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314)科特派扶智+扶技 曾经无人问津的特色产业又火了

科特派扶智+扶技 曾经无人问津的特色产业又火了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 讯 员 吴建新 周良梅

全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茶园喜获丰收 受访者供图

福建省福安市葡萄种植面积7万多亩,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图为丰收的象环村葡萄园。受访者供图福建省宁德市把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在水产、茶业、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不拘一格选认科特派,推动特色产业扶贫。初冬时节,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松罗的花猪试验基地山林中,放养着一群野花猪,它们吃青草野菜、喝山泉水,过着“纯天然”的生活。作为闽东地区生猪生产的当家品种,“福安花猪”也曾一度无人问津。宁德市科技特派员、市农科所教授级高级畜牧师王金宝团队,通过培育花猪新品种,让产业焕发了“第二春”。松罗村村民郑建全就是这一特色产业的受益者,从几头种猪起步,他如今养了逾百头花猪,年收入数十万元。“刚开始养殖没有经验,走过一些弯路。多亏了王金宝老师一路技术指导。”他说。“近30年来,宁德市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把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在水产、茶业、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不拘一格选认科特派,推动特色产业扶贫。在福安赛岐、福鼎太姥山等特色产业强镇,更是出现了贫困户‘家家一亩葡萄园、户户一丘白茶林’的带动效应,为走出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发展样板。”宁德市科技局副局长冯宏达说。葡萄名村产值从零到十亿元初冬时节,繁忙的葡萄季早已结束,但福安市果农谢善明依然忙个不停,他正忙着向福建省科特派、福安市农业科教站站长张富民学习电商经验。“我现在种了30亩葡萄,年收入达30多万元。”谢善明笑言,他打心眼儿里感谢张站长。2000年,谢善明种植的3亩葡萄,因病害严重,几乎颗粒无收。后来在张富民的精心指导下,他采用标准化控产栽培、专用套袋等多项技术,实现平均亩产值增加了3000元至8000元。如今,福安市享有“南国葡萄之乡”美誉,象环葡萄更是名声在外。然而,20世纪中期的象环村,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被认为是一个不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2003年,张富民带领团队走村入户,向果农传授避雨栽培等新技术。村民们发现套袋种植的葡萄病虫害少,个大饱满、甜度高,实现了当年种植,次年就投产上市。在指导果农栽培过程中,张富民总结出山地优质葡萄“计划生育”等田间操作要领。虽然留果少了,但果园品质提升了,收入反而增加了。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种植葡萄。从一颗葡萄到一个产业,产值从零到十亿元……在张富民的大力推广下,象环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名村,并向周边村庄辐射。如今,福安葡萄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全市3.2万农户从事葡萄生产,产量和面积占福建省的60%以上,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大、规模连片、生产规范的葡萄生产基地。冯宏达认为,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宁德科特派结合各地特色产业发展定位,持续拓展产业扶贫覆盖面,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定制茶园让贫困户当上股东在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的扶贫定制茶园里,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数十个摄像头从种植到采摘、从加工制作到成品包装等全程摄像,实现“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视可追溯。“现在茶叶不愁没人要了。”谈到茶叶销售,当地村民们底气十足。而在这过程中,福建省科特派黄福生无疑是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位于闽东大山深处的下党乡,有着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2015年,黄福生带着技术专家来到下党村。“这里拥有3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销售渠道不畅,当地每亩茶业的产值只有2300元左右,比宁德其他产茶区低了近3成。”黄福生说。如何提高茶叶品质、价格,做出特色?黄福生与村里致富带头人、村两委等开启了“头脑风暴”。于是,这一“点石成金”的创意——全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孕育而生。2015年2月,依托下党村茶产业成立的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产业扶贫提供“造血”功能。接着,下党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原来一家一户零散茶园,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由合作社科学调度统一种植,动员爱心企业或企业家认购茶园,引入专业公司推广与销售,实现多方共赢。如今,带有浓浓地方特色的“下乡的味道”茶叶品牌走红了大江南北。村民的茶叶由过去每亩产值不足3000元上涨到了8000元左右,2017年,该村3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扶贫定制茶园模式已被选入全国12个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下党村55岁贫困户王道全通过在茶厂打工和加入定制茶园项目中来获取收益,家庭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拨一些钱、修一条路,改变一点村貌,这是传统驻村帮扶模式。而脱贫攻坚应重在‘扶智’和‘扶技’,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科特派的注入,为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条件。”宁德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李连楷说。新技术新品种催生产业新动能“2019年,黑皮鸡枞菌收益达20万元。”福鼎市赤溪村委会主任吴贻国说,得益于宁德市科特派周秦福的指导,原是技术小白的他,现在也能“上阵”指导村民种植技术。30年前的赤溪村,是全国“扶贫第一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多年来,周秦福推动赤溪村走上产业扶贫之路,菇农亲切地称为“阿福哥”。根据赤溪村的地理位置和现有的自然条件,周秦福为之计划安排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和方案,自主研发“黑皮鸡枞大棚高产栽培技术”在该村推广生产,创建了赤溪村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同时,周秦福开办起“农民田间学校”,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为菇农讲解黑皮鸡枞大棚高产栽培等技术知识;组织外地营销大户到场座谈指导,帮助农户寻找产品销路,推广种植黑皮鸡枞30多亩,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2万元。作为“草根专家”的周秦福,虽然退休在即,但仍抓紧时间研发鹿茸菇和中国美味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试验,预计今年底可批量生产,该成果有望填补福建省技术空白。从“阿福哥”那里学习一身本领的同时,吴贻国也没忘记自己“领头雁”的身份。他不仅聘请村里6名相对困难的群众到种植基地务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难、收入低问题。同时,在试种成功后,他还积极引导村民加入黑皮鸡枞菌种植产业,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在闽东,像黄福生、张富民、周秦福这样的科特派还有很多,他们凭借知识和技术,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带活一个产业、带富一方农民。”据李连楷介绍,今年,宁德市已选派303名市级科特派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帮助引进新品种180个,推广新技术168个,举办培训183场次,培训农民9150人次,带动农户7461户。(《科技日报》2020年12月15日第   版。)

