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林氏•浙南源流》林忠辉序(林氏文化研究学者)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投稿添加小编微信或发至邮箱:1609705208@qq.com
《中华林氏·浙南源流》
林忠辉序(林氏文化研究学者)
本文来源:《中华林氏·浙南源流》
另可参见链接:
从中学起,我就离家住校,独立生活早已惯了,又在远离故土的北方安了家,不能算是一个恋家的人。但2006年父亲病逝,我却突然间有失去家的感觉。当时,我的孩子刚满一岁,我忍不住地想,将来如何给孩子讲述我的过去、我的家族呢?“族谱”,一个过去漠然置之的词汇,又重新占据了我心头一隅。早就听说,我家也是有族谱的,但是在20世纪初的某年夏天被洪水冲走了,但我心有不甘,总想着不会只有一本,肯定还有其他复件的存在。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实地寻访,作为老网虫,自然地开始了网上寻根之旅。
几年时间里,我搜索了几乎所有网上看得到的林氏族谱,阅读了诸多谱牒名家的专业著作,也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谱牒观,但自家族谱仍无踪迹。又转向各论坛和贴吧,发布寻亲信息。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林氏网站,是林永新宗亲所建的林氏论坛。林忠博士在上面发了很多“天书”世系资料,其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深得我心。我也在那里发了不少贴,看了很多资料,也与林氏论坛著名老人吵了不少长架,结识了几个网上宗亲朋友,也初步找到了我家族来源。当然也给论坛发展提了不少意见,希望继续为林氏论坛的发展出力。可惜,林氏论坛寄人篱下,常有诸多困难,迁址关站数次,资料图片损失不少,影响了人气,又遇微博新起,我也去得渐渐少了。
此后,偶然进入林氏寻根联谊QQ群,新认识了诸多热心林氏族谱的老少宗亲,包括茂则。期间,还参与了中华林家网的筹划,也准备在该网发些自己收集的资料,却不料该网又因故早夭,心情一度很是沮丧。恰逢浙南林氏源流网初上线,当时没有多大兴趣。虽然贡献了几篇文字,只是兴之所起而已。当茂则邀请我做浙南林氏源流网的管理员,我也仅仅答应后台暗地改几个错字而已。其实到今天为止,也很少参与管理工作,想来甚是惭愧。但主其事的茂则的认真、热心的办事态度和谦虚的胸怀,也给我少许希望。茂则嘱我点校的几篇文章,我认真地做了一些,而提的关于网站版面设置的意见,也很快得到回应。待到浙南林氏源流网版面不断更新,除浙南宗亲自己组稿外,又有林氏寻根联谊QQ群的和灿、田胜、林忠博士等宗亲的供稿,资料迅速增加,当注意到管理团队又特别重视资料的可靠性,且十分尊重作者权利时,我心里已经在期盼着这个网站能够很好地发展,能成为林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
倏忽一年过去,茂则寄来了浙南林氏源流网的年刊文稿。一年来,从历代金石志、个人文集、出土墓志碑铭以及网络文库发掘了很多宝贵的资料,集中展现给所有关心林氏源流的世人。通看全篇,注重证据,积累真实可信的林氏源流资料的理念贯穿全书。短短一年,访问量十六万次有多,访问地遍及世界各地,取得了不少的关注度,这对一个小众的姓氏网站而言,非常不容易,也非常值得骄傲。
首次看到年刊所附《大事记》里的网站建设时间表,则对网站建设的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深刻感受到了温州人的高效做事风格。在看得见的网站进步面前,是以茂则为首的编创人员辛苦工作的体现,而看不见的背后,则是小生宗亲等的无限信任和鼎力支持。寄望于前后台人员的共同持续努力,“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将浙南林氏源流网办成可信资料不断积累,权威不断提升的林氏寻根文化交流平台,为全世界关注林氏源流文化的宗亲和网友提供一个更美好的心灵港湾。
是为序。
西蜀宗亲 忠辉
二零一四年九月
各地宗亲在阅读《中华林氏 浙南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