方面突破:第一是传播模式的创新,三人是在对话中传递价值观,价值观传递的过程中两个话语场之间有互动交叉关系;第二是传播效果的有效,这种话语的特性可以防止在对话交流中产生冲突,但是又可以自然地输入可理解性的话语,让价值观更易被传递。

电视符号背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关注,话语权。谁控制了话语权谁便控制了编码权。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将意义的传播过程理解为符码的“编码——解码”过程,控制了编码权便控制了传播过程本身。[]值得关注的是,在“铁三角”的话语场中,孟非、黄菡和“第三角”点评嘉宾角色不同,有不同的分工,但同时在进行着价值观把控。

1 孟非的价值观把控

在场上,孟非作为主持人掌控全局,他捕捉话题、发起讨论,必要时会及时打断话题,他控制着话轮转换的节奏。这里引入话轮转换,话语轮换(也被称为话步)是对话分析的主要结构,主要由男女嘉宾之间的问话构成,包括问答交换 ( q-r) ,进一步问话步 ( 发话者的继续问话) ,质疑话步 ( 发话者对回答人的质疑) ,确定话步,即问话人对不断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对答话人意思进行总结。答话者进行确定或否定话步。[]

一、提问

在2010年12月25日的节目中,男嘉宾邵盼亮在VCR中讨论到关于“怎么跟‘作’的女孩相处”,孟非抓住此话题,和乐嘉、黄菡有如下的交流和讨论:

孟非:女孩不听解释,不回短信,不回电话,怎么跟这类女孩交往?

黄菡:不交往!

乐嘉:如何和作的女孩交往?

黄菡:为什么要找作的呢?

乐嘉:作是一种人生乐趣!

孟非:有些人认为这是乐趣,有的人很讨厌。(对男嘉宾)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你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你就当她在地球上消失了,过你的日子,只有这样,你能坚持的时间比她长,说明你的内心比她强大,到时候打电话发短信找你的人一定是她。

乐嘉:NO!

男嘉宾:这样做会不会有些太残忍了?

乐嘉:(对男嘉宾)你今天听了孟非的话,你一辈子打光棍!

孟非:(对男嘉宾)你今天听了他的话,你在女人面前永远抬不起头!

乐嘉:(生气地)你要抬得起头还是要老婆?要老婆就不要抬头。

孟非:一定能找到让你有尊严的老婆。(语气坚定)

乐嘉:但是麻烦的是,不作的人他又不喜欢。

黄菡:你们俩完了没有?(笑)

乐嘉:他在误导他!

在这样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非和乐嘉对这个问题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并且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爆发了一场口水战。话步由孟非,转到乐嘉,发话者继续问话(质疑话步),继续回答,话步轮换,这样的话轮转换经历过好几轮,并且中间迅速、流畅对接,观点相互对立,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场针锋对立的口水仗。这个话题涉及到了现代都市男女在处理婚恋相处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不同人有不同的立场,节目中的讨论实际上也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观念拿到节目中来,把私人领域的话题放到公共领域,虽然每个人对这个话题都有自己的判断,但节目给它提供了一个展示交锋的平台。

二、打断

当会话进行到胶着的状态或者主持人感觉到接下来的互动会有一些方向偏离导向,孟非会及时地打断。

在2011年3月27日的节目中,男嘉宾在基本情况的VCR中介绍了自己曾作为一名美军参加伊拉克战争的经历,引起了场上女嘉宾的追问。在问到关于战争细节的问题时,孟非及时打断,发表了如下评论:

我很理解各位女嘉宾对于从战场上回来的男人的那种魅力的吸引力,但是我想说的是,关于战争这件事情,不要再问过多了。我以为,所有的战争可能会导致很多的结果,但只有一个结果不可避免,那就是人民的痛苦。所以我们才要那么地珍惜和平,热爱生命。

