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熊孩纸乱扔东西!!!

你再主动一点点

我们就有故事了

哐当!

当宝宝手里的东西,第一次不小心滑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有趣体验:

  • 双手握紧、松开,玩具居然可以变换位置,从手心到地面;在挥起手臂试一试,居然还能飞行和滑行……

  • 把毛绒玩具扔地上,声音低沉;把小汽车扔地上。声音清脆,原来自己可以创造出这么多的声音….

  • 把妈妈叠好的裙子扔地上,方方正正的裙子居然散开变换了形状;把水杯扔地上,牛奶在地面上蔓延的画面堪称魔法奇迹……

  • 扔完东西还能观赏到大人的情绪变化,妈妈一会无奈的摇头捡起,一会瞪大眼睛尖叫制止…

艾玛,人生突然有一种开了挂的全新体验好嘛。

从此宝宝就开启了百玩不厌的“扔东西”游戏。

你呢?

  • 你有没有强行制止过宝宝扔东西?

  • 爷爷奶奶有没有批评过宝宝有了坏习惯?

  • 路人有没有指点过你家孩子脾气真坏?

如果有,那你们当真把宝宝误会惨啦!

神经解剖学家马利安·戴蒙德,在他的《思想的神奇之树》一书中,强调了空间训练的重要性。

比如丢沙包的游戏,就可以同时刺激生理和情绪。

他指出空间智慧“是一种最切实际的能力”。

投掷游戏”能改善孩子“怕生”

投掷游戏”能改善孩子“怕生”,也许家长们压根儿想不到吧。

孩子“怕生”主要是因为感觉不安全而产生的恐慌感。

如果能锻炼孩子的空间把控能力,到了陌生环境,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提升,“怕生”的情绪就会逐渐降低。

  家长与宝宝一起来“乱扔”

  家长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摆放几个又高又轻的饮料空瓶儿,先给宝宝示范,看怎样扔沙包能把它们击倒。刚开始距离宝宝要近一些,渐渐拉开距离,宝宝很快就会发现,目标远一些时,需要用更大的力气。

每当投中后,要大大鼓励宝宝一番,以提高宝宝投掷的兴趣。

  朝目标扔沙包或球,不仅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慢慢让宝宝对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及发生的结果,有了逐步的估算和把握能力,这种学习因果关系,提高平衡能力的自然方式,将不断提高宝宝的自信心,有信心的宝宝就不再“怕生”。

  宝宝到了陌生环境会“怕生”,其实大人有时也会如此。

这种恐慌在于不能把控环境的某种气氛:人是陌生的、环境也是陌生的……如果一个空间感把握很强的人,就会迅速调节心态:寻找熟悉的感觉,或许是人,或许是一个东西,当他自信有把控环境能力时,就变得心态平顺、语言流畅。

  训练空间感还有多种方法,比如搭积木。杜威实验学校———纽约银行街学校幼儿园,教室里一半的地方被各种规格的积木堆满了,这里孩子们的逻辑能力和空间思维创造力都很强。

孩子不会“怕生”,因为安全感来自对空间因果关系的把握,敏感但非常自信。

宝宝从九个月开始,手就开始有劲儿扔东西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吧,爸爸妈妈们不要再阻止他们“乱扔东西”的探索行为。

怎么让扔东西变得更安全更科学呢?

以下几点也许能缓解一下妈妈们的玻璃心。

1

安全的物品随便扔

对于听不懂话的小宝宝,阻止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责骂和体罚都让他们迷茫。

最好的办法就是,圈定一个安全的区域,拿走不能扔的(比如贵重的、易碎的、小颗粒易吞的),剩下的,随便扔。

如果你想得开,还可以鼓励他各种花式扔。

2

区分哪些东西不能扔

稍微大一些之后,当宝宝可以区分不同物品的不同功能时,可以明确告诉他什么东西不能扔。

如果宝宝是故意的扔不被允许的东西,妈妈们可以先做出警告,如果不听就限制行为,但是不要惩罚。

怎么界定呢?

扔了不该扔的,“被打手”就是一种惩罚,告诉他“今天可以扔的也不能再扔”就是一种限制行为。

对孩子来说,限制行为比惩罚更有效,因为惩罚使他更受关注。

3

把坏习惯变成好技能

既然宝宝把扔东西当游戏耍,想让熊孩子听你的,那就只能帮他把游戏规则制定的更好玩。

乱扔有什么意思?

我当年,给熊孩纸做了一个小靶子,想丢,可以,对着绿色大怪物丢,要瞄准一些哦。

还制作了一个小纸箱,命名为“玩具收容所”,看谁扔的准,把小玩具送回收容所,扔不准的,要自己捡回去重新扔哦。

小家伙玩的那叫一个乐此不疲,不仅满足了“扔”的需求,还可以练习瞄准、掌握力度,也算是训练了协调能力。

其实,更大的私心是,终于方便收拾一些了。

哈哈,要不然吾里腰间盘哦~~

因为扔东西的游戏有了情节,有趣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以前的那些胡丢。

冷水煮茶(柏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柏林微语

冷水君——

有一种爱

叫做点赞

  如果有一天你想取消关注,请记得我们曾经相爱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