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荣耀总裁赵明:很多人都把互联网手机理解错了

今年天猫双11手机预售排行榜中,荣耀名列前茅。在赵明看来,绝不能把新国货当成一个营销口号,用户正在回归,遵循用户需求者方能胜出。
在一众互联网手机品牌里,荣耀算得上是个另类。
这个脱胎于华为消费者BG,与华为主品牌双线作战,专门面向年轻人群主攻互联网销售的手机子品牌,成立至今不足三年时间,销售额从0飞涨到2015年度的60亿美金,去年荣耀在全球74个国家地区累计卖出4000万部手机。
这个数字虽然仍低于小米的7000万部,自家主品牌华为的6000万部。但这已经足够令竞争对手眼红。

双11之前,我们见到了荣耀的“掌门人”赵明,去年3月,在华为工作了17年的他被从西欧地区业务紧急调回,从刘江峰手中接过一岁多的荣耀品牌,出任总裁。一年多时间,说长不长,却是他在华为经过的最深刻的“蜕变”。这段时期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明显放缓,各家陷入机海战术,拼低价者有之,走高端者有之,曾被奉为“圣经”的小米模式也一再被质疑。

荣耀总裁赵明

荣耀似乎并不急切,或者说,他知道走得太急意味着什么。

在其他手机品牌疯狂迭代的时候,荣耀拿出一万部手机反复进行高寒、高温环境测试。更疯狂的是,他们甚至有数月没有推出新款手机,“对互联网手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一位手机行业人士称。互联网行业不缺速度,缺的是反思。今年上半年的“低谷”恰恰给了荣耀这样的机会。
下半年,我们看到荣耀高调发布全新的荣耀8,找来代言,摘掉了“商务”的帽子,被知乎网友评价“颜值爆表”,一系列符合年轻人需要的功能设置,让这款手机迅速成为荣耀又一旗舰机型。
再过几天,荣耀将第三次参与天猫双11,去年取得手机行业品牌销售金额冠军后,赵明说,今年是荣耀参产品系列最全的一次,团队的状态是“积极备战,心态轻松”。
如果说,荣耀的崛起是应了那句“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用。那么,如果给足条件,是不是就真的可以再造一个荣耀?
所谓互联网手机
绝不能把新国货、国货当成一个口号去营销的。尤其是手机行业,你把手机卖给用户的时候,这事没完,用户使用完之后,他的反馈才非常重要。
2013年12月16日,荣耀品牌诞生。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华为公司从2011年就开始的“痛苦”转型。挑战不仅来自于从运营商贴牌向大众消费品牌转型,还包括华为从上到下贯彻始终的,对营收和利润的双重追求。
这决定了荣耀起步于电商,却又要与当时互联网手机盛行的“牺牲硬件利润通过软件服务赚钱”的方式划清界限,虽然这在后来被验证可能是一条更正确的道路,但一开始并不容易。
到底该怎么理解互联网手机?没有人给出过标准答案。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信奉小米模式,觉得那就是一种互联网手机的通用模式。”一位手机自媒体人表示,即便是荣耀,从一开始遵循的也是那一套互联网定价模式。通过电商的方式能极大降低运营成本,拿到与线下相比低20%的价格差,让消费者有机会接触产品,再通过产品品质抓住用户。
“你把手机卖给用户的时候,这事没完,用户使用完之后,他的反馈才非常重要。”然而连年的价格战已经将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的利润挤压到稀薄。在赵明看来,“用户们正在回归,最后这个行业还是看谁能够遵循客户的需求”。
性价比高、产品稳定性强、口碑好、复购率高,是荣耀在电商平台上完成的一个闭环。当然,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路,在这里优点被传播,缺点则会被放大。
追求高性价比在手机领域也不算是新鲜玩意,必须有所突破。天猫手机行业资深总监荆粤评价荣耀时说,“讲求性价比但又不单纯追求性价比,更多面向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面向年轻群体,在年轻人习惯的互联网环境里形成营销、销售的组合优势,并针对这个人群开发一系列的功能和应用,这是荣耀的另一个侧面。
与华为的商务风格不同,荣耀结合华为巴黎美学研究所对时尚潮流趋势的判断,以及将年轻群体引入整个手机开发流程中来,“比如荣耀8的蓝色就是对今年下半年流行色的一个预判,事实证明,非常成功。”赵明说。

不单是颜色,双面玻璃、双摄像头、指纹自定义一键进入程序等都让荣耀8看上去更时尚、好玩。

荣耀6Plus的镜头背景虚化功能可以拍出“单反的感觉”