这种打断是一种非常负责的态度,它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节目节奏掌控话题讨论,让讨论在理性的范围内继续,避免过度窥私,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战争这个敏感话题的价值观引导。

2 黄菡的价值观把控

在节目改版之前,《非诚勿扰》所宣扬的拜金价值观和出位的言论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也使得广电总局对相亲节目“出重拳”,连发两道文件,规范同类相亲类节目,严禁炒作低俗拜金。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 《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严整低俗、造假的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黄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以党校女教授的身份作为点评嘉宾加入《非诚勿扰》,这是江苏卫视真诚地回应广电总局的整改通知的体现,也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回应。之后,“铁三角”组合的正式成立。

黄菡在节目中始终作为一个温和的元素存在,语调温柔、娓娓道来,依据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对男女嘉宾的婚恋心理和两性关系相处提出建议。她在节目中真实表达,用透露着生活哲理的话获得观众的认可。黄菡曾总结《非诚勿扰》火爆的原因,她认为主要是节目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和人性的多元化,它以最接近真实的状态向观众展现,这是节目的特殊形式决定的,也和主持人以及点评嘉宾的引导有关。

黄菡在节目中的价值观引导主要体现在女性婚恋观的引导上,黄菡坚持女性要独立自强,在相信爱情的同时对生活有自己的追求。她曾在节目中说,“对于长久地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修养、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而对于获得更多的人生满足感而言,成就一个自强独立的自我比成功地维系一段亲密的两性关系更重要。”“一个人在他的生活当中,真的不必要那么地聪明,不必要做的那么地完美,只要他能够热爱生活,用心去生活,随遇而安,他一定能过好自己的生活。”“爱情不是追来的,所以,永远不要认为被男孩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你对他的考验是必须的。”“一个男人爱你的时候,你往往会感动于细节,同样,一个男人不爱你了,你也可以从细节中来发现。”在节目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话,不胜枚举,这些话语呈现出的是一位现代女性对于生活、爱情、婚姻以及为人处事的认识和体悟,我们能看到一种独立、知性的现代女性形象。这种形象已经不完全是黄菡本人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节目塑造的“知性女性”的形象,并已逐渐成为节目塑造的元素符号之一,引领着年轻观众对乐观生活态度的坚持和价值观的追求。2016年3月19日,黄菡宣布退出《非诚勿扰》。节目制片人王刚说,“黄老师已经完全融入了节目的筋骨里,黄老师带走了一个时代。”

3 第三角”的角色

作为“铁三角”的第三角,黄菡身边的男嘉宾,最初是乐嘉。在他做点评嘉宾的时候,观众喜欢他的妙语连珠、语出惊人,他冷静犀利的风格为节目注入了不少思想和洞见的气息。他研究性格分析,了解女性心理以及如何影响别人,每每遇到矛盾与冲突,他懂得如何委婉地说服对方,而在节目平静不起波澜的时候,又能以犀利的话语掀起波澜。

自2013年乐嘉离开之后更换了8任,除乐嘉之外角色并没有定制,黄磊成之后持续时间最久的男点评嘉宾。乐嘉离开之后,宁财神和张嘉佳曾做过短期点评嘉宾,之后开始了“非诚合伙人”男神轮值模式,佟大为、刘恺威、陆毅、黄磊、张亮、刘烨先后成为6任“非诚”合伙人。他们具有“明星效应”。

在电视节目中,明星也是一个符号,他们极具有亲和力,在公众面前塑造的是一种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形象,邀请他们作为嘉宾,一方面是分享情感心得,另一方面也是利用明星效应来吸引粉丝关注节目,并作为一个噱头在节目宣传上争取更多的曝光率。但是作为男神,自身带有偶像包袱,只负责帅,不负责做犀利的谈话节目。几任嘉宾的风格多以温和为主,和乐嘉风格迥异,唯一的不同是,作为男神,每个人的到来都让《非诚勿扰》观众心中激起期待,也让明星嘉宾的粉丝在那段期间转成了节目的粉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