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妙趣横生京剧趣闻
1“五四”前后,黄侃和胡适同在北京大学任教,当时谭鑫培的京剧风靡京城。一天课间休息,教师们闲聊谭鑫培《秦琼卖马》时,胡适插话:“京剧太落伍了,用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都静听高论,无人说话。只有黄侃立身而起,道:“适之,适之,那要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其意不言而喻。
2 小生姜妙香在《四郎探母》中扮演杨宗保,老生谭富英扮演杨四郎,“见娘”一场姜要喊谭富英一声“四伯父”时,观众就立时笑了,因为谭富英是姜的女婿。
3 谭富英年轻时和父亲谭小培同演《群英会》的“草船借箭”,儿子演鲁肃,父亲演孔明。本来有这样的台词:
孔明:我要向你借两样东西——
鲁肃:不用借,我早已为你预备下了。
孔明:预备下什么?
鲁肃:寿衣、寿帽、大大的棺木一口——
其他演员念到这里,观众会为鲁肃的忠厚菀尔。但是在谭家父子演戏的这一刻,观众却要喷饭。观众忍俊不禁,甚至小培也乐了,有一回他还加了一句词“开搅”——“也是应该的么”。台下自然是大笑不止,连富英听了也连连用水袖遮盖住眉眼。
4 配角某某(据说是王长林),跟着谭鑫培唱《打渔杀家》的时候扮演教师爷,后来跟谭小培也去教师爷,等到跟谭富英配的时候,演到萧恩怒打一场时,在台上忍不住来了一句'我都挨了你们爷孙三代打了!'
5、高宝贤(注:谭富英先生得意弟子)老先生家里有棵大枣树,夏天结满了枣,高老觉得这一树的枣,不摘点儿吃怪可惜的。闲着也是闲着,自己拿根竿子,爬上去打吧。高老一手拿着竿子,一手扶着树,就上去了——真够可以的。没想到爬到半高处,一失手,出溜下来了,滑到了地上,也不知怎么就那么寸,地下正好有根棍子,高宝贤一脚就踩在上面,滑了个大跟头。就这一下,瘫痪。后来竟卧床不起,没多久便去世了。真可惜,多棒的角儿呀!就为了俩枣,值当么?
6、60年代,袁世海曾经自我批判说:“我有罪,我该死,下次再演《野猪林》,我来那野猪”
7、王玉蓉某年演《玉堂春》,唱至“七窍流血”时,在脸上耳鼻等处指了一番。时值王瑶卿在台下看戏,王老不屑的说:“七窍还应该有屁眼儿呢!”
8、高庆奎某晚演《斩子》,请金少山来焦赞。金爱误场,快开戏了,才抱着狗来到后台,好歹二三地勾完脸儿,就上去了。金挑帘一亮相,台下都乐了。金心里还纳闷了:往常都是满堂好,今儿个怎么台下都乐呢?是不是扮错了。扭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哈巴狗跟着自己上来了,这一挑帘的功夫,小狗儿也跟着亮了个像。金一看别演了,先把狗轰回后台吧,台下都笑翻了。
9、文革后要恢复传统戏,王金璐老先生打算先来出文点儿的,想来想去就《战宛城》吧。可惜没人来典韦,只得去找张宝华。张宝华满口答应,但有一条件:得演两场,一场王的张绣,自己来典韦;另一场自己来张绣,王配典韦。王老自忖:倒是学过典韦这活,但不瓷实,算了吧。不请张宝华,请尚长春吧。尚老与王老乃丁永利同门师兄弟,自己又很少登台,就痛快地答应了。没想到一演出,干了。好儿全是尚长春的。王老一想,不能再用他,再换人吧。就找自己的徒弟杨少春,王老说:“你给师父来这典韦吧”。杨倒是直来直去:“师父您还不知道吗?我跟您一样,不能勾脸儿。”王老无语中。
10、梅先生排《穆桂英挂帅》时,郭沫若建议在最后加上开打的场子,这样这戏唱念做打就全了,再者对故事有个完满的交代。梅先生说:“不用打,咱们就赢了,因为我是战无不胜的。”
11、《四郎探母》中,公主本该唱“莫不是夫妻们冷落少欢”时,忘词儿了,又把“莫不是我母后将你怠慢”重唱了一遍。唱完了,演四郎的演员接念:“公主,这一猜,刚才猜过了”。
12、谭富英和童芷苓演《大登殿》,童扮代战公主。公主一上金殿就向薛平贵飞眼,台下反响很热烈,谭富英扮的薛平贵却没反应。下了台童芷苓问谭富英:“我给您递眼神儿,您怎么不理我呀?”谭富英说:“这场是大小婆见面儿,薛平贵谁也不能偏向”讲这则故事是为了说谭富英对戏情研究得很细致。
13 30年代之初,北平报纸上发表过一幅谭门祖孙三代的漫画,风趣幽默,曾轰动一时。画面上中间为谭小培,上首为其父谭鑫培,下首为其子谭富英,谭小培口中吐出二行言语。小培对鑫培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又回过头来对富英说:“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
14 谭富英成名后,唱小生的都说:“谭富英有半个是我们的。”原来谭富英是小生德珺如的外孙,又是小生姜妙香的女婿,所以小生行也感到与有荣焉。这也可说是京剧界的一则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