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狂热背后的民国幽灵
一、狂热的“高考教”
种种迹象表明,“高考教”,正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大宗教。
刚一出生,便被家长举行了入教仪式。
高中前的各种升学,就是耳濡目染教规教义。
到了高中,就要准备为该教献身了。
什么“旗开得胜,妈到成功”的宗教文化也应运而生。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中国的“高考教”,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狂热的现象之一。
可社会经验告诉我们,每一种狂热现象的背后,肯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是谁的呢?
二、“高考教”的起源——民国时期的教育产业
我们不妨从“高考教”的历史来分析。
很多人把古代的”科举制“作为今日”高考教“的雏形,其实是极大的误会。古代的科举制,其目的是为了选拔官吏和幕僚,只是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今日“高考教”的真正来源,是民国时期的“五大名校联考”,即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五所当时中国顶尖的学府进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在此之前,各个大学都是自己单独招生。
民国时期的大学,不但单独招生,而且要自负盈亏,报考要交报名费,3块大洋,不管是否录取,报名费不退。
民国时期有三类高校,公立大学(国立、省立)、教会大学、私立大学,学费各不相同。公立大学如北京大学第一学年学费60块大洋,清华大学40块大洋。教会大学如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200块大洋起步。私立大学如震旦大学等100块大洋起步。而当时的普通工人,平均工资在22块大洋。
也就是说,当时国立大学,光一年的学费就相当于人均工资的2-3倍,私立的5-6倍,教会大学相当于10倍左右。如果再加上生活费、住宿费、校服费、书本费等等,那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
由此可见,当时的大学,其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传播文化之类,而是为了盈利。正因为此,普通工薪阶层的子女,是上不起的,其学生来源也主要是官宦子弟、富商子女。
那么,既然读大学的学费如此之高,为什么官、商子女还趋之若鹜呢?是他们傻吗?
非也。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起点月薪一般是50块大洋;待遇高的可以拿到80块大洋。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编辑等知识分子,月薪100至200块大洋。大学教授平均月薪350块大洋,一级教授月薪可达500至600块大洋。而当时普通工人平均月薪,是22块大洋。
当产出的预期远远高于实际投入时,人们就会疯狂涌入。这,就是制度设计。
注意,制度设计不是市场形成哦。比如,根据公开的资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读的私立南开大学,背后就站着徐世昌、黎元洪这些民国名流大腕。
三、“高考教”的沦落
建国之后,一切充公,高等教育为工农生产服务,所以,高考也就没有了炒作的空间。
一方面,你搞技术的,坐办公室的,还没有在一线的工人待遇高,人们也就对文凭不那么狂热了。
另一方面,毕业包分配,城市岗位逐渐饱和,毕业生还在增加,最后就无奈的号召大家上山下乡了。
四、“高考教”的复兴
1976年,中国政局突变;第二年,即1977年恢复高考。与之伴随的,是平反、恢复那些人的工作、补发那些人的工资、返还那些人的资产等等行动。
这是中国的利益分配格局重新进行的转折点,但是普通大众是浑然不知的。然后,1980年提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这个基本上就是为民国时期那些官、富的子弟量身定做的。
当然,平民中的一些文化人,也在这波“唯文凭论”的提拔潮中被挟裹进去,进一步放大了“高考教”在民间的影响,考上大学,就意味着铁饭碗、好前程、有出息。因此,在八九十年代,在高中复读人群非常庞大,”三年解放“”八年抗战“的例子层出不穷。
五、历史的轮回
恢复高考20年后的1996年,笔者参加高考。这一年,高校招生开始了“ 并规制” 。所谓的“并规制”,就是除了少部分专业外,大部分专业开始要交学费了,而且不包分配了。
为什么不包分配了呢?当时的说法是”自主择业“,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现在看来,根本原因应该僧多粥少,已经分配不下去了。
笔者那时一年的学费是1500元,而当时人们的平均月收入,也就是300-400元。这个学费收入比,已经接近民国时的公办大学了。
这标志着,“教育产业化”正式开始,中国的大学,也正式回到了民国时的状态。
又过了20年后的 2016年,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700万左右,是1996年的9倍。按照每位学生学费加消费中位数2万元计算,高校每年的现金收入在5400亿,相当于两个河南省的财政收入。
中国的大学教育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开始低于普通民工,“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迅速蔓延,占据了一 半左右的市场。
接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神州大地铺天盖地,大学毕业生又成了主力军——这一切,和60年代的”上山下乡“、90年代的”自主择业“,是何等的相像。
六、谁主沉浮
蝼蚁匆忙奔食去,不知饵料从何来。
“读书无用论”诚然偏颇,文凭高就真的高人一等么?
君不见,计划生育执行最彻底的地方,皆在城市......
君不见,那假文凭的干部们,在高位上一待多年......
君不见,高考改革20年,水土污染山河废,垃圾遍地雾霾围,知识,确实改变命运......
《道德经》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其实,文凭就是一张纸而已,有人通过制度设计,要把这张纸卖到十万,或者更高,而已。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死而不僵,民国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