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四)
我们来看看白虎加人参汤的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里面有人参,知母和石膏,其次还有炙甘草和粳米,人参主要就是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知母大家都知道是除烦的,主要就是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石膏呢主要是退热,生石膏也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主要就是去胃火,但是他还有止血的功效,知母对骨蒸潮热的效果不错,所以白虎加人参汤主要就是去壮热,用人参把元气补回来。
炙甘草主要是健脾健胃,当脾阳不足的时候,就是脾脏的蠕动太慢,压迫到胃,胃口就没 了,炙甘草能让脾阳恢复的很快,甘草本身就有清热消炎的作用。肠胃的津液靠红枣、人参。粳米、甘草滋润各组织之黏膜。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这四味合用就是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张仲景在用人参时,都是肠胃不好的时候,所以人参是最好恢复肠胃功能的药。人参很贵,可用党参、花旗参取代。人参是甘、苦、微寒,味道有一点甘有一点苦有一点寒,所以,人参是比较凉的药。白虎人参汤就是生津止渴的最好的方剂。
中医有一个病叫消渴病,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渴饮千杯不能止渴,其实这就是白虎人参汤证。所以,糖尿病的病人,我们会用白虎人参汤。
当小肠火足够,将大肠里的水气化上去到肺,才能够生津止渴,否则光是喝水,就算你喝很多的水,也是不够的,这就是人参与粳米的作用。病人发高烧的时候,但热不寒,大便正常,我们用白虎汤退烧,这个时候就不用人参。
在这个方剂里面为什么要用粳米,在中医的观念里面饮水入胃,水到了胃里,胃火就会把水汽化掉,那么如果是食物入胃,食物就会进入小肠,小肠在中医来讲属相火,所以,小肠会把食物消化掉,食物的残渣就会进入大肠,大肠里有水和残渣,小肠在下面,大肠在上面,火在下面烧,大肠里的水会被汽化,汽化后的水回到肺里面,这个水才能止渴。所以,这就是白虎汤里为什么要用粳米的原因,当然粳米还是我们人体需要的最好营养,粳米不要放得太多,太多了你都煮成干饭了,10—20克也就可以了,煮出来比稀饭要稀一些。
在这里,中医和西医的观念好像差不多,西医说大肠把水吸收掉,为什么只吸收水而不吸收残渣,西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中医呢,把这里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只是因为有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在中医来讲属金,所以,这里就像我们家里煮饭一样,锅里有水,下面有火烧,锅里的水才会被气化,原因就在这里。从大肠气化的水进入到肺,再从肺到我们的皮肤表面,到我们的喉咙,这样津液就回头了(见图四)。
所以,我们人体的津液来源于食物里的水,喝水是不会产生津液的。阳明病大汗,大热面红,大烦渴的时候,摸他的脉又洪又大,大便很正常,我们就知道热在血里面,血里水液流失得太多,这种直接开白虎汤就可以把烧退掉。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在白虎汤中加了人参,以防心脏衰弱,补助津液的损耗。张仲景在治病用补药的时候,小补用甘草,中补用大枣,大补用人参,仅此而已,白虎汤证就是津液流失得太多了,当津液流失太过了,当然也会伤到元气,在白虎汤中加人参,就是为了把心阳补回来,人参的用量一般在6—10克就可以了,白虎汤里还有一味炙甘草,这个大概6克就可以,他的作用主要就是健脾胃。
石膏常用15到20克,重用的时候用到50克以上,如果说石膏用15克的话,知母用9克,粳米用9克就可以,也就是说与知母的量差不多,人参6克10克都可以,没有人参用党参代替也可以,用党参的量就要大一点,15克,20克都行。或者少一点就可以,不要太多。由于有粳米,容易酸坏,最好是煮一次,一次喝完,下一次要喝的时候再煮。
我们煮药的时候,石膏要用布包起来,不然的话,用水一煮,那种粘糊糊的,那你的那个药就没办法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