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利用食盐"渗透压"防治鱼病的机理
原则: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
理念: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食盐,又名盐巴,又简称盐,呈白色结晶粉末或块粒状,无臭,味咸,在水中易溶解,它的化学名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1,将食盐溶于水则成为钠离子及氯离子,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当然其中还有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等成分,不过这些成分微乎其微。食盐除大众食用外,还是防治鱼病的一种廉价良药,食盐是不可或缺的治疗鱼病的常用品。
一、自然界中盐和鱼之间的关系
1.鱼是通过渗透压调节来控制体内的盐水平衡的。淡水鱼体液中的盐浓度要高于环境中的盐浓度,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水会通过鱼的体表进入鱼的体内,最终由肾脏代谢成尿液排出体外。水中加盐增加了氯化钠浓度,就跟人补充生理盐水一样,鱼通过鳃和食物来补充电解质,来维持体内渗透压。渗透压不是随便改变的,养鱼也不是腌腊肉或腌咸菜,盐加多了也会"脱水"。
正常的水体中盐的浓度是很低的(渗透压很低),而鱼的体液盐浓度通常为0.5%,这就意味着鱼的体液会不断的流向渗透压相对低一些的水中,如果是这样继续下去,鱼就会脱水而亡。但是,鱼类可以通过鳃和肾脏的功能来自己调节,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鱼儿通过鳃的运动来吸收水中的盐分,当水的浓度高于0.5%的时候,鱼儿就会通过肾脏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2.各种盐类(不仅仅指食盐)在海水中主要是以金属氯化物为主,淡水中是以碳酸盐为主。在盐度不同的水体,其渗透压是不同的。鱼类调节渗透压,主要是调节血液中含有的尿素,还有三甲胺氧化物(TMAO)浓度,使其渗透压与外界相近。
3.在淡水中的溶解盐分主要是由碳酸氢盐类组成,成分有钙、镁。钙和磷等是构成鱼类骨骼的主要物质,体内99%的钙,80%的磷在骨骼上,也是其它水生生物必需的元素之一。一般营养盐类较多的水,有利于鱼类饵料生物的繁殖,因此对鱼类生长有利。某些金属盐类,对鱼类有明显的影响。如水中的铁离子,如升至0.2毫克/升时,则气体代谢降低,生长缓慢。水中的一些金属盐类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就对鱼类有毒害作用,会导致鱼重金属中毒。
4.不同的鱼类生殖时需要不同的盐浓度,家鱼在盐度PH值达3%以上即不能正常繁殖,而赤点石斑鱼产卵期最适当的盐度为3%。
5.各种鱼类能够在不同的盐度范围内,但是如果超越其能忍受的范围则导致鱼体的机能失调而影响生存。按鱼类耐受盐度变化适应的能力的大小,可将鱼类分为广盐性和狭盐性两种。广盐性鱼类可生存于盐度差异大的区域。狭盐性鱼类栖息于淡水或海水中,经不起盐度的盐度的轻微变化。如栖息于淡水中的许多鲤科鱼类。
6.鱼类对渗透压调节的适应是阶段性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如将鳗鲡从淡水直接移入海水中,将造成鱼体严重的脱水现象。体重一天可减轻10%,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7.很多鱼类对盐度的缓慢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忍耐性。这一点在鱼病防治上利用较多。利用渗透压去防治一些寄生虫类、霉菌类疾病。杀死病原体。
二、食盐对于鱼类具有的功效
1.能使病原菌及寄生虫死灭(高浓度,短时间药浴)
食盐的杀菌功用,是自古已知而作为保存食品之用,例如:四川腊肉、乌贼腌盐,等等。腊肉、乌贼腌盐就是利用食盐杀灭细菌后可以保持长久不腐败的功效。食盐除了具有杀菌的功能外,还可用于驱杀鱼类的寄生虫等。
通常以治疗鱼病为目的使用食盐时,食盐水浓度为1~4%(与海水盐份浓度略同或稍高一点),最低为0.5%,药浴时间为5~15分钟程度,时间过久则鱼类会死去。要施行药浴时,必须考虑鱼类的健康状况来调整药浴时间。
2.能助鱼类的浸透压调整机能(低浓度,长时间药浴)
利用食盐的"渗透"功能可缓和鱼类内脏的负担,鱼类本身具有渗透压调整机能。所谓鱼类“渗透压”是指因盐份浓度差异而发生的"水之出入"而言。通常,生物体内盐份浓度与体外的盐份浓度有差异时,水就自浓度低的一方流进浓度高的一方,即体内盐份浓度高则水会渗透进来,体内盐份浓度低则水会自体内渗透流出。栖息于淡水的淡水鱼是属于前者,栖息于海水的海水鱼是属于后者。
对于淡水鱼,水经常会渗入体内,此时外面的水与物质就会一齐渗进体内,所以常说“淡水鱼比海水鱼更有泥土臭味”,原因即在于此。如此,鱼类经常受渗透压的影响而水会渗透进入体内,必须排出此等水份,此一作用称为"渗透压调整机能",也就是排尿机能。
鱼类为了排出水份而排尿,所以肾脏很发达。并且,鱼类如果健康不佳则排尿机能(渗透压调整机能)就有负担,此时为了帮助排尿机能而就可以使用食盐助其排泄。具体地说,将鱼池盐份浓度与鱼类体内盐份浓度接近,则池水不渗透进水鱼类体内,鱼类就不必排尿了,是减轻肾脏的负担。其盐份浓度为0.5%程度,是平常所施行的浓度。
据说,自然江河的鱼儿生病了,它会自然移动至海河入口的水域,可能是为了借海水的盐份来调整渗透压之故。
三、盐对鱼类的作用
1、杀虫灭菌
不同的比例能治疗和防治不同的鱼病,主要作用是对鱼类体表的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进行消毒。盐的灭菌(主要)杀虫(次要)作用是利用了渗透压的关系,因为细菌由于盐的高强度的渗透压存在,细菌会失去水分脱水而死。但是,盐对鱼卵的孵化有一定风险,理由也是一样,鱼卵的水分会渗透至外而造成脱水坏死,可用于防治卵粒水霉病但要慎用!另外,硝化细菌对盐分有极高的适应能力,但是病毒没有细胞质,所以盐的渗透压对病毒无效。
