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版|黄简讲书法:745草书笔法02
745草书笔法02
七级课程分两大部分:草法和技法,大圈和小圈。我现在讲的是后一部分,写草书的技法,讲完课程就结束了。
技法一级课程早已讲过,毛笔技法就是“九用”。“九用”之目的是要产生精致的点画,好像“永”字八法那样,草书中同样如此。好多人认为草书上单靠一根线条就可以了,“九用”对草书好像太多,用不上,这是错误的认识。单单一根线只写了大圈,草书也是要讲究点画的。
你看怀素和王羲之写的“足”字,怀素有线条,王羲之有点画。用笔好,可以给大圆带来非常丰富的变化。只画个大圈,那是掌握了书法的一半,丢掉了另一半。
第二,草书中的笔势,这跟二级课程有关。二级课程讲了笔势,真书的笔势外形比较固定。草书不同,因为连写关系,外形变化比较大,如驼头势。而且,用笔也会影响到笔势。你看王羲之的“足”就知道,因为用笔,使笔势变化更活泼。但无论怎样变,一点一画总要写好,这会大大减慢草书的书写速度,所以张芝说“匆匆不暇草书”。赵壹派是求快,张芝派是求精,目的不同。
2.2用笔的基本技法
上一堂讲到“2.2.用笔的基本技法”,讲草书用笔的特点,已经讲了两点,今天讲第三点。
(3)节节加劲
这个标题很熟悉吧,这是三级课程第九课讲的。为什么现在要提一提呢?这是因为草书形体是使转组成的。孙过庭《书谱》这样说:“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使”是直线条的连续书写,“转”是弧线的连续书写。这一来,草书出现了长线条,这是真书没有的。长线条怎么办?使转产生的长线条是分节的,这是基本认识。在张旭“五势”中,横笔连续是奋笔势,两根短线组成一开,就像人的手臂一样,有两节,两节相连的地方有一个关节点。如果增加半开,这根线有三节,两个关节点;两开有四节,三个节点,余此类推。
竖笔势道理一样,只不过以竖笔开始。当我们书写这样的笔势,是逐节向前推进的。
就单独一节而言,它是一直线,书写比较容易。而两节线条书写,产生了改变方向的问题。明节点只有两种:右上角和左上角。写好折线的关键,在于明节点的处理。“转”,仔细分起来,有顺时针转和逆时针转两种情况。弧线中间有暗节点,暗节点使线条光滑过度。光滑的弧线,我们算它是一节。如果你顺时针写一个圈,前半段是内旋,后半段是外拓。这就是两节。而两节交接处就是绞锋点,通常是明节点。
逆时针是顺时针反一反,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说,无论是“使”还是“转”,都是一节一节延长的。过了节点可以多写一节,这就是“使转”的行笔过程。
用笔根本上就是用笔心,笔心为帅。而笔心有两个基本状态,一是垂直,二是弯曲。当笔心垂直于纸面,你可以向任何方向行笔。但笔心弯曲好像弓形时,你只能向弯曲的方向行笔。如上图,笔心弯向六号位,你只能向六号位走。强行向其他七个方向走,笔锋就是散开。如果你真的需要行走其他方向,必须把笔心弯向那个方向,这就是“换笔心”,一级课程解释过,换笔心就是换向。当你做任何一个换向动作,都会有痕迹留在纸上,那就是节点。
我举一个王羲之写的草书字例,来说明“节节加劲”的写法。《远宦帖》有一个“平”,这是比较简单的一字。就草法大圈而言,两个笔势,上面是两横,奋笔势;下面是竖横,反十字势,或称十字倒笔势。一共只有四笔,其中第二横笔有些损坏。为讲解方便,我先把损坏处补一下。
奋笔势第一横,从起笔到收笔,左右左,跟真书写法完全一样。奋笔势第二横,承上而来,笔锋入纸后写了个上仰的弧线,然后顺时针小圈收笔,牵带到下一笔起笔处。严格地说,因为有明节点,这个带笔可以算独立一笔,“永”字八法中一趯也是独立一笔。这里顺时针一圈,等于反时针两圈,你写反时针也可以,这是做了踆锋动作的,等于一个趯。
第二势反十字势,先竖后横。一竖起笔承上一笔而来,先转小圈以调整笔心方向,行笔走努势,弧形而下,手腕在左,最后踆锋向左趯出,写法跟真书“永”字八法一样。照“永”字八法,趯是新的一节,所以这里有两笔。因为还要继续写,王羲之做了一个收笔动作,“永”字八法“笔笔断而后起”的法则,这里体现出来了。最后一笔,起笔承趯而来,用一个小圈换向,以使笔心弯向六号位,然后行笔写一个覆势的横。写完后要出带笔,其实就是横向的趯。注意这个缺口,这就是踆锋后的那个“脚后跟”。如果你想提高一点速度,用的衄锋来回两次也可以的。一级课程讲过,这样来来回回平称,称为揉搓。
