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首发式,12月13日下午两点半直播

由《诗刊》社主办的“青春诗会”是中国诗歌界影响力最大的诗歌品牌活动。一代又一代青年诗人从这里走出来,其中很多成为中国当代诗坛的代表人物,“青春诗会”又被誉为中国当代诗坛的“黄埔军校”。从1980年第一届推出舒婷、顾城、梁小斌等诗人以来,已举办了36届。

2020年10月22日,“诗歌海岸·青春霞浦”《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启动仪式在霞浦县大京沙滩举行,15位参会诗人集体亮相。

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出版,是15位参会诗人的近作精选集,集中呈现了青年诗人们的美学追求和个性化的诗意表达。

12月13日,北京外研书店,著名诗人、批评家杨庆祥将对话四位“青春诗会”诗人:王二冬、苏笑嫣、王家铭、蒋在,畅谈诗歌创作、发展、阅读写作等话题,诗人段若兮、刘汀、吕达、林珊、马泽平、周卫民、徐晓、朴耳也将出席此次活动,分享优秀诗歌,聊一聊“青春诗会”的收获和趣事。

直播观看地址

扫码报名参与现场

杨庆祥

1980年生。诗人、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评论集《社会问题和文学想象》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韩等多种文字。

给你我的心去活

如果纬度再低一点,比如低过你裸露的脚踝,

喀斯特地貌可能就是你的眼泪了……司机告诉我

这是一座新城,在全能者的履历中,哪有什么新旧。

来过的地方都曾梦见过。

我的心也曾被你取走。那时候我短暂昏厥于海风,

买下一把剑寄存在浪花碉堡。一转身,一家网红餐厅的蛤蜊

好吃哭了,你抱住我,说:

“给你我的心去活”。

那是在卢布尔雅那还是在崇左还是在足迹踩过的

一片流沙?神迹从来没有闭过眼,生存如果没有秘密

那就全然不值。我不敢以牙还牙,我只会以心换心。

那就——祝你晚安!请把以前和以后的碎片寄到

我们临时的家中。

王二冬

本名王冬,1990年生于山东无棣。张炜工作室学员、山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现旅居北京,系快递行业从业者。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草堂》《青年作家》《作品》《西部》等。曾获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第三十届樱花诗歌奖、“我向新中国献首诗”一等奖。

石榴红了

东河西营的石榴红了,挂满湛蓝的

天空,与在此歇脚的快递小哥练习算数

最没出息的那一颗,塞在老母亲牙齿间

咧着嘴,露出酸甜的微笑

在秋日尽头,做着一件光荣的事情

村里人眼中多子多福的老母亲

也有自己的苦水——儿孙都有出息

却无一在身旁,分散于祖国三省

看到那些石榴籽像亲密无间的兄弟

簇拥在母亲怀里,往日的情景就频频闪现

她不后悔年轻时因坚持不改嫁

遭受村里人的白眼和娘家人的嘲讽

孩子的优秀是她唯一的安慰

只是这思念太过熬人,土里的那个

已走了几十年,她不想离他太远

红色的快递小哥再次路过石榴树时

老母亲刚好数到“一百”

他摘下石榴的瞬间,想到自己的母亲

和母亲的乳房,她从一颗石榴里

看到饱满的乳汁从一个女人怀孕时流淌

直到生命干涸,有时是乳汁,更多时候是

汗水、无声的泪水,甚至是咽进肚子的血水

他把石榴装进纸箱,快递给即将湿冷的

南方、早已白雪皑皑的西藏和远嫁的海洋

免检的母爱更要包装结实、小心运送

若颠簸过重,老母亲会从梦中惊醒

因此要快些抵达,最好在明天天黑前

一个个快件就是一粒粒石榴籽

用血浓于水的亲情写下饱含四季的家书

温暖远隔千山万水的思念和孤独

我们就这样挂满异乡的天空

在秋风中咧嘴笑着,笑得

深如母亲的皱纹,笑得失去力气

当她拖着佝偻的腰身朝我们走来时

最重的那一粒从眼角滑落,跪倒在母亲面前

苏笑嫣

1992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研究生班在读。作品见于《诗刊》《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民族文学》《星星》等,曾获《诗选刊》2010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中国诗歌》90后十佳诗人称号,出版有诗集《脊背上的花》。

