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极境 07:“极地”因何而来?本是冰天雪地,缘何引人争夺?
最能够体现“极”的地方,莫过于地球的南北两极了,连累得人们一见到“极”就会想起那一望无际的冰原雪景。其实细看这两个地方都绝不会仅是冰雪这样单纯。
冰山、大海,就是人类对南北极的最基础印象
首先,确定南北极的范围就不简单。一块方形磁铁上的南北极自然容易确定。可地球是圆的,那么这个南北极是一个点还是一个圈?一个点好说,就是地球的几何中心点。如果是一个圈的话,那么范围又是多少?答案是在南北极纬度66°34' 的地方,这里就是南极圈和北极圈。
这个纬度数当然不是一下子拍脑门想出来的,它其实是黄赤交角互余。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我们的地球是以一定倾斜角度绕着太阳旋转。这个角度就会让地球轨道(黄道)与地球赤道有一个夹角(23.46°)。就好象从太阳中心通到地心引一根直线,反向在地球上穿出来,这个纬度数就是66°34' 。比这个纬度低的位置享受了每天的日升月恒。但比它高的位置就不一样了。在半年时间内它的太阳会老不出来。而在另外半年太阳则会一直在天上不落下去。这就是因为地球当时以哪半边对着太阳。有趣的是它的交替,当然不会是每年一到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刷”的一下,天就亮了或者黑了。这应该更象把时间拖长到一年的一次日出日落。太阳同其他地方一样慢慢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只是行走的时间长达一年。
企鹅与北极熊就是南北两极的代表
这样奇特的旅行使天气极度寒冷,哪怕就是极昼的那半年。因为就算是这段时间里太阳也是斜照的,就象夕阳残照的那种模式,带不来多少热量。最终极圈内的气温一般都在0°以下,由是造成了那里的冰天雪地。
虽然纬度一样,但南北极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北极圈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中心部位是一片汪洋,人们叫它“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而且的确早就被冰封住了大部分,形成一块冰陆。当然,冰这东西有个特性,那就是会浮在水面上。因此,不管水面上是如何的冰天雪地,它的下面还是万顷碧波。但凡事还是有个例外,在北极圈内还有个面积是台湾岛60倍的岛屿。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它是丹麦的属地,但却不计入丹麦的领土面积。不然丹麦的面积会超越沙特,成为世界上面积排行第十二大的国家。
北极圈
而南极圈内却大半是陆地,那就是南极洲,与其他大陆都没有联系,距离最近的南美洲也有970公里。 但是这个冰雪王国也不完全是由陆地组成。围绕南极洲大陆的水域也被一些人独立出来,叫做“南大洋”,当作世界第五大洋。它向南极大陆伸出了触手,浸透得很深。这也是因为陆地上的冰盖太厚了,以至于把它压到了水里,这才有了这样的结果。有些地方的陆地甚至在海平面下2000米。
南极
通常来说,南极比北极更冷一些。这是因为水的热容比比陆地更大。冻结冰面释放的热量更多。而且水是流动的,当一部份成冰后其他地方的水会过来补充。这样的结果就是北极的气候对于生命更友善一些。北极圈被几个大陆伸入了边缘。生物受到大陆其他环境的影响,更有长期就存在的土壤。虽然它们已经被多年冻结,称为“永久冻土层”。这是一种和普通土壤有很大区别的物质。坚硬如铁,其寒如冰。其深可达千米。在盛夏的时候它上面的表层可能会融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变成可以生长植物的土地。但在它的深处,却是千万年未曾开化。里面甚至可能有保存完好的上古异兽的遗体,如猛犸象、大角鹿等等。