(0)

相关推荐

  • 借“茶”扶贫,看看地产大佬、酒店大咖、汽车龙头、传媒头部们怎么做!

    地产大佬认领茶园.汽车龙头投钱建茶厂.酒店大咖进村种茶树......阳春三月,茶山飘香.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说茶 ...

  • 西湖乡磻溪村3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景德镇在线讯(刘起福)半个小时的山路,转过百个弯,一路颠簸,外人才能走近磻溪村的扶贫茶园.高山上的50亩茶园,一年能为磻溪村每户贫困户带来700至800元的扶贫补贴. 浮梁县西湖乡磻溪村是国网浮梁县供 ...

  • 闽东乡村振兴研究院:助力畲村美丽嬗变

    在蕉城区八都镇北部山区有个韩丹畲村,蕉城区韩丹茶业生态茶园基地就坐落在这里.在韩丹茶业负责人钟明华的带动下,畲村演绎着从空巢贫穷向生态发展的美丽嬗变. ▲韩丹村2020年新貌 钟明华1985年毕业于宁 ...

  • 铜井扶贫攻坚进行时……

    沂南县铜井镇是省级重点扶贫乡镇,现有10个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27户,5085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执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紧扣精准这个要求,精准发力,精 ...

  • 这位外地人来了之后,丰顺这个偏远山村大变样

    粉輋村地处丰顺县潭江镇东部,分布10个自然村,全村人口共166户,960人.粉輋村区域总面积1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908亩,耕地面积420亩.因地处偏远的山区,路窄弯多,人民群众出行困难.自2016 ...

  •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出东瓜村(傣族)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现有德昂族四千三百五十一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当地民众一直很贫困,2009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二千多元.近年来,国家在三台山乡深入实施产 ...

  • 广西北流市:土茯苓激活产业活力 助力增收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骆秋妤 通讯员 黄昭良 梁礼发):"我们基地有11个贫困户在这里上班.他们每天有90元工资,按月结算,每个人一年收入有3万多元."近日,玉林市北流市大伦镇 ...

  • 调查报告|洞下槽:筑巢引得凤凰来

    恩高社会实践活动: 调查家乡资源 ·助力精准脱贫· 建设美丽恩施 // 湖 北 恩 施 // // 洞 下 槽 村 // 班     级:恩施高中2018级2班 指导教师:刘美庭  吴京华 小 组 长 ...

  • 千年碣滩茶 馥郁吐芬芳——“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县”之沅陵县

    没想到,一片小小的绿叶竟有如此惊人的魅力--成为了沅陵县欣欣向荣的农业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6万亩,覆盖全县19个乡镇和2个便民服务中心,全县茶叶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18亿元.娃 ...

  • 泸州:产业扶贫 古蔺电视台聚焦丹桂凤阳茶园

      川南经济网(初旭)近段时间,地处泸州古蔺县丹桂凤阳茶园迎来了高山地区的采茶旺季,许多村民自发走出家门,加入到了采茶队伍中,产业扶贫成为当地的新亮点.昨(3月28)日,古蔺电视台.古蔺新闻中心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