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鲁姓
鲁 姓
得姓始祖
姬旦。姬姓,周氏,名旦。爵位为上公,故称周公,又称周公旦、叔旦。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首。辅佐武王灭商、成王治国,并制作礼乐,居功至伟。周武王分封周公旦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传至三十四代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故其后世子孙尊姬旦为得姓始祖。
鲁姓渊源
源流一
鲁姓源于姬姓。姬姓则溯源于黄帝。史载:黄帝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此而得名。
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今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建都于有熊(今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公旦之子伯禽封邑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周武王的弟弟姬旦有封地在周,称为周公旦。周公旦当初被封在东方鲁国,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辅佐周王,就派儿子姬伯禽去鲁国(今山东曲阜)。
鲁国从周公旦开始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战国末期的秦庄襄王赢子楚元年(公元前249年),鲁国最终被楚国的楚考烈王所灭,后裔被迫迁居下邑(国都以外的附属城邑),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为鲁氏。
鲁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此系是为鲁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晋时期北方乌桓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鉴》记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氏。”
随着乌桓民族的汉化融合过程,该支由乌桓族人形成的鲁氏,成为汉族鲁氏的重要一支,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西、河北、陕西鲁氏之主源之一。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金、元、明时期蒙古绰罗斯部,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蒙古族绰罗斯·卓多穆:为古老的蒙古绰罗斯部后部大人(专职掌管后勤、运输、畜牧生产和妇女儿童的生活等),在金国时期成为女真所辖卓鲁部,后在元朝时期形成为卓多穆氏。明朝时期,有女真族引其为姓氏者,满语为Jodomu Hala,与女真绰罗氏同源,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境地)。蒙古族、满族卓多穆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鲁政袭职,世居甘肃马军堡。鲁察伯,与鲁典同族。明朝时期实授百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归附满清政府。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其子鲁襄仍袭实授百户。由蒙古族绰罗斯·失加被明帝赐改的汉姓鲁氏,为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地区蒙古族鲁氏的主源。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在金国时期为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后有达斡尔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博氏、范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满族都噜氏,亦称杜鲁穆氏,满语为Duru Hala,汉义“模样”,世居长白山、黑龙江地区。据俄国学者史禄国调查,这个氏族为新、老满洲共有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都氏、杜氏等。
满族瑚噜氏,满语为Huru Hala,汉义“阜地、鸟背、龟背”,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一带)。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胡氏、于氏(注意:不能写作“于”)等。
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满语为Simulu Hala,世居珲春(今吉林珲春)。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鲁氏、石氏、穆氏、萧氏等。
源流六
源于回族,出自宋、元朝时期西域来华定居之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中的鲁氏,取自经名“安拉迪尼”(真主的宗教),简称“鲁丁”的首音。
在元朝时期,为读书求仕而取汉姓“鲁”为氏者甚众,如真定、济南路监榷课税使鲁坤原为大食国人,吏部尚书鲁企贤原为康里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府元帅鲁得之原为安息人等等。
源流七
源于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佤族木依库氏,源出巴饶克氏族,即佤族的一个分支,世居今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地区。
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巴饶克氏族部落首领的子孙随孟连土司姓氏汉化过程分别以三子之名为汉姓,其一即为鲁氏,系由当地汉族最高执政长官所赐改。
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
今彝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鲁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鲁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起初,鲁氏族人多分布在山东省。当时的鲁国拥有非常广大的封地,包括现在山东济阳县东南、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早期的鲁氏人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
秦、汉之际,鲁氏一族开始向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关中地区迁徙。王莽篡汉时,有扶风平陵人鲁匡在朝中任职,号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其孙鲁恭为东汉名相,鲁恭之弟鲁丕任侍中高职,由于此支扶风鲁氏历代显贵,族大人众,于是形成了鲁氏一族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扶风郡。东汉中期以后,鲁氏族人开始向河南新蔡一带迁衍,后昌盛壮大为鲁氏新蔡郡望。并以新蔡为中心,向安徽、江苏的北部缓慢迁衍。东汉末年,临淮郡东城县人(今安徽定远)鲁肃为避战乱,举家先迁曲阿,后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其子鲁淑,孙鲁睦均为将于东吴,三家归晋后,子孙散居江南各处。
鲁姓名人
鲁班:春秋时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鲁家寨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本公输氏,名般,后人称为鲁班。
鲁匡:西汉末新莽时人。王莽建立新朝后,任羲和(大司农)。
鲁恭:字仲康,莽羲和鲁匡之孙;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著名东汉中牟令。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