北极苔原
哪怕就是这短暂的开化,也带来了生命的气息。一些结构简单的植物就生长在这里。如苔藓、地衣,它们生长的地方又叫做“苔原”,不同于草原,但同样能够滋养生命。如驯鹿、麝牛、旅鼠都生活在这里。即使在冬天,强壮的驯鹿都可以踢碎冰结的地面,找到下面的植物。有些苔藓就是驯鹿的专供食品。食草动物的繁盛也意味着食肉动物的兴旺。北极狐、雪鸮、棕熊、北极狼生长在这里。需要小心提防的是这里的“蚊子云”。数以万计的蚊群象黑云一般到处吸血,有些老弱的驯鹿一瞬间都可能被吸干。虽然为了适应这里严寒的气候这些动物做了一些特别进化,比如减小了耳朵以控制散热。但在这一带的生机与诸低纬地区相差不大。
但是如果继续向高纬走。来到冰面上,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虽然冰面的承载力堪比陆地。但是没有土壤的结果使得一切植物难以生长。于是食草动物无法在这里生活。然而食肉动物却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这就是冰上王者,北极的象征:北极熊。它们将自己吃得肥肥胖胖,一身厚膘。再凭借着能够最大效率采集阳光能量的“太阳能毛皮”,行走在冰面上寻找机会。海冰布满了各种裂缝。这不光是危险,也有机会。水下生物如鲸鱼、海豹之类,不管多适应大海,它们到底还是哺乳动物。有空就会冒出头来在这里换气。而这正好给了猎手以最佳的捕猎时机。北极熊尽管生活在陆上,但它的游泳能力也相当强。当海豹被它锁定后,除非能够在开阔的水域摆脱掉攻击,否则难逃一死。巨大的鲸鱼倒是不用为北极熊担心。但它们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空中的强盗:海鸥。北极海鸥别看个子小巧,但凶猛程度堪比狼群。经常凭借能够飞行的优势把鲸鱼搞得遍体鳞伤。
北极生物
然而无论北极熊、海豹、海鸥还是鲸鱼,都面临着同一种生物威胁,那就是我们人类。北极的严寒尚不足以将我们拒之门外。很早那里就有了人类定居。这些人属于亚洲人种,自称“因纽特人”,但以前叫他们“爱斯基摩人”也就是“吃生肉的人”。这名字带着自以为文明的傲慢。事实上因纽特人所以吃生肉是为了补充珍贵的维生素C。因为北极这里植物难以生长,导致正常人可以从新鲜水果中摄取的维生素C得不到补充。其结果就是人们容易感觉疲劳,容易出血且出血不止。这被叫做“坏血症”。严重时甚至容易夺去人的生命。
但是照这样看,健康的动物体内应该不缺乏维生素C的,那么为什么不能从它们身上摄取呢?原来维生素C极不稳定,遇热就会被破坏。这样又怎么能够从熟食上面摄取呢?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因纽特人聪明地选择了吃生肉的方法来补充营养。他们有种美食“基维亚克”,就是利用海豹胃填入没剥毛的小海雀,再在冻土中埋上一两年,等发酵后再挖出来直接食用。而且他们的聪明更不止于此。在北极冰海中,凶猛的北极熊与因纽特人就构成了竞争的关系。在面对皮糙肉厚,尖牙利爪的巨兽时,人的赢面真的很小。哪怕加上忠心的爱斯基摩犬依然难以抗衡。这样下来,又要如何才能获得胜利呢?
基维亚克的制作及食用
传说一个因纽特人的村子中有个瘦弱的男孩。他一次放言要去猎杀北极熊。村子里的人都不相信,认为不过是大话。但结果是男孩不久就拖了被猎杀的巨熊回来了,而且没有受一点伤。从此之后他多有斩获。村人们大感吃惊,问男孩是不是会了神奇的法术?