回顾历代荣耀产品,“荣耀7i”就大胆地采用了翻转式镜头,让前置摄像头第一次有了主摄像头的清晰度;荣耀6 Plus率先成为Android阵营为数不多搭载双后摄的机型,其背景虚化功能甚至让样张有了单反相机的味道。
“面向年轻人的不一定是廉价的,”荆粤补充道,“在3G向4G迁移的换机红利结束后,接下来的主流需求是改善型换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2000元以上价位手机占比已超过45%。实际上,荣耀的旗舰机型定价基本在2000元上下,而因为在品牌调性上区别于主品牌华为,于是,华为主打中高端,荣耀主打互联网品牌、年轻人群的“双品牌战略”开始推行。
长跑选手
一个品牌的商业本质还是要通过你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持续的贡献利润,如果大家都是比谁不赚钱,比谁利润低。那这个社会谁来创新呢?
“竞争者越来越多,这个行业的利润会逐步回归到一个平均水平。”荆粤预测,今年到明年,行业洗牌还将继续,一时的爆发力不再奏效,比拼的是持久的耐力。
荣耀在今年上半年曾经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从去年12月发布5X之后,直到今年4月发布5C,中间有大段的空窗期没发布任何新品,这段时间里竞争对手接连出招,小米接连发布了红米3和小米5,而魅族在MX6之后带来的魅蓝3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很难熬”,赵明回忆说,不过这也给了团队审视行业和打磨自己的机会,“我们如果心态浮躁了,把所有的产品都提前上市,就像早产一样。感觉是热闹了,但每一款产品其实都是让你感觉不满意的,都是让你感觉其实还是差那么一点点。你自己感觉差一点点的时候,其实到用户那里,这个差距就大了。”所以荣耀花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用来做反复的产品出厂测试,一万台的测试样本,这在业内是“罕见的高标准”。
科技自媒体人宿艺评价荣耀时说,近年来国产手机厂商大都拥有单款明星产品,但在产品上可以形成系列迭代进步,进而形成势能上升势头的厂商并不多。荣耀从诞生开始,在荣耀、X系列、C系列上都可以感受到明显的产品迭代进步。
“要把自己逼到墙角。你感觉非常的痛苦,非常难受的时候,坚持住。最后市场上用户会给你一个让你满意的反馈。”
如果从基因论来讲,整个华为以技术为生,对于研发的投入毫不吝啬,所以这一点也自然而然地“投射”到荣耀身上。
2015年荣耀的研发投入比例远远高于业务收入的10%,并积极探索未来三到五年的技术,这与苹果和Google的风格都非常相似,每一项新技术在投放市场前都经过大量的测试,大大降低企业风险。
荣耀给自己制定的核心战略控制点有三个:创新、质量、服务。
“战略控制点是能够长期坚持,帮你脱颖而出,让荣耀品牌区别于其他,且每一次、每一分在这上面的积累都可以成为未来优势的,”赵明说,从这个维度考量,大家都可以用的,难以形成控制点。
他们在多种场合传递、强化和实践这样的认知。这种从外部到内部强烈的“统一感”与他的竞争对手小米有很大不同。前不久《财经》在雷军的专访中描述道“在小米外部和小米内部之间,始终存在着两个小米”。

最核心的争论,可能就来自于利润究竟应该从哪里来。

互联网手机最风靡的模式曾经就是硬件接近或低于成本,靠软件和服务来赚取利润。赵明在去年上任不久的一次主题为《笨鸟不等风》的演讲上提到:人人都要追逐风口,但没有一个风是永恒的,没风的时候你还能怎么飞?
低价格和高质量大多数情况下是相悖的,重要的是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把中间的渠道和营销的投入压缩,让产品自身去讲话。宁愿采用一条不是那么快捷,甚至不是那么聪明的路,一步步去积累,华为公司一直还是坚持做长跑”。
这让人想起2014年的时候,任正非面向华为消费者BG的一次讲话,那一次讲话,有人理解成批评,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刚出生不久的荣耀未来的方向。他说,电商不要说销售额,以后汇报就说能做到多少利润。
关于边界
每个企业一定是有你最适合的业务。做一些适合你企业自身经验的东西会效率最高,对于整个行业和社会贡献也是最大的。

线上卖手机的红利真的消失了吗?这是去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媒体和业界频频发出的拷问。小米抡开膀子搞线下小米之家,魅族的形象店也开得到处都是。

虽然随着年轻人群消费习惯继续向线上迁移,加上传统品牌加大对线上的营销和销售力度,以及渠道下沉带来的新增流量,线上的销售比例会从目前的25%上升至50%左右,但用天猫手机大客户BD非桐的话来说,“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进一步说,“整个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势头都没有往年好,都在往线下走,荣耀是非主动半被动,小米是纯主动都在往线下走。”
荣耀在线下渠道销售占比在三到四成。也就是说,去年卖掉的4000万部手机里,有1000多万部是从线下卖出去的。

从开始在华为的门店“蹭”流量,到后来很多分销商加入,用赵明的话来说,荣耀的线下是“被推着走的”。产品在线上受欢迎,产生溢价,于是线下经销商主动来拿货,即便光算线下渠道的出货量,荣耀也有信心能够排进前五。但实际上去年荣耀的线下团队只有9个人,依靠线下的合作伙伴销出了1000多万部手机。“他们对于末端市场的感知要比我们准确得多,”而荣耀要做的事情是回归自己的战略控制点。“荣耀做线下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渠道,通过产品自身的品质和拉力,通过相对自然的方式,把营销渠道放到线下。”他补充说,“永远不可能在线下搞重资产。”

