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泪忆岳母
泪忆岳母
人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但自从我纯朴与世无争的岳母去世后,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几年过去了,她离开的瞬间,那种无望、痛苦、渴求,像一把剑刺穿我的胸膛,至今都挥之不去。思念的痛苦辗转反侧,勾起的往事如一碗清泉。
那年夏天,我毕业分配去向刚确定,计算着距报到时间还有些日子,就想把多余的时间留给妻子,正好上门去见见岳母。妻子很开心,她怕我坐错了车,特意寄给我一张自制的路线图,还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了换乘点,有了它心里踏实许多。
毕竟是头一回上门,该买点礼物。妻子笑笑说,你又不挣钱,哪来的钱买礼物?老人不会计较这些礼数,妻子的话语给我壮了胆。岳母果然很和蔼,笑嘻嘻地端来一碗阳春面,外加荷包蛋。她说,这是新人上门的风俗,体现对客人的尊贵。岳母很热情,我却很为难,眼瞅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却不敢动手,岳母感觉奇怪,“我做的不好吃,赶不上你乡家的面!”我尴尬地告诉妻子,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看碗里飘逸的那团猪油。也许是妻子过于紧张的缘故,她把我的忌口忘得那么彻底。
虽然说我出生穷苦,家里一年四季很少见荤,但我养成了不粘荤的生活习惯,因为吃素还闹出了笑话。新兵连第一顿饭菜就是猪肉炖粉条,战友们狼吞虎咽地吃了个底朝天,我望着白花花的猪肉,心里泛起了恶心,只好吃汤泡饭。班长赶紧向连长报告,说是招了个回民的兵。为了摘掉这个帽子,我从学吃瘦肉开始,猪油到现在也不会吃。岳母知情后并没有生气,重新做了一碗素面,还多加了两个荷包蛋。她还反复解释,进了家门不说两家话,家穷不嫌远来客。后来我才知道,荤油是她家最昂贵的东西,只有下地干体力活时才吃得上。
岳母没有嫌弃我的穷酸,她对我的坦诚倒是很认可,几年后我才知道,这是她爽快答应妻子嫁给我的由头,她笑着和我拉起了家常。岳母的家乡口音很重,有些方言接近我家乡的味道,这倒是多了几份亲近,更增加了对妻子的同情,原来,我们的命运遭遇几乎是一样的。
岳母这辈子和“苦”字没有分开过,她十几岁就没有了母亲,在姊妹中排行老大,她替母亲带大了妹妹,让两个弟弟有了家的温暖。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还帮着父亲照理家务,直到邻居牵线搭桥认识了岳父。媒婆说,岳父是从江西赣南农村爬出来的,忠厚老实又可靠,只不过是在外地工作,他们在媒婆的撮合下很快就完了婚。
岳母出嫁后比婚前还要苦,她跟随岳父到了山西生活,当地吃的都是粗粮,岳母很多食物都没有见过,高粱米吃进肚子里直冒火。每到农忙季节,岳母就回到家乡种地,返回山西时要背着一百多斤大米,那可是当地的稀罕物。岳父吃着大米产生了恋家的情绪,岳母更是想念家乡。其实真正触发他们离开那个伤心地的原因是岳父受人排挤难以立足。于是,俩人决定向组织申请调回南京。
岳父被铁路局安排在了偏僻的三等小站,老两口也很满足,毕竟是回到了家乡。按照政策,岳父向站里申请分房,不但房子没有分到,反而被工友嘲笑辱骂。岳母知道后,专门到那些“刺头”工友家帮着干活,一来二往,岳父再也不会受气,在小站也立住了脚,还分到了不到20平米的简易房。
简单生活才会幸福。岳母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想在站上找份活干,可适合女同志干的工种几乎没有。站长很为难但又很怜悯她的家庭,就在零担房给她找了份临时工。零担房是重体力活,都是男人干的。岳母害怕丢失这份工作,她一天都不敢休息,干起活来比男人还勤快,背麻袋、装卸煤,只要火车拉什么就装卸什么,没有多久,她的背上都是血泡,手上长满了老茧,成了站里有名的女汉子。
眼看着孩子们都到了读书的年龄,岳母是农村户口,没有办法在当地解决读书问题,她干脆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农村,过起了半农半工的生活。岳母种地是把好手,从插秧到收稻,全靠自己两只手。岳母分到的田地只有几分,付出的再多也收不回多少粮食,孩子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都很大,每到年底家里的粮食缺口还很大,她经常到邻居家借米,街坊邻居几乎跑了个遍,也没少遭受白眼。岳母把这份委屈埋在肚子里,实在憋不住就哼起了小曲,她的嗓子是年轻时候唱样板戏练就出来的,她用歌声消除了生活带来的压力,还会给家庭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她察觉到日子在向前进的方向走,有家就有期望,不能让绝望毁掉性命。
岳母能够主宰家庭的发展,但她无法阻挡天灾人祸,她根本不知道未来一刻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幸福在睡梦中失去,睁开眼睛的却是灾难,岳父突然去世了。她感觉上帝都在骗她,让她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她摸着岳父冰冷的身体,不相信眼前的一幕是真实的,几乎晕厥了。
岳父是下夜班后摔倒在了铁轨上,后脑勺碰出了一个口子,并没有流淌多少血,送到医院抢救无效离开的。岳母怀着极度悲伤的心情处里了丧事,她带着孩子跪在了站领导面前,换来的只是一个顶替岳父工作职位的名额。其实那个时代,子女顶替父母工作是最正常不过的,只是时间问题。妻子理解母亲的苦闷,就把工作让给了十七岁的弟弟,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她想让父亲的香火后继有人,自己进入了村办企业。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辛酸的泪,没人知道,痛苦会在哪个时段出现,也没人清楚,烦恼会在哪个地方出现。岳母对待生活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她能做到的就是做好自己,珍惜当下拥有,保持旧的记忆和新的希望,岳母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
