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和母亲多年未见,母亲想见儿子,刘伯承为何两次大动肝火?

解放战争后期,粟裕和刘伯承并为野战军的统帅。这两位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将领,颇有种忘年交的感觉,英雄惜英雄,在年龄来说,刘伯承可以说是粟裕的'叔叔'辈了。那么,他们两个人又是怎么样携手作战的呢?这还要从二人初相识开始说起。

二人初次相遇的时候,已过不惑之年的刘伯承,在军中声望很高,粟裕再有能力,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们不是一代人,职位级别差的多,刘伯承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两个人并肩作战的时候,那个莽撞的小伙子已然变成一个气概不凡的大将,能力和实力都能够和他并驾齐驱。刘伯承不由得对这位'常胜将军'另眼相看。可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刘伯承对粟裕还是非常看好的。

淮海之战全面爆发,刘伯承和粟裕,分别指挥中原军和华东军,分工协作,共同消灭敌人。中原军的任务就是消灭黄维兵团,这可不是个轻易可以完成的事情,在双方兵力悬殊过大的情况下,刘伯承只好请请粟裕派兵支援。

粟裕没有顾虑,派参谋长陈士榘率领纵队前去支援,两大野战军合力围攻,一鼓作气歼灭敌军。刘伯承坦诚,如果没有粟裕的帮助,他们很可能是战败,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刘伯承对粟裕非常信任,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刘伯承功成身退,退居二线,办军校去了,用他的话说,我现在需要的,不是战场,而是更多的粟裕,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粟裕没有辜负刘伯承的期望,他当了总参谋,统筹全军征战。

开国大典举办的时候,刘伯承和粟裕作为代表出席,两个人都很激动,老友相见,喜上加喜。刘伯承率军进大西南,路过湖南会同,派人去往粟裕的家乡探望。

粟裕的母亲非常高兴,听到儿子当了大首长,老人盼望着见到孩子一面,她已经23年没有见过儿子的样子了。刘伯承听到老人的这个愿望,立刻安排人负责对接这件事情,务必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粟裕,粟裕一定也思母心切,让他们母子团圆是要事。几天过去了,刘伯承询问这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谁知道助理告诉他,负责传达消息的作战科长竟然把这件事情搁置了下来,拖拖拉拉好几天都没有办好。

一向不轻易发脾气的刘伯承听到这里,非常生气,重点批评作战科长。第二野战军达到四川,刘伯承又一次叫来作战科长,当着面严肃教育他。如果他当初不把这个情况告诉粟裕,让他回家看望母亲,一旦出了什么纰漏,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是不可挽回的错误。

可能在这位作战科长看来,回家看望母亲是一件小事,不值得说出来,但在刘伯承眼里,这是一位普通的老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思念,更何况这个'儿子'还是他敬佩的老战友,体现了他对粟裕的充分尊重。粟裕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感谢刘伯承,后来,他把母亲接到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刘伯承说他粟裕是'常胜将军',粟裕说只有刘伯承真正懂得兵团作战那一套。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在那个战争动荡的时代,能够找到这样的一段友情,是非常珍贵的。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

更多推荐:
张作霖临终前留下遗嘱:决不能让此人踏入东北,我儿不是他对手
1984年粟裕大将病逝,讣告中这句话,在开国将帅中绝无仅有
《易经》关于“变”的玄机,有3个要诀,只有高人才能领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