夜课听雨

在夏末的雨夜中

我坐在教室的窗旁

雨声敲打楼体,使教授的声音

和纸张的翻动,成为沙沙作响的背景。

宛如朦胧的轻柔,在这个夜晚

我感到一种无限愉悦的安宁。

爬藤植物湿润、油绿,在窗外

而紫色的夜深沉,如敞口的黑釉陶罐

如我空静的心,承接着黑色的凹陷的水

讲台上方的时钟保护着此刻的宁谧。

这是一种熟悉的遥远

我与未知之物彼此相倚

雨使时间浮起,在这样的夜晚

我们从自身中短暂地缺席。

顺从脱去重量的空气的质地

让思想从更多的天空

流入庭院中想象的池塘。

这就是那面镜子

躺卧,完整,仿佛恒久——

虚无完成的远比生活完成的更多。

雨声中,教室越来越满地合拢着自己

在被黑暗的树影轻擦着的墙壁里

寂静坐定

我们在其中用双手舀

在秘密垂落的罗盘里。

王家铭

1989年生于福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诗刊》等。曾获十月诗歌奖、三月三诗会新人奖、东荡子诗歌高校奖、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一等奖等。

山羊

河滩的气息,夏风轻快地吹散

到花圃中,到野扶桑晃动的影子里。

一群小山羊沿着缓坡走来——

我不是第一次见到这大地上的珍珠,

黝黑,俊美,似乎都不用抬起脚,

就移动到了河岸。小镇上它们拥有这天地

毫不羞怯,好像世界天然地安全,

好像没有别的声音会从这里发出。

不需要什么努力,它们就获得了

无垠的一天,把过去和未来

取消了的一天,浸透在松弛的风里的

一天。它们吃草,但不停留,

走得比以往更快。听不到叫唤声,

但我感觉有一些漫不经心的词语

被它们说了出来。其中的两只

不时抵住犄角,马上又轻捷地

跃开,这是它们之间神秘的

通话吗?它们是如何把彼此

置身于那瘦削的淡影,不用投去

任何修长的一瞥?围墙隔开河岸

与江滨路,我没有试着离它们更近,

去摸摸美丽的脑袋,或者沾一沾

湿湿的唾液。我看到最后面的

小羔羊摆了摆尾巴,扭着臀部

快快地向前,消失在河水尽头。

好像在一个闪念里,这些画面变得

不真实——我处在善良、空虚的愿望中。

朴耳

本名王前,1987年生,出版社编辑,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等。

蝉鸣两种

初夏的蝉鸣忽地就起了。不能一一

回答,这来自树梢间的质询

高处的蝉鸣像一把锐利的冰斧

持续锤击我的后背

我面向它,却接不住

另一种蝉鸣有着令人困惑的延宕

既灵动又迟缓,它来自我自身

闭上眼的时候它叫,一睁眼它就噤了声

此时,我的背部显现出一种

更深的陡峭和更大的决心——

等待被击穿

蒋在

1994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英美文学硕士。诗歌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山花》等。诗歌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诗歌年鉴》等。2016年牛津大学罗德学者提名。

我想起了你

钟声在棕黄的墙体上

划过一条线

从此这世间

分为

俗世  和天界

相聚  和别离

爱  或是不爱

到了嘴边

又咽了下去

说  或是不说

你都知道

在一个

无人知晓的深夜里

我想起了你

此时

已是春天

樱花盛开

万事皆空

春风拂面

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

想起了你

这些  坚硬又透明

彼岸或是茫茫的港口

遮蔽你

如空镜

高高悬挂  屋顶

走过这扇大门

已是第二天了

你  走了很久

又像在背后

静悄悄地看着我

看着

窗外的雨

五点以后

一直下到傍晚才停

别离的冬日

万物装着凋零的铅灰

一个妇人

把盛着雨水的木盆

从高处  取下

异国他乡的冰凉

远方阴暗的灯盏

照着

橄榄色的铜池

一双手

把寂静  同郁金香

在另一个

无人知晓的深夜里

洗了又洗

段若兮

1982 年生于甘肃平凉。入选2017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参加《诗刊》社第33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34期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研究生班。出版诗集《人间烟火》《去见见你的仇人》。

蝴蝶

斑纹。色彩。翅翼上悬坠的风

蝴蝶闯入四月,化身为豹

雄性。

嗜血。无羁。没有盟友

每一次振翅都招来花朵的箭镞

三月的牢房太暗黑了

需要蝴蝶来砸碎枷锁

蝴蝶如豹!嘶吼,四野倾斜

花朵暴动

大地呈现崩塌之美

……花朵的血液快要流干了

蝴蝶是一只充满仇恨的豹子

扛起负伤的四月

奔向酴醾之境

刘汀

1981生于内蒙古赤峰。曾参加《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出版有诗集《我为这人间操碎了心》,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散文集《浮生》《老家》《暖暖》,小说集《中国奇谭》《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吃些什么》等。