当你仔细地,逐势逐笔分析过王羲之的写法,对于怎样用真书用笔法去写草书点画,会有深入的认识。
王羲之写小圈节点毫不马虎,换笔羽动作坚决而肯定。写好一个小圈,然后推进一节,以此类推,节节加劲。绝不会贪快而省略换向动作,绝不连绵缠绕,一滑而过。这个字有三个横笔,王羲之处理为平、仰、覆,令人叹为观止。
诚如唐太宗所说:“尽善尽美”。纵观其他诸家,智永尚有王氏家风,他省了一个节点,用牵丝过渡。小圈是随机的,书写中要根据当时情况来决定。陆机用断,所以不见小圈,过于简单。赵佶所书流于太快,大圈都出了问题。如果写了两横能停一停调锋,就会好得多。
以前学书法,非常强调读帖,也就是分析字帖上的写法。如果读帖写法都读不懂,等于读书不知道作者讲什么,那还怎样下笔写呢?一下笔就是乱写。
现在我们条件太好了。王羲之的传世墨迹本都有出版,而且还有高清放大本,可以把一个字放大到整个墙壁那样大;以前看不到的细节,都呈现得清清楚楚。
一级课程讲过,读帖时不但眼睛看,而且要用手去画,称之为书空。书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随时随地可做。
下面我来做一下“平”字的书空动作。
书空的意思,就是把你这个手当成一枝笔。
第一画,左右左。这是候在注意不要太左,太左你飞的时候不方便。它是相对于右,这样就是左了。实际上是在中的位置。再一个呢,要注意这个笔尖,它是揭笔,这个时候,只有笔尖一个点在纸上,你要飞出来就很容易。
然后这儿是转,写一个向上的仰,这仰画,到这儿是顿笔收的,顿笔收,然后向上。
一竖的起笔又是一个小圈,接下来跟写“永”字八法完全一样。一个努,写到这儿踆锋,趯。趯到这儿,王羲之收了一下笔,一个小圈,收笔。 然后再来一次,是下一笔的起笔,又一个小圈。
然后打六号位写一个覆。
覆写完了以后画十字,画十字然后中锋拖出。刚才说了,最后一笔也可以不画十字,不是前后左右,它是一来一回揉搓,拉到中锋,然后写出来,这个也可以。
第一笔,跟以前练习一样,先写中线。左右左。再加粗写出来。
第二笔,它是转的,仰势。转过来,写一个仰势,然后顺时针趯。加粗写……,来到这儿,顺时针趯。这一个不就是弯笋势吗?《阴符经》“心”字的中间这一笔,就是这样的。
第三笔,是“永”字八法的努……到下面踆锋,趯。一努加一趯,这是什么呢?这是蟹爪势,只不过现在多了一个收笔动作。“永”字八法我们都很熟悉的了,就是藏锋起,努……好,踆锋,趯,加一个小小的收锋动作。
第四笔,它是反时针藏锋,写一个覆。来到这儿,就要画十字,前后左右。好,加粗点,来到这儿,按下去,好,拿到中锋以后,出。那这一个是什么呢?就是折钉势,对不对?这个地方,这个节点也可以用揉搓的方法。横向的移动,就是一来一回,一来一回。好,加粗点,写一个覆,横向的移动,到一半,换面。那么这一个你看,它就是用揉搓的方法写出来的。
所以这个“平”字,你看,除了一横以外,这是弯笋势、蟹爪势、折钉势,都是以前写过的,跟真书的写法没什么两样。
现在把整个字写出来,也是先写中线。左右左,飞过来,收笔向上,奋笔势。然后写一竖,踆锋,趯,收笔。藏锋起,写到这儿,要写一个带笔。这是中线图。
好,现在加粗点。左右左,飞过来,向上,收。然后写努,好,踆锋,收,再往下一次,好,写到这个地方,画十字,拿到中线,它出来的时候,带有一些弧度的。。
通过刚才的书写,我们看到“平”字本身是两个笔势,即奋笔势和反十字势,这是根据草法来分的。在书写中如果再把它分节,实际上我们写了四个笔势,其中一个是单一笔势,三个是复合笔势。
这一来又回到了二级课程,如果你写这些笔势很有把握,现在写草书也就驾轻就熟,有谁会说这四个笔势很难呢?这些笔势可以用来写真书,也可以用来写草书。王羲之的时代,真草都已经成熟,他的草书正是这样写出来的。于是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颜真卿劝怀素要写好真书,也理解了张芝那句“匆匆不暇草书”的名言,写草书速度等于写真书。张芝、王羲之、颜真卿都有极高的智慧,只是不肯明言罢了。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