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经典中,“三”这个数字经常是虚指,比如说“事不过三”、“富不过三代”等等,但也有的,确实能数出个一二三来,比如我们常说的俗语“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呢?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通俗易懂,其实也是有来头的。它出自《左传》,背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说晋国带兵去攻打郑国,而齐国为了防止晋国过于强大,就让陈成子带兵去增援郑国,齐军中有个叫荀寅,他本是晋国贵族,投奔来了齐国,他就来报告说,有一个晋人告诉我,晋军准备动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营门,打算将我们齐军一网打尽。陈成子听了就大怒,把荀寅痛骂一顿,说他长敌人志气。这荀寅回去一琢磨,也觉出自己失言了,于是他就反思出了这句话:“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也就是说荀寅反思自己,事情的起始,发展和结果都要考虑到,才能向上级汇报,自己都搞不清,难道还指望领导替你弄清楚吗,这种进谏,还不如不说话呢。“一问三不知”背后的故事想必对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非常有意义,无论你在做什么,一定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了如指掌,要吃透它,才能应对万变,普通人如此,那更别说那些面对镜头还“一问三不知”的官员了,那不是更荒诞吗?

后来这句话也从“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衍生出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思。

就比如《红楼梦》里王熙凤和平儿论起贾府的人,说到林丫头和宝姑娘时评价她俩“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见宝钗遇事上就属于这种,事不关己,就揣着明白装糊涂,也算是落得一身清爽利落,不知道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性格呢?

好了,这就是“一问三不知”的由来和故事了,希望大家啊,说出口的不知,都是有底气、有谋略、有想法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