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形成不易:起于伏羲、兴于文王、成于孔子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说的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是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既是预测学更是行为学。
《周易》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从伏羲作八卦至今已经有7000年左右的时间。从伏羲始作八卦到孔子作出《十翼》大约经过了450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孔子的《十翼》出来后,就标志着一部完整的《周易》的形成。这种成书历程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一部《周易》揭示了宇宙的运动规律,隐含着丰富的智慧,她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形象思维、象数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灵性思维、循环思维等。我们将这些思维归纳起来其核心就是太极思维。
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很多人一听说《周易》,就认为是高不可攀的,就望而生怯,不敢学了。其实,并非如此,它的名字就是《易经》、就是《周易》,它没有叫“难经”,也没有叫“周难”吧。人们之所以望而生怯,那是在古时候,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再加上一些文人故弄玄虚,装神弄鬼,在吓唬人。其实,《周易》并不难学,而且,是一门十分灵活实用的学问,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够看得懂学得会。
按照太极生两仪的法则来说。《周易》就是太极。那么,两仪是什么呢?就是预测学和行为学。我们知道,《易经》最早是用于卜筮的,这就是预测学的范畴。《易经》经过周文王、孔子先后作出卦辞、爻辞和《易传》后。她就不仅仅是预测学的范畴了,而是将《易经》从迷信转到理信,从巫术升华为哲学了。因此,就成为了行为学。
《周易》起源于上古时代,距今大约有七千年左右,是我们的祖先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古时代,周文王给《易经》作出了卦辞、爻辞、后天八卦图。到下古时代孔子又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了十篇文章。后人称之为《十翼》、《十传》、《易传》。这《十翼》的问世,就给《周易》插上了十个腾飞的翅膀,将《易经》升华为哲学、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所以,《周易》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世历三古,人更三圣。《周易》的形成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
《周易》的历史形成过程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先我们来看,什么是《周易》?或者说《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好多人可能会回答《周易》就是算命的。不对!这是几千年来第一桩冤假错案。那么,《周易》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她是怎样形成的呢?
《周易》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她经过了三皇五帝,经过了三个圣人,经过了大约4500年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才形成了《周易》这本书,可见她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心血。这本书,就经文来说才几千字,如果加上《易传》也就几万字。那她是怎样形成的呢?她跟我们中国历史的形成是不可分割的。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开天地后,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后出现了一个人,有了这一个人,于是就有了中国文化的基因。他就是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氏。
第一个皇帝是伏羲氏。我们为什么说,有了他才有了中国文化的基因呢?传说八卦就是他作的。根据《周易》的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就是他统治天下的时候,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仰则观象于天,那么,天上有什么呢?大家会说有日月星辰,有云雨彩虹等等,在这么复杂多样的象中,最重要的东西,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来归纳一下,那就是太阳和月亮最具代表性。
俯则观法于地,大地上又有什么呢?地上的东西就更多了,数也数不完。地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同样归纳一下,那就应该是山和泽(水)才最具代表性。
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天在上地在下,哪中间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在这些动物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呢?那就是人这种“特殊的动物”。人身上有什么?人身上同样有很多东西,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归纳一下。那就只有两种不同的人,即男人和女人。
当时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是这么看的。我们可以想象,在伏羲氏同时代的“老外”,他们也能看到这些现象呀!而只有我们的伏羲氏才能够将万事万物归纳为八卦哦。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就抓住了万事万物的共性,这就是大智慧的开始。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研究八卦(后来叫《易经》),他研究的对象就是“天地人”,即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万事万物的共性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参考阅读《阴阳,天地间最大的学问》)天上的太阳是圆圆的不变的,月亮是有圆有缺的;所以,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地上的山是静静的不变的,水是流动的柔软的;所以,山为阳水为阴。男人是刚健的,女人是柔顺的;所以,男为阳女为阴。这些都是一对一对相对应的,这就是智慧。
伏羲氏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找到了天地人的共同之处。于是,他抽出了两个基本符号——阴爻和阳爻。这两个爻可以对应万事万物。传说,伏羲氏创造了这两个符号,并且给它进行组合,组合成八卦。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基因,中国文化的基因。
值得注意的是,伏羲氏,研创的阴阳两个符号和八卦,距今7000余年了,还没有谁能够改动它,更没有人能够否定它。这就是真理!
第二个皇帝就是神农氏——神农炎帝。他是农业的发明者,是医药的发明者。据说,神农炎帝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作了《连山易》这部易经。《连山易》也是六十四卦。她的第一卦是艮卦。艮为山,以山作为起点,反映出原始社会的特征。据说,在夏代将《连山易》编成了一本书。后来失传了。这本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个人就是墨子。墨子这个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与孔子齐名的。他主张兼爱非攻。他是一心为百姓。他的思想实际是什么呢?就是那个山,山民的思想。所以,他就代表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平等,要求节俭。那都是受到了《连山易》的影响。
第三个皇帝就是轩辕黄帝。他作了一部《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坤为大地为母亲,以大地母亲作为起点,反映出母系社会的特征。归藏就是万物都归于大地收藏起来。据说,这部《易经》是商代成书的。很遗憾,也失传了。后来就影响到老子。所以老子的思想就以大地,以女性,以“无”为第一性的。
《周易》则以乾卦为首,乾为天为父,以天作为起点,反映出父系社会的特征。
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饶,舜这五个人就是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后,就是夏、商、周。到了商代末年的时候,出了个周文王,他的真名叫姬昌。他当时是西部诸侯国的一个头,叫西伯。这个人非常厚道、非常仁慈,也非常爱民。所以,其他的诸侯国都非常地尊敬他,而且,归服于他。这个时候别人就妒忌他,在纣王面前谗言。纣王昏庸无道,不辨黑白,就把姬昌关起来了。关在世界上的第一坐监狱,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羑里。周文王在监狱里就想,怎样才能推翻纣王,施行仁政。于是,他就在监狱里日夜研究八卦。最后他把八卦再组合一下,就成为了六十四个卦了。并将六十四卦有序地排列起来。在此基础上先后有写出了卦辞、爻辞并作出了后天八卦图。于是,就做成了《周易》的经文部分。
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战国时代出了一个伟大的圣人,他就是孔丘——孔子。孔子说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活到73岁)。他最有成就的年龄段就是五十岁前后。因为,他说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天道了。他是怎样知天道的呢?那就是读《易经》。
'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又称《易大传》。
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三,指多次。绝,断。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加与假意近。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据史书记载,孔子是在五十岁才开始学易经的,而且是学得非常刻苦。他把穿书的绳子都翻断了多次。最后读懂了。原来《易经》是讲天命的、天道的呀!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写成了十篇文章。后人称之为《易传》,也叫《传文》。这个传,就是解释的意思。《易传》出来后,就给《易经》插上了十个腾飞的翅膀。《易经.》一下子飞升。就从迷信到理信,从巫术到哲学,就完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飞跃!就把《易经》发展成为一部完整的《周易》。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孔子对《周易》所做的巨大贡献、对中华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周易》是经过了以三个圣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共同创立的。第一个是伏羲氏,做出了八卦;第二个是周文王,作出了卦辞、爻辞和后天八卦图;第三个就是孔子作出了《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