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四)

我们来看看白虎加人参汤的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里面有人参,知母和石膏,其次还有炙甘草和粳米,人参主要就是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知母大家都知道是除烦的,主要就是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石膏呢主要是退热,生石膏也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主要就是去胃火,但是他还有止血的功效,知母对骨蒸潮热的效果不错,所以白虎加人参汤主要就是去壮热,用人参把元气补回来。

炙甘草主要是健脾健胃,当脾阳不足的时候,就是脾脏的蠕动太慢,压迫到胃,胃口就没 了,炙甘草能让脾阳恢复的很快,甘草本身就有清热消炎的作用。肠胃的津液靠红枣、人参。粳米、甘草滋润各组织之黏膜。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这四味合用就是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张仲景在用人参时,都是肠胃不好的时候,所以人参是最好恢复肠胃功能的药。人参很贵,可用党参、花旗参取代。人参是甘、苦、微寒,味道有一点甘有一点苦有一点寒,所以,人参是比较凉的药。白虎人参汤就是生津止渴的最好的方剂。

中医有一个病叫消渴病,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渴饮千杯不能止渴,其实这就是白虎人参汤证。所以,糖尿病的病人,我们会用白虎人参汤。

当小肠火足够,将大肠里的水气化上去到肺,才能够生津止渴,否则光是喝水,就算你喝很多的水,也是不够的,这就是人参与粳米的作用。病人发高烧的时候,但热不寒,大便正常,我们用白虎汤退烧,这个时候就不用人参。

在这个方剂里面为什么要用粳米,在中医的观念里面饮水入胃,水到了胃里,胃火就会把水汽化掉,那么如果是食物入胃,食物就会进入小肠,小肠在中医来讲属相火,所以,小肠会把食物消化掉,食物的残渣就会进入大肠,大肠里有水和残渣,小肠在下面,大肠在上面,火在下面烧,大肠里的水会被汽化,汽化后的水回到肺里面,这个水才能止渴。所以,这就是白虎汤里为什么要用粳米的原因,当然粳米还是我们人体需要的最好营养,粳米不要放得太多,太多了你都煮成干饭了,10—20克也就可以了,煮出来比稀饭要稀一些。

在这里,中医和西医的观念好像差不多,西医说大肠把水吸收掉,为什么只吸收水而不吸收残渣,西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中医呢,把这里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只是因为有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在中医来讲属金,所以,这里就像我们家里煮饭一样,锅里有水,下面有火烧,锅里的水才会被气化,原因就在这里。从大肠气化的水进入到肺,再从肺到我们的皮肤表面,到我们的喉咙,这样津液就回头了(见图四)。

所以,我们人体的津液来源于食物里的水,喝水是不会产生津液的。阳明病大汗,大热面红,大烦渴的时候,摸他的脉又洪又大,大便很正常,我们就知道热在血里面,血里水液流失得太多,这种直接开白虎汤就可以把烧退掉。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在白虎汤中加了人参,以防心脏衰弱,补助津液的损耗。张仲景在治病用补药的时候,小补用甘草,中补用大枣,大补用人参,仅此而已,白虎汤证就是津液流失得太多了,当津液流失太过了,当然也会伤到元气,在白虎汤中加人参,就是为了把心阳补回来,人参的用量一般在6—10克就可以了,白虎汤里还有一味炙甘草,这个大概6克就可以,他的作用主要就是健脾胃。

石膏常用15到20克,重用的时候用到50克以上,如果说石膏用15克的话,知母用9克,粳米用9克就可以,也就是说与知母的量差不多,人参6克10克都可以,没有人参用党参代替也可以,用党参的量就要大一点,15克,20克都行。或者少一点就可以,不要太多。由于有粳米,容易酸坏,最好是煮一次,一次喝完,下一次要喝的时候再煮。

我们煮药的时候,石膏要用布包起来,不然的话,用水一煮,那种粘糊糊的,那你的那个药就没办法喝了。

(0)

相关推荐

  • 经方:白虎汤(阳明经热)

    白虎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斤,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伤寒金匮]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 ...

  • 经方:白虎加人参汤(燥渴)

    白虎加人参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三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 张仲景[出自] <伤寒论>[伤寒金匮]伤寒论 ...

  • 【每天学伤寒】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  甘草一两二铢 大枣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 ...

  •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编 阳明病篇 第四章 阳明病里热病势

    今天 第四章  阳明病里热病势 阳明病里热病势是伤寒病因在胃肠引起的阳性抗御过程.在此过程中,胃肠的功能亢进代谢增高,大量的物质交换产生的高热要经由循环传递到体表调节.因而脉象洪大滑数,证见身热恶热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四)

    桂枝汤,我们前面讲过,是调和营卫的,炮附子是回阳固表的,汗流得太多了,表虚的时候就会用到炮附子来固表,总之就是脱水太严重,津液丧失得太多,这个时候就是用炮附子的时候,当然单用炮附子是不行的,必须要加上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伤寒论第十八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18条辨的意思就是平素有喘病的人,因为感受了外邪而喘,治疗的时候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桂枝汤证,恶风,风吹难过,有汗,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四)

    伤寒论第66条辨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了汗以后,致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的,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 发汗以后,导致了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关于胀满,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四)

    只要出现了一个心烦,腹满,还有卧起不安,腹满的时候,有实证和虚证.如果是实证,就是我们前面学的承气汤证,前面讲得不够详细,后面进入阳明篇,就会详细介绍承气汤.虚证,那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实证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四)

    伤寒论第100条辩: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症,脉浮候滞涩,沉候弦劲,按理当有腹中拘急疼痛的症状,治疗应先用小建中汤:腹痛没有好的, ...

  • 倪海厦针灸笔记(十四)

    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九)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条辨就是说,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症未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这就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八)

    如果是脉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说脉很小又恶寒,这是表里阳气皆虚,阴阳俱虚,这个时候不要再发汗,这个阴阳俱虚有可能是误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导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五)

    伤寒论第二十一条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辨: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21.22两个条辨日本的大塚敬节归纳成了一条.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