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山水画的禅宗美学思想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在禅宗的熏陶与影响下,董其昌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禅宗美学思想,而融入了禅宗美学思想的山水画作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性,对人们有着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感染。
(一)思想的妙悟性
在南宗禅学中强调妙悟,倡导人们凭借自身灵性觉悟来洞察自然、体验生活,以从中获得人生真谛,其是禅学中的精髓。董其昌在禅学妙悟的熏陶下,基于妙悟观点丰富了他的绘画美学思想,提出了“南北分宗”的绘画理论,在禅宗“悟”的基础上重点推崇“虚和萧散、笔意渲淡”的南宗文人画,只因南宗绘画与禅宗所倡导的妙悟精神追求一致,能够让人从画作中感受到简远与畅神。禅宗的“妙悟”精神令董其昌致力追求绘画的不断“变法”,他尊重与学习传统绘画的师法、技法,但他还提倡以自身“觉悟”来实现绘画创作的“变法”。董其昌认为只有摆脱传统中不必要的束缚,通过自身觉悟来把握占人绘画中的神韵,参透自然中的蕴藏禅机,以禅宗“顿悟”的方式来实现绘画创作的高度发展及创新。董其昌的水墨山水画正是掌握了禅宗“妙悟”精髓的最佳表现,在其《山水图册》的水墨画系列中我们能感受到画作中禅悟的审美意趣,画中笔润墨净、清秀古拙、萧散空灵,在平淡之境中见变化,富有禅宗思想的妙悟性。
(二)形式的简淡性

禅宗一向强调以心传心、简洁直人、淡中有味之道,“见性立佛”、“一切都在平淡中漫游”,这种简洁性、平淡性是禅宗美学的精神追求,而“简淡”禅宗思想对董其吕的绘面美学思想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董其昌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强调形式的简淡性,取自然之精华、以小见大,于平淡之中蕴藏着深远意境,表现的简洁性与意趣的平淡性是董其昌禅宗美学思想下绘画艺术的追求效果,这种简淡性的艺术效果在董其昌山水画作中处处可见。如在《仿古山水册》的山水画系列中,寥寥几笔的山峦中疏放苍润的勾勒了几颗小树,画面构图简单明了、生动而富有灵气,淡雅中寓意平和、简静的意境。又如在《山水小景图》中,构图简单,淡墨点缀,虽然景色简单,却将江南山水美景形象充实的呈现于画纸之上。如此可见,董其昌深谙禅宗之道,以简洁、平淡的手法来表现自然山水,这种简淡的禅宗美学绘画思想表现了宇宙的无限之意,而简易笔墨、画淡意远之风也成为董其昌山水画的独特审美魅力。
(三)境界的空灵性

超越时空,探究宇宙的本来状态,禅悟万物本体空灵,万物皆空、万物皆有灵,这是佛教禅宗的深层次哲学境界。禅宗所强调的空灵境界是中国传统画家们神往的高度,他们往往利用灵动的笔墨、精妙的留白来体现禅悟中的“空”,同样在禅宗空灵的影响下董其昌的山水画创作讲究境界的空灵性。具备深厚禅宗美学思想的董其昌擅长运用他手中灵动的笔墨来展现自然、宇宙中的空灵性,在画作的空寂中表现世界天地的华丽与韵味,以精妙的留白来表达画面的空灵之境,使欣赏者领悟画作永恒静穆中令人回味无穷的“空”。如在《山水册·木叶微脱》的山水画作中,画面近处湖面平地上是一片丛树,远处的峰岛、山色清晰的倒映在湖中,除此之外湖面与天空表现出精妙的留白,这不着一笔的留白反而令整幅画面充满了空灵之气,给人一种“悟后空空无大干”的审美感受。又如在画作《传衣图》中,董其昌运用灵动的笔墨来展现空谷中的幽兰,画面其他之处虽然不着一笔,却营造出了一个空灵妙境,使得整个画面灵气氤氲流动。
(四)表现的圆融性

