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莉丨家长的言行,最好的家规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指的是“孝”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自古以来,不管是大家族成书成文的家规还是小家庭口头教导孩子的家训,无不或明或暗地渗透着一个“孝”字。“孝”,在中华民族儿女的心里是永远不能忘了的根本,是必须世代传袭的家的灵魂!而在每一个家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便是最好的家规家训!
说到“孝”字,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的父亲。三年前父亲病重的时候,我们姊妹四个尽力侍奉照顾,我们四个的爱人也都跑前跑后,毫无怨言地轮流守夜陪护,亲戚朋友都夸我们孝顺,可我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给我做子女的做了最好的榜样。
说到我家,祖辈的情况特殊。我老爷(爷爷的父辈)那一辈有弟兄三个,老爷老奶膝下只有爷爷一个孩子,二老爷二老奶只有两个女儿(我的两个姑奶),三老爷三老奶虽有儿有女,却自成一家,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很少来往。
我的爷爷,曾是我们村的一个传奇人物,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他,二十多岁已任部队连长,回乡时身着军装,脚蹬深筒军靴,骑着高头大马,形象威武高大,却在中条山战役中不幸牺牲,为国捐躯,年仅30岁。而那时我的父亲才8岁,叔叔6岁。困苦的生活从那时开始,父亲不到十岁就开始下地干活,十几岁开始农忙时做农活,农闲时外出做各种小生意,苦苦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老爷老奶、二老爷二老奶、奶奶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的两个姑奶出嫁后,虽也经常回去,但那时毕竟生活都不容易,二老爷二老奶的日常生活起居基本全靠我父亲母亲照顾,我唯一的叔叔也早已远走他乡,常常多年不见。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我父亲上有五位年迈的老人,下有四个年幼的孩子,和母亲两个人种十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未见有闲暇之时,生活仍是捉襟见肘。可父亲纵是千般苦万般难都自己扛着,有一点好吃的都是先让老人,后给孩子,从未抱怨过老人,未嫌弃过二老爷二老奶的拖累。在我的印象里,老爷老奶、二老爷儿二老奶常常坐在院里的藤椅上,眉目慈祥。从我记事到我十几岁期间,四位老人相继去世,均活到八十多岁,无病无灾。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真的算是安享晚年了。为四位老人养老送终的父亲,也由此成了四里八乡出名的大孝子。
后来,我奶奶年老生病卧床一年有余,父亲母亲喂水喂饭,天晴便抱奶奶出去晒太阳,被褥常常洗晒,晚上侍于床前,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我奶奶卧床一年多不曾有一个褥疮。奶奶离世后,父亲又费尽周折,找到已故50年的爷爷的遗骨,和奶奶合葬。期间乡邻看的无不动容落泪,对父亲赞叹有加!
我后来一直难以想象,父母亲是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才养活了我们这一大家子。而且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仅上过一年多小学的父亲竟然从未放弃过读书写字,母亲也认得百分之七八十的字,父亲写的毛笔字在当时更是远近闻名,每逢春节,附近村庄大多数庭院的门上,贴的都是父亲写的对联。而在我们姊妹四个上学期间,虽然常常拿着一分两分的硬币凑的钱去交学费,却从未中断过学业,我和弟弟都大学毕业,姐姐和妹妹也都高中毕业。这些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个奇迹。
从小到大,受父亲母亲的影响,我们姊妹四个虽也因父母的娇惯而任性,但都努力学习,自强自立,在孝顺老人方面更是不曾含糊。我们从小都未与老爷老奶、二老爷二老奶顶过嘴,见到老人行动迟缓也总是跑过去搀扶,到后来长大,对从小带大我们的奶奶更是尽心孝敬,想时时看到奶奶慈祥的笑脸,特别是离家比较近的姐姐和妹妹,更是做的周到细致。
后来我们都成家生子,更是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许是祖先荫蔽,我的姐夫妹夫、我的爱人和我的弟媳,也都是心善之人,对各方父母长辈都孝敬有加,我们的孩子也从小耳濡目染,知道尊重老人,我家小妞从小不曾和奶奶一起生活,却在两三岁时回老家,远远见到奶奶行走不便就跑上前去牵着奶奶的手,让人倍感欣慰。
现在的年轻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已不再注重“孝顺”二字,而是更注重孩子品学兼优,更有无数的家长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天天吆喝孩子好好读书、努力学习,却忘了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自己确实拿着手机,看着电视,或是匆匆赶去某个牌局、歌厅。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和自律性都不会很强,家长玩着手机、看着电视、打着牌、唱着歌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能够自觉独立地在一边安心学习呢?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听到过孩子的一句话:“你怎么不学习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小赵夫妇就做的让人非常欣赏、佩服。小赵夫妇是我女儿同学晨晨的家长,他们都是市重点高中的老师,工作繁忙,知识渊博,生活朴实,为人谦和,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少说教,几乎全靠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晨晨小时候开始,他们就每天晚上和周六上午固定的时间在书房读书写东西,同时给晨晨准备合适的书籍,引导他一点一点看。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愿意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晨晨天天看到爸妈看书,很自然的就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
到晨晨小学三年级时,小赵夫妇在自己家里办了个读书社,邀请晨晨的同学和家长们到他家里一起读书、写作。等孩子们养成习惯后,小赵夫妇又组织了个骑行团,让读书社的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骑自行车进行15-30公里的郊游,在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扩展了视野,增加了写作的素材。孩子们凑到一起,一个个劲头十足,骑行时不叫苦不怕累,交作文、心得争先恐后。而晨晨在这些活动中更是受益匪浅,不但博览群书,提高了写作水平,在待人接物方面也落落大方、尊老爱幼,组织活动时更是热情亲和、游刃有余,深得老师们、同学们和家长们的赞扬。
现在,晨晨已提前被重点初中录取,成了一名优秀的初中生,可贵的是,晨晨家的读书社一直没有间断过活动,同时,晨晨从小学的书法、武术也一直坚持上课,没有耽误过,在学校的各种活动、比赛中常常崭露头角、屡屡获奖,真可谓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
可以说,如果不是小赵夫妇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花了无数的无形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教育,就不会有晨晨这样优秀的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也不是老师,不可能像小赵夫妇做的那样好,也没有那么聪明优秀的孩子。可我希望每个家长都问问自己,除了不是老师,自己比小赵夫妇差在哪里?在希望孩子成才的道路上,自己走在哪里,做了什么?
无论古今,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和有意无意的模仿者,家长的言行,永远是最好的家规!
作 者 简 介
作者高小莉,教师,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