2、辅助药物的治疗
盐能促进鱼类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达到增强药物的疗效。
3、渗透作用
含盐较低的水会往含盐量较高的水渗透,谓之渗透作用,也就是说,盐度含量低的淡水会渗透至盐度含量较高的水中。正常情况下,淡水鱼体内的含盐量比淡水高,因此水大多会往鱼体里进行渗透,淡水会一直渗透进入鱼体中,因此淡水鱼是不需要喝水的。不但如此,淡水鱼为了机体平衡,也会将渗入体内过多的水份借由鳃或尿液排泄出去。
4、净化水体
食盐在水体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
5、刺激食欲
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鱼类生理过程中,氯化钠作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盐里起咸的作用是钠(Na+),钠(Na+)对维持机体渗透压、水体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至关重要,钠(Na+)还能维持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而氯离子(CL-)是胃液中盐酸的组成部分,盐酸的作用在于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消化。
四、水产养殖中利用食盐时的注意事项
1、加盐量的问题
一般我们都是随手抓几把,而不会严格按照百分之几的比例来加入。然而,这样做的害处是:加少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加多了又会引起一些水分流失而使盐分往血液内渗透导致脱水。
2、副作用问题
即使严格按量施盐,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第一: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影响着有益菌。
第二:过量或频繁使用食盐,也容易使鱼体皮肤失去保护层,进而也容易受到另外的病菌侵入。
第三:鱼儿长期生活在盐份浓度高的水体中,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从而降低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
五、盐的用法与用量
食盐用于水产养殖分为浸洗法、全池泼洒法和内服法三种。食盐防治鱼病大多采用浸洗法。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浸洗法。浸洗法是在一定的容器内,配以较高的药物浓度,用较短的时间,强制鱼类受药,从而杀灭鱼体表或鳃部的病原体。浓度和浸洗时间可视鱼的体质、水温等状况适当增减。
苗种放养前,用2.5%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5%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对鱼体进行消毒,以防止将病原体带入池中,同时还可增强鱼的抗病能力,提高鱼种成活率。
用2%的盐与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分钟,可治疗松鳞病、水霉病。
用2%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0~20分钟,可防治红线虫病。
用1%~2%的盐水浸洗病鱼2~8分钟,可防治车轮虫病
用3%~4%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可治疗鱼的水霉病、烂鳃病、赤皮病。
用2.5%盐水浸洗病鱼20分钟,可治疗鱼的口丝虫病。
用2%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可治疗鱼的斜管虫病。
用3%盐水或用2%盐水与3%小苏打混合液给病鱼浸洗10~15分钟,可防治鲤鱼的竖鳞病。
用7%盐水浸洗(水温15℃时)5~10分钟,可治疗亲鱼水霉病
用5%盐溶液浸洗鱼体5分钟,可防治指环虫病。
用3%盐水浸洗病鱼10~20分钟或用2%盐水洗浴病鱼30分钟,可治疗鲤嗜子宫线虫病。
用3%盐水浸洗鱼体2分钟左右,可防治白头、白嘴病。
用2%~4%盐水浸洗鱼体4~5分钟,可防治水霉、车轮虫等引起的皮肤病、鳃病等
用1%~3%的盐水溶液,浸洗产卵鱼巢10分钟,对水霉病有防治效果
用5%的盐水浸洗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的苗种和产后的亲鱼,可预防伤口出血溃烂和感染霉菌。
用3.5%盐水和1.5%硫酸镁浸洗,水温20℃浸洗15分钟,可防治小瓜虫。
用1/50000硫酸铜和同浓度的硫酸镁,另加1%的盐混合液浸洗病鱼20~30分钟可杀死小瓜虫(白点病)。
用2.5%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
2.全池泼洒法。
每亩用食盐5~10 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1~2 天,可以预防气泡病。
每亩用食盐10公斤加上黄泥10公斤后化水全池遍洒,可以减轻鱼类浮头。
用食盐10~15公斤溶水泼洒,可防治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
用食盐和小苏打水各50克/立方米水体,可防治松鳞病、水霉病。
3.内服法。用于添加在饲料中作为诱食剂,刺激鱼儿食欲增强。但大多数还是用于药饵投喂。
治疗肠炎或烂鰓病的药饵中,拌人适量食盐,通常为20-30克/公斤饲料,可提高药饵的治疗效果。
每100公斤鱼用食盐、大蒜各0.5公斤做成药饵,连喂7天为一疗程,可防治烂鳃病、肠炎等。
每100公斤草鱼用大蒜头2公斤,先剥去皮、捣烂,再加入10公斤米糠、1公斤面粉、1公斤食盐,搅拌均匀后,每天投喂1次,连用5 天,可防治"老三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