男孩大方地讲出了成功的秘诀。那就是鲸须。这其实不是鲸鱼的胡子,而是它的牙齿,不过和我们人类的不一样。它是梳齿状的骨质薄片,长度可达70-90厘米。平常时用来过滤海水中的小鱼小虾的。人们捕杀鲸鱼后,鲸须可以做为装饰品或者裙子的内撑。但男孩却发现了鲸须的新用法。
他挑选那些细长尖利的鲸须,扭曲着和着海豹油,利用这北极的严寒天气,将它们捏成了肉丸子。于是拿着这丸子到了冰原上,丢给那些饥肠辘辘的北极熊。头脑简单的野兽不会放过这样送到面前的美食。于是一口就吞了下去。然后就麻烦了。随着体内温度的升高,冻油化开,鲸须马上恢复了原来的笔直状态,这样就将北极熊的肚肠捅开了窟窿。
鲸须
以此可见,因纽特人祖祖辈辈早都把北极的环境摸得一清二楚,还能够加以利用。
因纽特人甚至可以利用冰块建房。当然这还是因为当地树木、石材都是稀缺资源。有什么材料能够比冰更方便呢?经过测试,坚冰的物理性质堪比木头。因纽特人就把这些冰做成砖一块块地砌成了半球形的冰屋。当然,对我们中国人来感觉有点晦气,低矮狭窄,样子和坟墓差不多。但是对于因纽特人来说,这就是舒适温暖的家。其实只要做好保温割绝,冰块与人体互不相扰。甚至人体散发的热量还可以融化冰屋的一些表面重新凝结,正好可以填补冰块间的缝隙。
因纽特人与他们的冰屋
尽管因纽特人是如此聪明,但他们的大量聪明才智还是消耗在了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上了。因此当低纬度来的征服者来到北极,他们简直毫无还手之力。这些征服者来到北极不光是为了夺取这里的资源。事实上要开发那深埋在千尺厚冰和滚滚波涛下的宝藏还真是一个难题。而光是北极熊、海豹、磷虾、鲸鱼还引不起征服者的兴趣。他们最大的目的是开通由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航线”。这条梦想中的水道如果能够运作,将极大缩短欧美之间的距离。在付出了三百五十年的努力,与海面的浮冰进行了几代人的英勇战斗后,人们终于打通了这条航线。可惜的是,因为既得利益的国家的争夺,这条航道到现在还没发挥出它的重要价值。但是北极的环境却已经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被称为“北极企鹅”的大海雀、美味的白令海牛都被屠杀殆尽。
北极航道的构想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南极洲。这里的物种比北极更单调,这里陆上的动物只有企鹅。但尽管有肥胖的脂肪层和厚厚的羽毛,企鹅还是无法深入大陆内部。原因很简单,离开海边以何为食?
企鹅是在南极扎根最成功的动物,但它不只一种
这里的雪实在太多了。它们让南极洲成为了地球上淡水资源更丰富的地区。它们多到南极最高峰,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都变成了丘陵。大雪纷纷扬场地下了无数世代。这却给人们一个了解上古世界的机会。原来冰雪都是空气中的水份的凝结物。这使得每个时期的大气状况都被记录在了冰里。在这里面可能会有庞贝古城的火山灰,也可能是从发动机里飞出来的汽油颗粒。科学家们只要在冰层上钻个洞,取走那里的冰芯进行分析研究。就能够了解过去某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这些冰雪可真是堪比天书!然而诡异的是,南极也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因为空气中的水都化为了冰雪!这让人在南极行走比诸沙漠好不到哪去。别天真地以为可以直接吃冰雪解渴。你必须给予足够的热量冰雪才会融化。但在南极,热量就是最珍贵的东西,事关你的生命!很多时候还没等你从雪中咂吧出水气来,口腔已经被冻伤了。烧沸这些冰雪又会消耗珍贵的燃料。真是让人进退两难。而且在雪地行走,雪面反射阳光很容易让人得上“雪盲症”。眼睛都会红肿难睁,真是极度危险。比雪更可怕的是南极的风暴。因为南极洲是中央隆起的高原,风暴迅速扩散,几乎永不停息。最高风力很容易达到12级。不知道吹死了多少远征南极的勇士!
