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的的的,我一的到底。你“的”个屁呀!老太婆吗,说话接上气啦?!在部分文学作者,甚至标称作家、诗人的写作中,把“的”字用得不能再用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注意语气把握,意思的连贯性,烂用的地得啊喔了,特别是“的”字。这是对汉语的侮辱。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白话文发展到今天,的地得啊喔了等语气助词用得比较多。特别是“的”字的运用在写作中比较普遍。但是,“的”字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运用的。“的”作为一个语气助词,起到转换意思,修饰、总结前面语句作用。我们用“的”字一定要注意恰当、充分。一句话在没有充分说明白,说清楚的情况下就用“的”字来转换前面词语意思,修饰总结前面词语中心意境,这是很不恰当的。有些作者甚至是连续多句里出现“的”,一句话里三个或五个“的”。我曾看到一首所谓得奖诗歌,短短二十行诗歌中行行有“的”。我根本读不出什么味来,切语气被诗歌“的”得连续断气,读来索然无味。本来在前面句子塑造的氛围中刚起感情,突然被“的”没了感情,情绪戛然中断。
的地得,啊喔了这些语气助词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被老师讲解过。但是,后来写作过程中就有些人特别不注意,乱运用,切用得理直气壮。有句俗语说:情不够,啊来凑。虽然它指的是创作诗歌时出现的情况,但不可否认语气助词烂用之现象。语音是我们平常交流、接触、生活的一种工具,写作文字语言虽然与平常日常语音不尽相同,但也不可远离生活。我们平常生活中基本不用语气助词,像啊喔了,的地得基本不用。写作语言作为一种生活语音的转换、提炼、加工、总结,也应在生活基础上去完成。高明的作家、诗人在写作中就很注意这些语气助词的运用。他们轻易不运用的地得,啊喔了。他的语句阅读起来连贯,意思层层递进,情感涟漪起伏,使作者的情感世界很好地表达给予读者。一句话在前面问题、意思没有表达清楚时候决不能用“的”字。“的”字运用转换了前面语句的意思,修饰了语句。你仔细阅读后就会感觉出来。“的”字的运用不但修饰、转换了前面语句,同时也降低了前面语句的声调,降低了前面句子意思。本来一句诗歌或者散文前半句挺吸引人,中间突然“的”转换了意思,修饰、总结前半句意境,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就显得意义不大,情感起不来。文学写作是表达感情,抒发作者心意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表述,说话是你基本的功能。如果你话不连贯,常断气,或者是上气不接下气,又如何能使人阅读下去呢?在古代汉语中,古人也用“的”字,“啊”“呀”什么的,但用得很少很少,很巧妙。古代汉语的“啊”’“呀”字如“兮”字,就是一种语气助词。用来修饰前面语句,转换、总结语句意思作用的。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但是,我们的先人在用这类词时很谨慎,很小心的。
什么事情都有正反的两面性。“的”字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运用得当,也是很有意思的。例如电视剧《雪山飞狐》里的插曲《追梦人》歌词就用得恰如其分:“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 /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 /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不语寒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采 /看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看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你看,全篇几乎句句有“的”,有时甚至是三个“的” 。但它转换得很巧妙,得体、贴切,充满哲理性,思想性。如“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这句歌词转换、递进,从一层意思转换,递进到另外一层意思。这样的用法只适合歌词,切也不能常用,它是在特定环境下才能运用的。如果是小说、散文、诗歌就更不能这样运用了。
写作语言,短句清晰,明了,长句哲理、寓意深奥。各有各的不同。在我们平常的创作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写法,把“我”“我们”表达在字面上。例如:“我看见XXXXXX/我们如何XXXX”。这样的写法只能说你理解能力,悟性天赋不高。真正有水平的诗人,把“我”“我们”隐藏在诗歌中。字面上呢甚至看不到“我”,“我们”。但诗歌中处处有我,句句有我们。它是在诗歌的意境中见我,见我们,也就是“我”在诗歌的意境中。写作,是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语言练习,揣摩、训练是我们写作的基本功课。不管习惯长句写作,短句写作,语气一定要跟得上,要有连贯性,自然性。如果语言不过关,词不达意,或者情感不能很好表述出来。你写出的文字就变得僵硬,死板,没有活力写作就会变成了一种写字。总之,好好说话,把话说明白了,清楚了,动感情了,有意思了,你的写作才能说是真正的写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邓少石,笔名:邓澈。鲁迅文学院(函授)毕业,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剧本多有接触,部分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
赞赏功能有变化,文章的赞赏暂时发放给袁海英,但赞赏金还按投稿须知发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