两个女儿同时出嫁,而且嫁给了两个军人,岳母脸上充满了自豪。尤其是两个小家伙在同一年诞生后,为了带孩子,她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实在跑不过来干脆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带。两个小家伙从小就喜欢争风吃醋,要抱同时抱,要吃同时吃,岳母常常是抱一个背一个,她的背上和双腿就没有停歇过,不但没有了自由,更没有了自己,但她过得比以前更满足。
有追求才有幸福。我和妻子结婚时房间里除了她陪嫁过来的一床棉花被和一些洗漱用品,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物件。我和妻子两地分居,她很想给我们安个家,就向隔壁邻居借来一间堆放杂物的库房。库房墙面发黄发霉,房顶多年失修也不挡雨。岳母觉得能住进这间库房里也是欠下很大人情的,有了这间房又能在岳母眼皮下生活,我和妻子也很满足。岳母舍不得花钱买菜,就在自己小屋旁的荒地开垦出了一块菜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偶尔到菜场买点荤菜也是想着女儿的喜好,我察觉到了她的偏袒。她没有生我,但她为我生了妻子,养育了我的女儿。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义,对于这句话的真正理解是从岳母开始的。也正是在这间小屋编织出我和妻子追梦的计划。
笑对生活再苦也是甜的,岳母经常对我说。儿子成家后,岳母像是去掉了一块心病,孙子的降临更是让她喜出望外,还迫不及待地给亡夫捎了句话,“叶家有根了,你就保佑全家平安吧!” 从那时起,岳母同时操持着三个家庭,处里好平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岳母心里装着一杆公平秤。他把三家买菜的生活费分别装在不同的钱包,即使儿子生活再不宽裕,也从来不会把女儿的钱装进儿子的口袋,她追求的是子女的和睦相处,在她看来家庭和谐比富裕更重要。
从岳母身上我们承载了太多的母爱,那种不知疲倦的爱犹如太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回报她的善良是我早就立下的诺言,岳母没有坐过飞机,没有住过宾馆,她很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又怕给我们增添负担,憋在心里不知道有多少年。那年趁着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岳母去上海,辗转去了北京。她站在东方明珠的塔尖上,仿佛感觉是登上了世界之顶,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再次焕发出她青春的活力,不由地哼出了样板戏的调子。
坐飞机到北京,我特意为她选了靠窗户的座位,岳母把那份内心的激动带到了北京。她和女儿一样的兴奋,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瞬间,岳母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能亲眼看到升国旗!”嘴里不停地念叨,活得值了!
孩子大了岳母老了,她头上的白发明显多了起来,她不再过度惦记自己的子女,视线转移到了三个孙子,她经常对孩子们说,赶上了好时代,就得好好读书,读大学,读研究生,回报父母和社会,但她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命运捉弄人是从来不商量的,或许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了才是幸运。岳母的幸运仅仅停留在了走出去见世面的片刻,她还没有来得及咀嚼人生的后半章就倒下了。
岳母患的是胃癌晚期。岳母从手术室抬出来时,妻子的心碎了。她满腹的懊悔和忏悔,埋怨自己对母亲身体的疏忽,每天祈祷上苍给她时间,圆母亲健康的梦,三年多的时间都穿梭在去医院的路上,她的神经都崩溃了。
岳母被病魔折磨得已经没有了力气。突然有一天说想吃我做的面条,天还不亮,我就把一碗热腾腾的家乡杂粮面送到了她床前,她使劲吃了一口,嘴角里发出微弱的声音:“好吃,真好吃。”谁也没有想到,那碗面条竟然成了永别……
岳母走了,她平凡的没有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留下一句千古名言,但她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也让我们孤独地失去了依靠。看着那间本来留给她住的空房,唯有那盆花木还在静静地盛开,仿佛仍然蕴藏着她的梦想。她承受苦难,却没有放弃,坚持让儿女们长大成人,这是岳母的信念,惟一支撑着她的信念。花木安在,风雨中,岳母的梦已圆。
又是一年清明时,只想说,妈妈,您在天堂安息吧,我们都挺好!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赵继平,山西朔州人,现南京工作,用写作反思人生,让作品愉悦自己。在部队工作十八年,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友报》《河北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发表若干稿件。部队转业后到省级机关部门工作,边工作边思考,完成数十篇的理论文章,先后在江苏省委《群众》杂志、《中国环境监察》杂志发表,部分文学作品在《中国环境报》《羊城晚报》《南京日报》等媒体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