1911年末,挪威人阿蒙森与英国人斯科特展开了一场征服南极的竞赛。这场比赛攸关他们个人的勇气和国家的荣誉。阿蒙森凭借自己多年对北极的了解,明智地采用了各种措施,如采用爱斯基摩犬拉雪橇,沿途建立相应的补给站。最终他胜出了,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类。而斯科特完全是个悲剧。他错误地选择了西伯利亚矮种马作为运载工具,结果马儿全部冻死。不仅败于竞争对手,而且在归途中全军覆没。这样的悲剧证明了即使同是极地,南极还是要比北极可怕太多。
斯科特探险队遗照,他们还不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命运。但西方对于斯科特的赞美远超过了阿蒙森。
尽量如此可怕。但人类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南极进军。目的还是南极丰富的资源。别看南极现在是白茫茫的一片。然而在上古,它可也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原来在以前,南极根本不在现在这个位置。是巨大的版块运动将其推到了这里。而且把南极与其他大洲的通路切断,用狂风把它整个封锁了起来。这样,南极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但是以前存在过的资源并不会消失,而是换了一种形态重新存在于南极的地下。南极拥有地球上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而且质量也出奇的好。南极还有种极独特且珍贵的资源,那就是“蓝冰”。
蓝冰不是一般的冰。好吧,在千万年前,它曾经是普通的冰。可是千万年都没有融化,于是被越埋越深,承受着难以想象的高压。终于,水里的气体被全部挤出来了。剩下的是极度的纯水,在可见光中能折射出纯净的蓝色。蓝冰极其坚硬平整,是难得的好建材,可以当天然石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坚硬的地基。当某地发现蓝冰时,就可以进行机场建设了。
蓝冰冰洞
改善的交通会带来更深入的开发。随着近代发展。这个世界上能阻挡人类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严寒、干燥往往都只能让人感叹一番自然的壮美。慢慢地,南极越来越不能保护自身的资源了。
庞大的矿藏可是富国之本,许多国家都早就觊觎。需知西方世界能够崛起,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很大程度上都是拜新大陆的资源所赐。可以说,自然资源就是世界格局的奠基者。南极的资源虽然未必能够超过美洲大陆,但也聊胜于无。人们一度向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所以国家舍得在探险家身上投资。因为他们可以为国开疆拓土。这与该国与目标地的实际距离没多大关系。很多北半球国家,例如苏联,都对南极虎视眈眈。
好在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才终于认识到,贪婪之心可能对整个世界造成危害。于是在1959年12月1日,多个主要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极条约》,提出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人们要共同开发南极,而不是在这片净土上制造纠纷。这一条约使南极获得了中立区的位置,得以远离战火。
随着中国的发展,也得以在南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新的问题却在不断出现。首先是在天空中,1985年,英国考察队赫然发现南极的臭氧层被严重破坏。本应该由它阻挡的太阳紫外线得以长驱直入。这会增加人患皮肤癌的机率。
人们把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归结于一种人类发明的物质:氟利昂。当它们被排放后升入天空顶层,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最终造成破坏。可喜的是经过这几年对氟利昂生产及排放的管理。臭氧洞已经开始了自我修复。
但另一种危险接踵而来了。那就是全球变暖。这也被归咎于人类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必须说,这是整个地球人类都在面对的问题。但以南北极最为显著和危险。万尺冻土解封了,千年冰山融化了。小草悄悄地在南极冒出了头。北极的破冰船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危险。
随着气候变暖,北极熊逐渐失去了家园
这些其实并不是好事。如果两极的冰雪都化完了的话,全球海平面会急剧上升。很多名城,如上海、杭州、东京、纽约都会没入水下,一些小岛国甚至会被整体淹没。而且这种极度的改变对海中的生物也会是灭顶之灾。因为冰雪都是淡水。大量的淡水涌入海洋,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不过可能在这之前人类已经遭受了灭顶之灾了。因为冻土层和冰雪的化开,一些被封存在里面千万年的东西可能重见天日。比如说某种上古病毒。很难说人类能够及时找到对付它们的方法。说不定今年的新冠就是这样的病毒。
看来人类要想保护好南北极还真不容易。我们只有对自然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好好地处理好它和人类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让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得以更幸福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