去天水

天水出差,活动前日

有两人开车载我,去麦积山

其中一人恐高,在山下逡巡

另一人,陪我上行游览

台阶曲折,正如活路陡峭

我仰视无数佛像,擦自己的

慈悲心。擦来擦去愕然发现

那颗凡心并未蒙尘

只是疤痕过多,坚硬、色暗

遮住了鲜红血肉

返程途中,我一路默然

想起这许多年,进过不少庙宇

也诚心或随意地

拜过一些菩萨

只在这一处,看到了石头的微笑

吕达

1989年生于安徽太湖。曾参加《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伊甸园纪事》。

白头如新

每天我都要路过一片待开发的土地两次

列车把我从山脚下送到人类文明的中心

傍晚时分又把我从市中心送回大山的怀抱

我们这一代的人大多如此

生活与理想已经混杂不清

但谁都没有勇气归园田居

那片荒滩紧挨着一条不起眼的小路

一片原始的树阴覆盖着它

深黄色的被梳理过的田垄在另一侧开阔绵延

温暖的色泽让人误以为是丰收

人们已经放弃了农业

转而对土地进行反复的建造与修改

高楼就在不远处的山麓拔地而起

那条路不知通向何处

路口的白色汽车简直像是在下雪

因为离家太久,我也几乎忘记了季节

夜幕缓缓降临,它对我们没有伤害

而这风景竟与我家乡的如此不同

林珊

1982年生,江西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36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获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二届中国诗歌发现奖、2016江西年度诗人奖等奖项。出版诗集《好久不见》《小悲欢》。

新年书信:雅溪

这个村庄曾在微雨中远逝

如今,我站在这里

看见篱笆清新而整齐

万物在雨水中俘获平静

村庄后面的田野,平坦、辽阔

没有裂隙

它们被早春的油菜花

占领。那滚烫的黄金

在暮色中如此珍贵

一株白玉兰守候在小路的尽头

怀有最后的潮汐

住在围屋里的女人,已经老去

那些蒙尘的往事

仍在恍惚间分崩离析

可是暮晚没有灯火

雨水不断重聚

我尚能写下的,只有那些

只言片语:

我爱过屋顶摔碎的炊烟

我爱过野花盛开的故乡

我也爱过——

梦中的那个少年

不曾老去的你

马泽平

回族,1985 年生,宁夏同心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1期少数民族作家高研班(诗歌班)学员,宁夏诗歌学会理事,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民族文学》《作家文摘》《诗潮》《汉诗》等刊物报纸以及年度选本,著有诗集《欢歌》。

河流

至少在十月,北方的河流是寂静的

这造物的悖逆之子

疮疤一样,一寸寸紧紧抓住大地干瘪的肉体

那些夏日里与暴雨共同喧嚣不息的

如今已沉淀下来

尽管枯枝仍绑缚没有完全褪去腥味的泥土

至少在十月,世居于长河两岸

阿丹的子孙们,以镰刀备足冬粮

以斧头换取柴薪,以清水洁净心脏和头脑

静静地等待,等待雪花铺满疲倦的河床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给了世界新的开始

徐晓

1992年生,山东高密人。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获第二届人民文学诗歌奖、第十六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等。著有长篇小说《爱上你几乎就幸福了》《请你抱紧我》,诗集《局外人》。

我为着你的不告而别而发出

惊惶又无奈的叹息

我为着一个即将到来

又终将逝去的好日子而狂喜

昨夜我剪掉的海棠

已于今晨枯萎

但我无法向你呈现我的歉意

无法向任何人解释我心的破碎

我仍在等待的是房梁上即将南飞的燕子

那些黑色的药丸一次次安抚我心

一整个冬天我将在怀念中高歌

它们永不失信的品德

同样我也为着沦落成集市中

人们挑挑选选的一棵冻白菜

而露出老母亲般的笑容

我要如何用最少的言语让你明白

我过山车一样的人生

相比于坠落和飞翔

平地里蓄养着更多的风云

出于朦胧的爱意,我曾将自己托付于水

并为此谅解了更多的水域

而那碧波里荡漾的不再是我孱弱的幼年

何时你会再将我念起

如橡皮追随铅笔,在不能并行的余生里

周卫民

1981年5月出生,北京平谷人,新世纪初开始发表诗作。参加“北京老舍文学院”第二届(诗歌班)学习,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作品发表于《诗刊》《诗选刊》《北京文学》等刊物。

下雪了

下雪了,天空浑浊不清

头发先白的,都是匆匆赶路的中年人

雪地上,很容易欢呼雀跃

我们需要的那么多

此刻,一下就简单了

其实,无解的问题

还在。来场让大地爱憎分明的雪

我们每踩一下

都获得真实的回声

堆砌着期待中的模样

对望那些瞪大的眼睛

拉住那双白茫茫中红彤彤的手

笑一笑,雪停以后

那么严肃的生活又会呼啸而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