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件事件该做不该做?

1

这几天一直在忙一件事——珠海市2018年职工集体婚礼。

活动是珠海市精神文明办、珠海市总工会、珠海市妇联、共青团珠海市委主办的。我们作为珠海市婚礼协会是承办方。

承办就是干活的。参加新人100对,每对亲友团8人,这就是一千人。再加上工作人员,参与活动的人数超1500人。

因为是官方主办,参加活动的新人家庭一分钱不用花。这包括新人的婚纱、婚纱照、前一天的集中四星级酒店住宿、化妆、活动仪式的实施和中午的宴会。

婚礼仪式在珠海大剧院——日月贝的南广场举行,昨天是周六,旅游团也比较多,珠海向外界展示了博大包容的形象。

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以工厂职工为主,大多数是蓝领,也有一小部分的白领,还有一小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说起集体婚礼的事儿,他向我提出了质疑——这样好吗?

其实,关于好不好,我真没多想,因为在今年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两期了。

说白了,我们干活,政府买单,我们要的是利润,他们要的是工作业绩。

新人也没花一分钱把新事办了,从利益出发这是个三方齐美的好事。

2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用利益来衡量一切,能不能用集体组织的形式来引导社会的发展。

提出质疑的朋友和我说,他感觉到了集体主义的回归,嗅到了集体经济时代的味道。

当我看到100对新人穿着整齐划一的婚纱,拿着一样的手棒花、化着一样的妆,走着同样的步伐登上舞台时确实感到有些乏味。

因为有挺多新娘不符合穿那款婚纱,也可以说很难看。

这时婚纱就成了制服。

人为什么要穿制服?

制服的功能是标识,比如军人、警察、法官、公司的员工。穿上之后,人就变成了一个特指的群体,而非单一的个体。

然后,就是你要放弃很多个人的权利,而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的要求。

也就是说个体人的本性是第二位的,而集体意识和职责是第一位的。

这也正是很多人不愿意穿制服的原因,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经常会冲突,当集体利益至上的时候,个体就会感到压抑,就会对制服产生厌恶感。

婚礼是一个非常个性化仪式,变成集体活动的时候,个性就全部消失了。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政府的社会,正是因为大政府,大中国虽然分分合合,但还是在相对统一的状态下走了两千多年。这也是我们择选大政府社会的理由。

所以,政府就会主导一些事儿,比如经济,还有这种现在并不多见的集体婚礼。

3

最早的集体婚礼起源于公元前324年的苏萨集体婚礼,当时的亚历山大大帝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妲特拉二世。在这场婚礼举行的同时,他觉得没意思,就让一些工作人员和士兵与波斯当地的女人结婚,总共约有80对新人参加,陪他一起玩。

但这种婚礼形式并没有在西方流行,这和西方宗教强调个人主义意识有关。

1934年之后,蒋介石政府提出了新生活运动,用现在的话叫移风易俗,婚礼的旧俗自然要改掉,就出现了新式的婚礼。

同样是大政府思想的左右,1935年上海首倡集体婚礼,17对新人结成佳偶。1935年在南京励志社大礼堂举行的“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共有33对新人志愿参加,各式媒体盛赞这种新兴婚仪“观礼者千余人,极一时之盛”。从此“集体婚礼”便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由官方定期举办,而且相当频繁。当时也叫集团婚礼。

1937年,北平市社会局组织举行集团婚礼。目的是提倡节约,改进习俗。当时每三个月举行一次集团婚礼,市民可自愿申请参加,须缴纳婚礼费12元和登记费4元,很是简便。集团婚礼的筹办由社会局主持,证婚人是市长或社会局长,地点定为中南海怀仁堂。

建国之后,集体婚礼也很常见,一般以单位为单位,但因物质条件限制,规模都不大。

近些年,最有名的一场集体婚礼发生在2011年,清华的百年校庆上。

2011年4月29日和30日,“百年清华、百年好合”集体婚礼在清华园举行,数百对新人在清华师生的见证下,誓约今生、永结同心。

我们总提创新,但创新是个性的发挥,靠的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无疑,强调集体主义、整齐划一是创新的最大障碍。

4

西方式的婚礼有一个新郎给新娘单腿下跪献花的仪式,代表对女方的诚恳与尊重。

昨天,珠海的集体婚礼上也有这一仪式。但因为是在舞台上,后排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跪。

下跪这种事在中华文明中是个大事,正是因为怎么下跪的问题,乾隆轻视了马格尔尼,有史学家说,乾隆阻挡了中国进入现代文明。

每个人都很难摆脱历史的局限性,乾隆也是如此。

单腿下跪是我们接受了西方的观念,我们现在看了也没有什么不舒服。

中国古人讲,上跪天、下跪地、中跪父母。因为君为父,地方官也是父母官,所以也要跪。

11月19日距高考200天,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高三年级2000多名学生集体在操场上向父母下跪磕头,场面非常壮观。校方说,“叩首礼”是古人对父母行的最大礼,想让学生们弘扬中华文化,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并终身牢记。

但是,这项活动遭到了质疑。

大概很多人在看到这一场景时都会感到不太舒服,这的确是我们的传统,我们为什么不舒服呢?

因为时代不同了,人的观念变了。

但这种复古的事儿在讲创新的大背景下时有发生,我们在处理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关系上总是进行简单的时空穿越,穿越剧可以看,但穿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发生。

如果孩子自己喜欢给父母私下下跪,那是他的私事,而这种集体组织就值得思考了——我们真要回去吗?能回得去吗?

那么,为什么这种集体主义的复古思潮会一次次出现呢?

一是有大政府的思想。

第二点值说明的是,不是哪个人想回归,想复古。是我们并没有做好从农业文明走入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的准备。在没有着落的时候就会去自己认为辉煌的历史中去找答案。

再者,当人们看不到改变前者可能的时候,不排除组织者有无意识迎合的可能。

那么,怎么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呢?

很简单。

如果这件事能推广到全社会,那就没问题;但如果这件事有特定的适用条件,不能人人都做,那就有问题了。

能让所有人都参加免费的集体婚礼吗?

不可能。

能把公众集体下跪感恩父母的活动推行下去吗?

不可能。

但是有些人喜欢为大政府的观念背书,想把事情简单化,结果就是啼笑皆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