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然而在"过年"的方式上却有自己的特点——蒙古族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也就是大年除夕和大年初一,也就是汉族所说的"过年",蒙古语称"新诺乐纳”。过年要从头年的腊月二十三开始,因为,这天灶王爷上天述职,被称为"过小年",蒙古族人除祭拜灶王外,还要祭祀火池。据说,二十三以后直到除夕,包括菩萨在内,所有神灵都上天去了,这段时间鬼怪妖魔没有管束,便到处游逛,因而天黑后,不准小孩在外面玩,各家门口要放一根横木,说是阻挡鬼怪妖魔的。到了三十(即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贴门神,挂灯笼和贴挂笺(亦称挂钱),从远处看红红绿绿,五颜六色,很有气势。挂灯笼,是将一根又直又长的木杆立在院中央,顶上绑一只自制的"风旋",风旋的尾巴用线麻制作,柒成红色,十分壮观。风旋迎风飞转,哗哗作响。在风旋的下面绑上悬挂灯笼的钩子,用绳子吊起以便于升降。过三十的中心内容是烀肉,将大块的猪肉放在锅里,再加进切好的酸菜以及粉条,冻豆腐,大火纯烂,软和可囗又不腻人。因为烀得多,将吃不完的肉和菜放在大盆里,每天热着吃,即方便又可口。烀大肉块,是牧业文明的象征和遗存。除夕夜里祭拜长生天和火池。祭拜长生天,在事先问卜得知指定的时辰,从庭院中央燃起火堆。近旁摆放成斗的粮食(一般为高梁),上面插上香烛,遵照问卜得知的方向,家中男主人及男性成员依次向四面八方膜拜,同时燃放鞭炮。此后回到屋子里,祭拜火池。火池是家族兴旺的象征,常年摆放在特制的精美木架上,里面的炭火埋在灰里,永远不能熄灭,户主每天要焚香跪拜。除夕祭拜时,首先将火池里的灰扒开,将过多部分掏尽,然后在其中烧得通红的炭块上添加干树枝,使其很快燃烧起来,随即往燃烧的火上添加肉块.干果以及酒。每当将酒倒下去,那火就呼呼地往上窜。就在这时,全家老小在男性户主的带领下,跪在火池面前顶礼膜拜,祈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全家人丁兴旺,福寿安康。之后,户主将插在火池边沿灰上的白布剪成四面小旗扔入水中,让火尽快烧成灰烬,烧得越快越彻底越吉祥,于是祭拜结来。随后,户主给老佛爷上香磕头,还要在佛龛上摆放借果,全家老小依次给佛爷磕头,乞求佛祖保佑平安吉祥。此后,还要祭拜灶王爷,就是在灶坑门口燃起火堆,向火堆里投放肉块.果子和酒,然后跪拜磕头,祈求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最后,晚辈给长辈拜年,凡男性及配偶都要跪在地上向长辈磕头问安,而长辈则为其说吉利话祝福,还要给小孩送押岁钱。这一切结束之后,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饭桌前吃年夜饭。蒙古贞东部地区一般都吃饺子,西部一些地区吃粘豆包蘸荤油,蜂蜜或红糖。等吃完午夜饭,己经是后半夜,人们都围坐在一起不睡觉,这叫"守岁"。孩子们往往熬不住倒在炕上便睡,大人便在额头上点上红点,据说也是为了吉利。一些住在同艾里的本家同火池的人们,开始相互拜年。所谓同火池指的是没过"五服"的本家人,他们在过年夜,必须到称为"依和格日"或"德日格口”(即大房子或上房子),祭拜火池。而本家的火池在"依和格日"或"德日格日",他们祭拜过火池后才回家吃年夜饭。初一大清早,全村人以辈份为班,分班到各家拜年。村里年岁大且又辈份高的男性,结伙到各家去给老佛爷上香磕头,随之各家则摆酒招待。
作者介绍:
柳绍才,辽宁省阜蒙县化石戈镇来住营子村。坚持业余创作40年,笔耕不辍。己出版《文宇摘星》,《文山拾玉》,《骆驼山神韵》等诗文作品集。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306期】《文艺界》“县慈善专刊”总第六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