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长系列 |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提起启蒙作家,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首先想起的是一名远行撒哈拉的女子,从小学到高中,她的书伴随着我整个青涩时期,也对我影响至深。
是的,她就是笔名三毛的作家陈(懋)平。
读三毛的故事,我明白了什么是真诚的按照自己意愿过一生。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讲了拾荒者的故事。
她说,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拾破烂的。
三毛小学时最拿手的功课就是作文和美术,班主任虽然总是骂她,但对她的作文还是欣赏,总是让她站起来朗诵。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每学期都会出的题目,“我的理想”,照例喊三毛起来朗读她的习作。
于是小小的三毛站起来大声朗读起来: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不用说,老师大发脾气,让她重写。
然后,调皮的三毛换了个姿势继续阐述自己的愿望: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这……”
继续打回,再次重写。
直到三毛写下:“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这篇作文才算过了关。
如果说没有后来的经历,小小的三毛这篇拾破烂的习作可能只是千万个纯真少年儿时做的又一个“不切实际”的梦而已。
还好,三毛没有放弃。
当然,三毛并不是真的以拾荒为业,但从她记录的生活点滴来看,拾破烂这个习惯算是保留下来了,一直到物质贫瘠的撒哈拉沙漠,她和荷西的家居用品,有一大半都是捡来的。
长大后回顾这一段,三毛还感触道:“拾荒人的眼力绝对不是一天就培养得出来的,也不是如老师所说,拾荒就不必念书,干脆就可以滚出学校的。”
拾着垃圾长大的三毛,拾出了专业的体悟。
你看,自始至终,她很好的保持了自我。
三十多年来,这个拾荒者的故事化为了我的人生信念,让我学会了坚持自我。
三毛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读三毛的故事,我感受了什么是艺术对一个孩童心灵的冲击。
在三毛散文《一生的爱》中,她这样描述:
“也就在那一霎间,看见他的三夹板墙上,挂了一幅好比报纸那么大的一张素描画。画有光影,是一个如同天使般焕发着一种说不出有多么美的一张女孩子的脸——一个小女孩的脸。
我盯住那张画,吃了一惊,内心就如初见杀狗时所生出的那种激荡,澎湃出一片汪洋大海。杀活狗和一张静态画是如此不同的一回事,可是没有别样的形容可以取代了。
那是一场惊吓,比狗的哀鸣还要吓。是一声轻微低沉的西藏长号角由远处云端中飘过来,飘进了孩子的心。那一霎间,透过一张画,看见了什么叫做美的真谛。”
三毛的文字照样自然爽朗,没有一丁点脂粉气,却那么活泼泼地打动人心。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眼前蓦然出现了这样一个突然入定的小女孩,而我自己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呢?
在那一刻,我开始懂得:无论周遭环境如何,人们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三毛的故事,我看到了什么是相濡以沫而又灵魂相依的爱情。
那当然是她和荷西的故事,在贫瘠的撒哈拉沙漠中过着有趣有爱的日子。
荷西曾经问三毛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看的顺眼的,千万富翁也嫁;看不顺眼的,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还是想嫁个有钱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也有例外。”
“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
三毛叹了口气:“要是你的话,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
“那你吃得多吗?”荷西问。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以一般的眼光来看,沙漠的日子岂是一个苦字可以形容。
不仅物质贫乏,当地居民素质也普遍比较低,看准了三毛夫妇不懂拒绝,就总是来“借”各种东西,借了又从来不还,如果不借,他们就会说,“你伤害了我的尊严”,这句话一说,三毛就不忍心不借。
如果是平常人,肯定已经对这些邻居深恶痛绝,对撒哈拉的生活满腹怨言,但三毛还是充满了热诚,把乱七八糟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一方面是由于三毛对人性的宽容和洒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荷西的陪伴带来的力量。
他们是俗世夫妻加灵魂伴侣,不仅可以一起谈论人生、哲学、文学,也能够真实相依相伴,真实而幸福地生活下去。
关于荷西,我脑子里总有两个声音。
一个是荷西挥着法国帽,倒退着:“Echo,再见!”六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走到了一起。
另一个则是荷西去世后三毛写的“花落知多少”:“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
这些故事拥有强大的穿透力,穿越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回想起来依然那么生动。
其实,为什么三毛对我影响至深?
不是因为她是文学巨匠,也不是因为这些故事有多么深刻。
而是在那样的一个年纪,从她的文字中,我获取了我想要的认同,和力量。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体会到作者的体会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象,融合成新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将融入我们的血液,在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