董其昌极其赞同禅宗南宗五家之一曹洞宗“体用俱泯”的禅学境界,其强调的“浑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的禅宗思想同样渗透在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当中,其山水画作中表现的圆融性就是对曹洞宗“圆融”禅宗思想的最好体现。正是曹洞宗“圆融”禅宗思想的启示,董其昌逐渐参透了圆融之美的奥妙,于是在其山水绘画艺术中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圆融”美学的最高境界。在禅宗思想中,圆融是一种左右逢源、彼此兼有的最完美境界,董其昌在这种圆融性的禅学美学观影响下,他反对过多刻画真实景物,在山水绘画过程中因虚实互用,讲究绘画的抽象性、写意性,从而达到“似与不似”的审美性。同时,董其昌还提倡绘画时的自然流露,合理把握对事物的真实认识,追求平淡天真、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圆融之美、圆融之境。禅宗的“圆融”即是佛教中的“中道”,禅悟了这种思想的董其昌在山水画中表现出简洁、平淡之风,映射出妙悟、空灵之感,彰显出圆融、圆熟之美。

来源:国画艺术

(0)

相关推荐

  • 八大山人绘画的“廉”与“空”

    黄思阳/文 摘 要:八大山人(朱耷)是清初"四大画僧"之一,其画风因简练雄奇,笔势阔大痛快,意趣空灵冷傲,稚拙清新而在中国绘画风格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构图.用笔.用墨.用色四个方面 ...

  • 明代禅宗与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第二期)

    董其昌与晚明高僧.居士经常往来, 探讨禅学奥秘, 其禅学造诣深得同行们的赞许.董其昌的禅学观又进一步渗透到他的绘画创作中, 并且形成了具有浓郁禅宗哲学意蕴的绘画美学思想. 在修行上, 北宗重渐悟, 南 ...

  • 【图文】八大与石涛将禅学融入绘画中,绘画给了禅学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

    八大与石涛艺术思想与绘画风格的比较研究--形成因素 八大与石涛的花鸟画创作都曾受董其昌绘画风格的影响,但在实际艺术创作中又秉承不同于前人的创作态度,加上当时的清政府为收复汉族民心,提出文化交融,往往以 ...

  • 【图文】为什么说山水画创作思想,诠释的是禅宗的法脉?

    禅宗美学是生命的美学.禅的目的是证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人格理想境界的建构之中.这种美学观不仅促成了画家.诗人形而上的哲思与自然世界的和解,而且使山水之物象不再是山水,而成为秉承佛性的& ...

  • UC头条:美术研究|禅宗美学: 一幅国画的意境便是一幅画的灵魂和核心!

    摘要:禅宗思想演化于印度传入我国的大乘佛教,禅在梵语中的意思是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禅宗美学对国画意境彩响深远,甚至在某一历史时间段内还曾经主导过国画的发展.国画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代代禅师对禅宗 ...

  • 唐宋以来文人画的集大成者,“松江画派” 的领袖

    董其昌是唐宋以来文人画的集大成者, 是 "松江画派" 的领袖, 是明代绘画艺术的振兴者.所以, 可以说"南北宗"是晚明文人圈的特定产物, 是唐.宋.元.明绘画的 ...

  • 【天下艺术】国画:南北宗论

    董其昌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上海松江,当时称为华亭.明万历十七年考取进士,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博学多才,擅长书画鉴别.他在书法上,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 ...

  • 禅宗促使中国古典美学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向

    从汉武帝推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清代,中国多数朝代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主要推崇的是儒家的圣人之道,仁礼统一,礼乐一体,以及德政结合的理论原则成了主流思想,儒家的思想文化属 ...

  • 明代画家董其昌山水画作品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 ...

  • 明代 董其昌山水画 (中堂)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历任湖广提学副使. ...

  • 明代大家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

    夏清鎏 70cmx60cm 明代大家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 ...

  • 董其昌山水画笔墨特点及形成分析

    摘要: 在中国绘画史中,董其昌作为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以"画以自娱"为创作宗旨,其笔墨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用笔.用墨和皴法上.其笔墨特点的形成伴随着董其昌的一生.正如其所倡导的&quo ...

  • 董其昌山水画04

    董其昌山水画04

  • 卧游——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聂彦锋山水画新作--<卧游>展示 聂彦锋<卧游> "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南朝·宗炳<画山水序> "卧 ...

  • 董其昌山水画欣赏(上)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汉族,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 ...

  • 审美力·艺术名家作品欣赏——董其昌山水画欣赏(下)

    编者按:对于喜欢文艺的朋友们来说,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云端"上网也能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可以在"云端"提高艺术审美力,享受艺术的滋养. &q ...

  • 明代禅宗与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第一期)

    晚明是中国禅宗发展的一个兴盛时期, 许多文人居士聚众谈禅问道.晚明朝政腐败, 许多文人士大夫或因科举无路, 或因官场失利, 或因习风所染, 纷纷参究禅学.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说:&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