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位沈先生是一位显得很孤高的异人,他不跟世间人有正常交往。他说的预言,都会应验,好像他的神识能看到更复杂长远的景象。宋徽宗封他正素大夫,看来至少皇帝不认为他是个骗子。
沈先生者,和州道士也,不知始所以得道。常时默默,不深与人往来。值其从容时,肆意谈说未来休咎事,无不中的,然不可问也。人与之食,受之不辞。居无事,或至经月不食。
宣和间,有言其名于朝者,召入禁中,偃蹇不下拜。扣其所学,亦泛然无言,不合旨。犹以为正素大夫,遣归故郡。
建炎元年秋,忽著衰麻,立于谯门外,拊膺大哭。良久,回首望门内而笑,三日乃止。末几,剧贼张遇攻破城,郡守率州兵保子城,贼不能下,遂去。凡居民在外者皆被害。
后二年,遍诣廛市,与人相别,且告之曰:“有米莫做粥,有钱莫做屋。”人不能领其意,自是不知所如往。是岁,虏犯淮西,和州受祸最酷云。
沈先生是和州(现安徽马鞍山和县)的道士,不知他开始是怎么得道的。此人平时默默无闻,不跟人深入交往。赶上他心情从容的时候,能随意谈论别人的未来和吉凶祸福,说的非常准,只是旁人不能主动问他;有人给他吃的,他接受,并不推辞;平时住着,他无所事事,有时能整月不吃东西。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有人把他的事迹向朝中报告,于是沈先生被召入皇宫,他一副傲慢的样子,也不给皇帝下拜。徽宗扣问他的本事和所学,他也是浮泛随意,没说出什么,整个人跟徽宗皇帝不合拍。但皇帝还是封他为正素大夫,最后把他遣归故里。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秋,有一天,他忽然披麻戴孝,站在和州城谯门外,拍胸大哭;过了很长时间,他又回头望向谯门里,一副笑脸,这样持续了三天。没过多久,巨寇张遇带人攻破了和州城,郡守率领本州兵卒死守子城,贼人攻打不下来,后来就走了,但子城外的居民都被贼人所害。两年后的一天,沈先生来到市面上的各家各铺,跟人们告别,他说:“有米的就不要做粥了,有的钱就不要建房了!”人们不知道他什么意思,此后他就失踪了。就在这年,金兵进犯淮南西路(现安徽江苏部分地区),和州遭受的祸害最厉害。【祥宏点评】:显然,这位沈先生是一位异人,《夷坚志》描述的这种人很多,通常都有异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异人自己常常是讳莫如深,总归是“有所遇”。沈先生显得更孤高一些。从故事描述看,他不跟人世间有任何正常交往,他说的信息,都会应验。给人的感觉是,他的神识能看到更复杂长远的景象,但他绝不明说。从徽宗给他正素大夫的官衔来看,至少皇帝不认为他是个骗子;整月不吃东西和预言能力,能看出沈先生与众不同。见到皇帝不下拜,看来他是心里有底;张遇这种强人、盗匪在当时金兵入侵的背景下,四处都是;谯门,有瞭望楼的城门;子城,通常是主城的附属建筑。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6-《夷坚志》中的“异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