海外市场也保持着与线下渠道相仿的节奏,即便荣耀已经覆盖到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但对华为的依赖并不多。除了俄罗斯等欧洲地区和中东部分国家,很多国家地区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荣耀已经在俄罗斯市场上赢得了7%的份额,最近还打入了诺基亚的故乡芬兰。
进入一个国家,他们仍然会以互联网先行的方式,作为起点,与那里的年轻人沟通。通过在一些市场上形成某种海外运作的模式,再尝试拷贝到其他国家。
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商业背景都差异甚大,很多国外的经销商开始会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最后看到实际的销售才会妥协。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这之前,荣耀还要面对中国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在国内的市场当中,我们其实还有一段的路,很长的路要走,要先把这个市场夯实,”除了焦灼的战况,中国有着世界上最适合互联网营销的土壤,也有助于做向海外输送的人才储备。
互联网盛行的另一个发烧级词汇就是“生态”了。各个公司或自建或投资或合作,都试图营造一个充分闭合的环,把消费者圈在其中。
华为选择了一种借力打力的方式。2013年,华为提出了“铁三角”概念,即强化“渠道、品牌、产品”。在全球加大终端品牌营销力度,走全渠道销售路线,包含运营商渠道、电商渠道和传统渠道。后来荣耀品牌将这一理念发展为“有朋友,有未来”。
“找到在某个领域最擅长的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深度的合作,这就是我们的生态。”赵明补充说,“一个企业的力量,甚至荣耀加上华为,去构建一个无所不包的形态都是不现实的。”他认为,华为聚焦于做连接和通讯,而与其他公司达成合作的基础就是——对方不会担心利益被侵占。2015年底,华为&荣耀发布了智能家居战略,并推出了HiLink协议,作为智能设备间的链接服务,这是继华为海思芯片之后的一个突破。
封闭的生态、破碎的场景、复杂的操作,这是智能家居市场的三大痛点,“把各领域最强的集合起来,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综合的,集成的解决方案。”目前,荣耀的智能家居战略中已经与40多家家电厂商签署合作。
华为的光环
有这样的优势,是不是就一定能够产生出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品牌?那我说,在这个基础上成功也因为我们没有局限于华为。
华为的平台和技术积累,给了荣耀得天独厚的内核优势。
荣耀与华为共享技术资源,在全球整合了16个研发中心,其中就包括为荣耀8制定潮流颜色方案的巴黎美学研究中心,此外还包括俄罗斯的算法研究中心、印度的软件研发中心、日本的小型化设计和质量控制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的射频、芯片研究中心等等。
“在关键的核心处理器方面,华为与荣耀是目前唯一实现自主移动处理器的国产手机品牌,在产品研发推出节奏、核心供应链供货、硬件与软件协同方面确立了至关重要的优势。”宿艺在研究荣耀的文章中提到。此外,华为的专利优势、供应链体系,以及荣耀成立初期的品牌背书和渠道支持都至关重要。
这些难道不可以被复制?有人就不信这个邪。
于是不断有荣耀的学徒出现。甚至一度兴起互联网子品牌的风潮,双品牌或者多品牌战略成为不少厂商的通用配置。典型如中兴+努比亚,天语+Nibiru,金立+IUNI、酷派+ivvi+大神等等。
时至今日,这些品牌的命运也几经沉浮。却鲜有突围者——大可乐、IUNI相继倒闭,天语和Nibiru这对患难母子早已销声匿迹,努比亚开始标榜黑科技,越走越小众,一年出货量几百万部,酷派也几经调整,等着刘江峰重振旗鼓。“中国市场上目前没有那个厂商有华为这样的实力和决心,加上互联网品牌时间窗口期是2012年到2014年底最多到2015年中,过去之后,现在再做没戏,该死都死掉了,时间窗口错过了。”一位从事手机行业的人士表示。
荆粤更是坦言,“这些品牌的问题可能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渠道用户的特点。”

这就是开篇提到的,如果给足条件,是否可以复制出一个荣耀来。

赵明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着勇敢做自己

“改个名字很简单,关键在于怎么走出一个跟华为传统商业模式和套路不一样的东西,两个品牌要形成最大化的互补。我觉得是淌出了一条路。”赵明说自己在团队里,年纪算最长的TOP5,一个面向年轻人的互联网品牌,就要从组织基因、内部文化上,调整和改变自己。
“有这样的优势,是不是就一定能够产生出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品牌?那我说,在这个基础上成功也因为我们没有局限于华为。”一方面,对资源不能坐享其成,这也是从荣耀品牌成立之初就信奉的互联网打法;另一方面,华为对荣耀的“宽容”给了他们更大的空间去创新,去玩“互联网那一套”。
非桐这样形容荣耀团队:进取,细致,执行力强,水平在同行业中是顶尖的。“他们了解每一个细节,会针对位置、素材、流量、搜索等提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他说,“荣耀完全是一个互联网化的公司。”

作者|范越、陈鹏杰

编辑|范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